APP下载

创新茶养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武夷山资源可持续利用

2020-12-22叶元高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大红袍武夷武夷山

叶元高,叶 萌

(1.武夷山市茶业局,354300;2.伦敦玛丽女王大学,E1 4NS)

自古名山出名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异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良好的栽培技术,精湛的制作工艺,造就了武夷茶独有岩骨花香的品质。国务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盛赞“大红袍天下第一”。自1999年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成功以来,双遗产地的影响力在带动武夷山茶产业、“三养”产业、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1 背景及必要性

1.1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茶叶生长的最佳地理气候条件。茶圣陆羽著《茶经》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武夷岩茶最大特点是“岩骨花香”,其生长的土壤大多为介于烂石与砾壤之间的典型风化岩土。武夷茶树品种、名丛、单丛有1200多种,素有“品种王国”之称。

十佳吸氧点是武夷山10个最高负氧离子含量的景点:青龙景区醉氧台、青龙景区观景台、森林公园龙凤谷、四新红河谷、天游胡麻涧、玉女峰、水帘洞、一线天九凤丹杨、遇林亭、武夷宫万春园,这里负氧离子都在每立方厘米1.30万个峰值、1.06万个均值以上。6月16日青龙景区醉氧台测定的负氧离子高达峰值48.8万个,均值23.6万个。据环境学家研究,空气负氧离子与长寿有关,为“长寿素”;当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在每立方厘米20个以下时,人会感到脑胀、头昏、倦怠;1000~10000个时,人觉得平静、安定、心平气和;10000个以上时,人感觉到舒适惬意、神清气爽;10万个以上时,发现可以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镇静、止喘等有益功效。

1.2 悠久的历史

武夷山是中国唯一“茶文化艺术之乡”。武夷茶始于汉,兴于唐、宋,盛于元、明、清。元代,武夷岩茶成为贡品,皇家在天游峰下九曲溪畔创办了御茶园。从皇室饮品到民间斗茶,武夷茶文化形式多样、雅俗共赏。世界红茶鼻祖正山小种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由荷兰东印度公司商帮带入欧洲,继而风靡英国皇室并波及整个欧洲,悄然掀起英国流行至今的“英式下午茶文化”风尚。晋商采购销售茶叶水陆两运往来形成名垂青史的万里茶路传颂千古。[1]

1.3 精湛的制作技艺

武夷茶拥有独特精湛的古法制作技艺。清代梁章钜称“武夷焙法实甲天下”,近代“八三”茶人陈椽教授赞“武夷岩茶的创制技术独一无二,为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无与伦比,值得中国人民雄视世界”。2006年5月20日,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63),培养了18位武夷岩茶、3位红茶传承人,2018年竞演央视《魅力中国城》[2]。武夷点茶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性项目。

1.4 实施茶养旅的必要性

茶产业是武夷山市重要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市茶园分布24000公顷,全年茶叶总产量1.7万吨,涉茶人数达10万多人。在2020年5月10日第四个“中国品牌日”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武夷岩茶”品牌强度905、品牌价值获评700.17亿元、连续4年蝉联中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二。[3]。“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名列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100+100”产品清单。随着产业发展,带来秩序问题呼之欲出,武夷茶品牌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必须进行市场规范管理。为了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该市应及早积极谋划,努力在“稳控面积、做大品牌、科技兴茶、强化监管、茶养旅融合、提升效益”上狠下功夫[4],实施茶养旅资产整合,推进养生、养育、养老的“三养”产业,发展茶养旅势在必行。

2 措施与建议

2.1 做好茶产业

按照“稳控面积、提升质量、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产业转型升级思路。

2.1.1 控制面积

持续扎实开展茶山整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2.1.2 “无肥无药”

积极推广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施用有机肥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生态茶园建设工程,实施“有机肥+绿肥轮作”、茶园套种树木、水肥一体化等生态茶园管理模式,大力引导茶企(农)科学管护茶园,提高茶叶品质。目前全市实施“无肥无药”绿色综防工程面积1166.67公顷。

2.1.3 提高质量

加强培训指导,培养技术人才,运用五新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2.1.4 认标购茶

