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理论意义与实施路径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文化茶叶劳动

韩 雷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劳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应体现新的时代要求,展现出新的形式。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选择之一。因此,高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应深入挖掘茶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意义,探索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路径,这样才能深化对劳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认识,拓展劳动教育的渠道。

1 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广褒,在每个历史时期都会被赋予及其重要的地位。与其他传统文化不同,茶文化可以被不同阶层所接纳,也正因如此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茶文化被赋予了一种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形而上的属性。梳理茶文化的内涵并非易事,需要选择一个视角,这样才能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阐述。本文意在分析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所以对茶文化内涵的阐述是以职业技能为视角。从职业技能的视角来概括茶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作为职业的茶文化,既“茶业”是一种职业范畴,它涉及种茶、采茶、茶叶加工和销售。第二,作为技能的茶文化,既“茶技”,是专指对茶叶进行细加工,以此来提升茶叶自身品质,如炒茶。第三,“茶艺”,包括食茶、饮茶、喝茶与品茶,[1]这是人们对茶的升华,也是人们赋予茶以新的表现形式,确切说这也是茶文化的精妙所在。通过对茶文化内涵的梳理可以发现,茶文化是一个集文化和技能与一体的文化形式,对于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劳动教育形式、提升传统文化的吸引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2 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意义

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融合了文化和技术的双重价值旨归,对于培养行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素养,厚植工匠精神显示出巨大张力。将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彰显了劳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在此基础上呈现的理论意义也会更加突出。

2.1 进一步落实劳动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

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此后,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两部政策性文件的颁布使得劳动教育成为各学段的必修课,而如何落实则成为贯彻劳动教育政策的关键所在。纵观这两部劳动教育纲领性文件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如《纲要》重申《意见》提出的“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此外,《纲要》明确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由此可见,劳动教育融入茶文化是对劳动教育政策的遵循,同时也拓展了劳动教育路径。

2.2 探索特色劳动教育的需要

劳动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而使得劳动教育具有了鲜明的个性化。每个高校的行业特色、专业设置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有所差异,这就为开展多样性的劳动教育创造了条件。茶文化具有较强的文化特色和行业特点,将茶文化融入高校劳动教育既能增强该校劳动教育的内容设置,也能使得该校显现出在劳动教育中的比较优势。

2.3 拓展劳动技能的需要

劳动技能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审视。从广义层面来看,劳动技能包括生活技能、专业技术技能等能力;从狭义层面来看,劳动技能则专指从事某项工作的技术技巧。大学劳动教育是一种普适性教育,更加侧重广义层面的劳动教育。茶文化以其特殊的文化特质被家庭、社会和行业所认同,既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技能,也可以成为一种专业技能。通过劳动教育向大学生传递茶文化知识,学习茶叶的分类、了解茶叶的效用和茶艺对于提升生活质量、丰富业余生活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2.4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技艺的需要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技术的不断升级,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等高精端生产技术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元素,也成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相比之下,代表中国传统技艺、工艺的传统文化元素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在劳动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提升对传统技艺的重视。其一,茶文化在我国有着近4000年的文化传承,内涵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二,茶文化中的茶艺技巧具有较强的技术特质和人文特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精神品质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三,劳动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是文化自信的展现。

3 茶文化融入劳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茶文化具有较强的行业特性和技术要求,在将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时需进行专业化的设计来保障该课程教授的专业性、体现实效性。

3.1 构建师资队伍

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程需要有专业的教师,而一些高校并不具备这样的师资力量。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需采取专兼并行的方式来进行。鼓励校内具有茶文化背景或对茶文化有着深入研究的教师来担任教师;聘请校外茶文化专家学者、茶艺师、茶农、茶厂技术人员来担当价值教师。

3.2 设计课程内容

茶文化课程内容的设置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思考。在理论课上应对茶叶的起源、茶叶的分类、各地茶叶名特产、中西方茶文化异同、茶道理论等进行深入的讲解。在实践上应使学生深入到茶厂、茶园了解茶叶从选种、种植、采摘、加工、销售、沏泡的全过程,这样能对茶叶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体悟到茶文化的实意。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辅以开设茶道培训的形式来开展茶文化劳动教学和实践,让同学们在学与用的结合中去体悟劳动的魅力。

3.3 课程实施

茶文化劳动教育的实施有着很强的时间特质,受茶叶种植和收获时节的限制。因此,茶文化劳动教育的实施需根据茶叶种植和收获的季节来进行,这样才能具有时效性。第一,课程的实施应在茶叶播种、采摘的时节进行,这样能使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茶叶的特性。第二,课程的实施应确保学生的安全。虽然,茶叶劳动教育的实施要较之其他劳动教育的安全性高,但不能忽视安全这一要素。茶文化劳动教育之前,授课教师应提前对劳动所使用的工具设备、场地环境等进行考察,排除危险,确保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第三,课程的实施需结合当地茶产业特点才能增强该校茶文化劳动教育的特色。

茶文化融入劳动教育不仅能拓展劳动教育的渠道,而且也有助于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但茶文化有着很强的地域性,并非每一所高校都事宜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因此,高校还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来甄选劳动教育内容。总之,以茶文化为视角来探索劳动教育的实施与开发是一种特色性的路径选择,它所引发的是思维方式上的变革和对劳动教育形式的拓展。

猜你喜欢

茶文化茶叶劳动
《茶叶通讯》简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香喷喷的茶叶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