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理念下做好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尝试探索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文化育人思政

吴 量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

在目前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实施的思政教育方案缺乏良好的“场景感”,影响了广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价值认识。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面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思想状况,要积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从多个方向出发,充分挖掘学生育人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建设高质量、完善的思政教育机制,创新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活动,将教学需求与现代化理念深度融合,助力农村地区学生成长、成才。

1 茶文化理念的多元内涵

茶文化是我国的基础文化,也是驱动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在茶文化长期传承发展进程中,通过发挥茶文化的生态、物质基础,融入大众生活习惯、文化认知,从而形成了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文化体系。在当前利用茶文化时,需要从该文化理念的多样性特征出发。

1.1 茶文化理念是一种生活文化

茶文化是从“饮茶”的日常生活习惯,不断升级、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在理解和认识茶文化是,要将茶文化理念内涵具体引入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通过选择开阔、丰富、趣味的视角来认知茶文化,从而引导大众积极参与茶文化的生活化传递体系之中,实现茶文化传承的最佳成效。

1.2 茶文化是一种感情文化

尽管茶的早期仅仅是一种生活饮用品,但独特的饮用特性和特殊饮用场景,使其成为文化、情感的“载体”。想要更好利用茶文化就需要从情感视角出发。茶叶及茶文化是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传承载体及形式,茶不仅有健康养生功效,更能引发大众对精神世界和心理思想认知,规范个人行为[1]。

2 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现状

做好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日常表现产生积极、完善影响。但思政工作一直是农村地区教育体系的问题和短板,尤其是由于缺少对思政教育价值的合理认识,多数学校未能充分保障思政教育的时间和质量,影响了学生培养的成效。

2.1 未能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机制

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内容缺乏趣味,教学目标缺乏特色、教学方法缺乏有效创新,影响了学生精神理念与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传统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缺少良好的“教学情感”,无论是学生的认同感度,还是实际理解效果都相对较差,直接影响了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思想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客观认识,思政教育成效不佳。

2.2 缺乏系统化的思政教育实践

目前多数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体系缺乏良好的实践环节,未能对农村地区学生的精神审美、思想状态和文化素养进行全面考虑,影响了广大学生精神理念、思想认知水平的有效提升。即使部分地区开设了思政教育课程,但由于多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精神审美和思想状态缺乏充分考虑,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精神认同。

2.3 缺乏专业化的思政教育师资力量

从现实视角看,农村地区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教育大多依赖祖代教育完成,学生思想情感多依赖祖辈教育完成,学生思政教育存在较大“空白”区域。受该问题影响,极其容易对农村地区学生的性格塑造和思想培养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因此,当前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面临严重的师资力量缺失问题。

3 茶文化理念驱动下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向

在新的育人环境下,要积极思政教育创新长效机制,通过拓展育人资源、创新育人平台、完善思政育人载体,全面推动农村地区各学校将把思政育人融入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各环节,使广大农村学生积极参与思政教育实践,在奉献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收获成长。

3.1 基础方向: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相融合

在多数农村地区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存在优质教学资源紧缺、教学评价机制缺失等多种,直接影响了农村学生的思想习惯和学习认知,甚至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困难。因此,在全新育人环境下,如何有效发挥思政教育优势,引导广大农村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在课堂、日常生活中持续发力,需要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有意识渗透教学内容,已成为推动农村地区思政教育创新的基础任务[2]。

3.2 重要方向:将思政教育与学生思想引导相融合

茶文化与学生思想工作具有深度融合优势。农村地区学生在日常成才和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自身身份因素影响,产生自卑、害羞等消极心理。农村地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自信心、自信力的有效培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闭情绪,很难以开发、主动的心态参与学习交流互动。因此,在当前面向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参与思政学习时,要围绕精神教育,持续优化,系统化改进现有农村学生的思政工作方案。因此,做好农村地区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精神激励工作正是当前全面推动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

3.3 时代方向: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规律相融合

想要真正实现农村地区高质量人才教育目标,需要充分重视思政创新,要将思政工作与文化传承协同开展,坚定广大农村地区学生对农村文化内涵的合理认识,突出思政工作的文化指引功能,切实改善广大农村学生的精神风貌、文化理解,为广大农村地区学生成长注入新的文化动力。因此,要重视对农村文化体系进行合理挖掘,通过对其进行合理改造和时代开发,使其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文化理解、接受能力[3]。

4 茶文化理念下做好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尝试

随着信息技术与多媒体平台应用日益成熟,为农村地区学生提供即时互动、高效共享思政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为表达更为多元的价值理念提供了新的畅通渠道,使当前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创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4.1 充实思政教育力量,夯实师资队伍

茶文化从形成到发展,大众始终是其主体。因此,在当前利用茶文化理念,全面推进农村地区思政教育创新时,要充分依据农村地区学生的思想特点,综合考虑农村地区学生的思政各种要求,坚持以建设优质思政工作机制为依托,完善师资力量配备机制,通过构建一支专业能力突出、教学技能扎实,充分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思政教师队伍,切实解决以往思政教育的“边缘化”问题。要充分重视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培养教师掌握必要的思政育人技巧,推动思政教育创新与学生培养机制优化深度融合。教师既要重视及时更新思政理论知识,也要将思想理念、教育实践观应用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通过为学生树立“精神榜样”,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思想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无形引导中获得成长。通过家校协同、社会协同开展思政教育与课堂知识教学,改善农村地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境界,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多元功能[4]。

4.2 创新思政教育机制,聚焦学生成长

茶文化具有极强的动态性和成长性,要重视优化思政课程教育机制,充分利用各类合理的教学情境、范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空间,奠定了学生成长的良好基础。激发思政教学创新活力的关键在于塑造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思政课堂教学方案,通过精心设计思政精神与人文内涵并重的思政课堂,使学生形成多元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激发思政活力。完善农村地区学生思政工作体系,做好农村思政教育工作,要贴近农村学生的成长实际,注重研究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短板和不足,要充分做好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与筛选工作。要以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心理健康状况为前提,通过不断摸索、持续尝试新的举措、合理办法,综合地域文化和学生学段等多元差异,从而形成内容差异化、方法多元化和个性化优势明显的农村学生思政工作机制,实现“精准教学+精准思政”的良好成效。

4.3 充分利用生活情景,激发思政活力

茶文化缘起于日常生活,而利用茶文化理念,也需要放在具体生活场景之中。因此,在当前探索做好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思想素养时,要重视为学生营造趣味、生动的教学场景,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思政教育的积极精神和思想体验,培养学生以积极状态参与思政教育。引导农村地区学生发现学习趣味,享受学习乐趣是当前推动农村地区思政教育创新发展的目标。在推动农村地区学生思政教育改革实践时,要坚持学生主体意识,注重融入农村地区学生的成长规律,主动应对农村地区学生多元化的心理诉求,激发农村地区学生学生的成长动力,塑造良好的思政育人氛围[5]。

5 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需要因时、因势做好农村学生的思政工作,通过充分借助茶文化理念优势,引进新的优质思政素材,为当前全面做好思政教育提供新的有力依托。通过利用互联网收集各类优质的茶文化教育素材,推动农村思政教育从教育平衡向优质教育转型,通过建设“融教于趣味”的虚拟思政课堂,建设广泛收集茶文化的思政数据库,形成了全员协同、全面参与农村思政育人机制。

猜你喜欢

茶文化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