从2019年4月起,全市统一设计武夷茶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实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标识“两标合一”管理模式,重点展现“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证明商标字样,并兼顾防伪功能,采取“茶青卡”和“商品标”双重许可。消费者仅需认准“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专用标志标识,就能选购、品茗到产自武夷山的武夷茶产品;同时,可通过二维码扫描查询到加贴该标识的产品生产厂家、品种等信息。目前完成116家,逐步实现SC企业全覆盖目标。

2.1.5 做好可追溯系统

利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打造“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溯源系统,促进茶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生成二维码,从茶叶种植、采摘、制作、包装、运输、销售每个环节信息可视化,采集数据并追踪,实时记录、更新、监管。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来源与品质保障,解决信息壁垒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问题;实现茶叶生产销售过程动态的质量管理和品控,为政府提供决策、监督、追责依据,提升消费者对茶叶品牌认可度和忠诚度。

2.1.6 做大品牌

推进茶叶产业集群建设,要做大做强“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公共品牌,不断提高其影响力和美誉度。目前,正加大力度进行武夷茶公共品牌的推广运用工作,开展“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广中心”建设,积极对外参展宣传促销,大力打造品牌影响力。

2.2 发展茶氧吧

旅游景区点36家:5А级1家、4А级4家、3А级8家;国家级工农业示范点2家;省观光工厂2家。民宿442家。在茶产地区域内,依托武夷山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茶产业资源,按照国家有机或绿色茶叶标准和先进的农业管理方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天然健康养生、运动健身的茶氧吧,筹谋一批高端天然森林深度游时尚网红打卡点,设计和建设一批符合国家公园规划要求的风景园林茶养旅景区,建立一批集岩茶种植生产、营销宣传、文化养生、观光体验、旅游休闲、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生态茶庄园,制造一批运动员、画家基地,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延伸扩展、有机统一,推动传统茶产业向现代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型。

2.3 推进茶养旅

2.3.1 结合金融,促进茶养旅融合转型发展

为了可持续保护利用双世遗品牌发展茶养旅,促进新常态下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最优效益,需要融入完善的金融支持机制。从源头上要构建政府监管,金融机构主导,企业配合的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无担保融资难的问题;其次企业要加强资本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此外,应不断深化、拓宽产业链,开发相关茶叶金融、茶养旅新产品,在“互联网+”时代积极寻求创新融资和投资方式。[5]

2.3.2 形成品牌特色,深度开发茶养旅新模式

制造制茶工坊,传承创新手工艺、茶艺、茶道,开展制茶采茶旅游体验活动。推动大红袍朝圣、武夷茶歇系统建设。开发全国茶养旅精品茶事赛会,深度开发茶养旅新模式,茶香武夷、养生武夷、盛会武夷、智造武夷、金融武夷、科考武夷。

全市注重打造茶乡线路和茶研基地,其中“万里茶道起点古村——下梅一日游”“洞天仙府慢游道”分获中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今年新增朱子茶旅路线、智荟茶旅游学线路,开发摄影部落,深度拓展。目前,正努力打造“请到武夷来吃茶”茶旅活动项目,力争在今年国庆前重点打造出免费吃茶一条街、一批茶企,让游客放心吃茶、吃放心茶,使武夷山成为最让人休闲、快乐的旅游圣地。整合茶业、“三养”、旅游的优质资源,培养上市公司促进新时代武夷山茶养旅产业发展。

2.4 形成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

武夷山拥有首批“国家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山大川,经过近四十年的努力,武夷山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武夷山市应及早积极谋划,实施茶养旅资产整合、业务重组,有效突破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企业效益、新产品、新业态的局面,把武夷山的茶养旅融合宣传与市场推广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一定是无污染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形成业兴民富乡村美共赢格局。让空气清新、水质好、负氧离子含量极高的武夷山,成为茶养旅融合的“中华不老城”、世界“人与生物圈”的魅力度假之都和休闲养生天堂。

猜你喜欢

大红袍武夷武夷山
它们的家园——武夷山
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
小鞭炮
沙盘活动设计、实施和反思——以武夷山一中沙盘活动开展为例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大红袍
韩城大红袍花椒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
武夷山漂流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