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2020-12-22丁利娟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茶艺思政课茶文化

丁利娟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重庆 409000)

中国是茶的故乡和茶文化的发源地,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年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归根结底是中国文化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人们在种茶、采茶、饮茶过程中形成的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艺等,统称为茶文化。茶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在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提升思政课有效性,可谓一举双得。

1 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必要性

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十分必要。

1.1 提升课堂趣味性

众所周知,思政课理论性较强,纯理论灌输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容易犯困,教学效果不佳。但茶文化内涵丰富,融合道家、佛家、哲学等思想,将其贯穿于思政课,趣味性立竿见影,自然渐渐提升教学实效性。茶文化当中折射的礼仪文化、修德文化、静心文化,于青年群体大学生而言无疑是笔精神财富。现代社会的碎片化、快节奏,往往令青年群体浮躁感明显。茶文化走进课堂可针对性的消除其浮躁心理,踏实学习,服务社会。

1.2 凸显内容实效性

思政课内容信息量大且时效性明显,教师和学生必须随时学习最新理论前沿、讲话精神等,方能走在知识的前沿。然而事实上调查显示很多高校的思政课时无法达到基本要求,至少实践课时不能满足,自然课程目标无法完成,实效性难以凸显。但茶文化作为有趣的知识走进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演示互动表现知识内容效果则大不一样。如通过沏茶、饮茶的一系列礼仪展示,服饰的美感、音乐的柔和、动作的和谐以及渗透其中的中国礼仪文化,都会给人美好的幸福感和静心的宁静感。在这样的氛围中习得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等具体的教学目标实效性明显。

1.3 强化价值引导性

思政课的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今时代物欲横流,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大学生年轻思想纯洁,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弱化甚至动摇正确价值观。特别是来自西方的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大学生影响较大。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堂,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努力奋斗。茶道、茶艺、茶联等柔性的教学方式往往优于纯粹的理论灌输。

2 茶文化与高职思政课的相关性

茶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并非一一对应,思政教学团队需要整合教学内容找到彼此的契合点,方可针对性地将二者有效结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

2.1 茶文化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契合

鉴于高职院校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为思政课主讲课程,故暂且只讨论基础课和概论课知识点与茶文化的契合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综合课程教学目标可设计如下以茶文化为主体的专题模块。第一,茶道精神与理想信念。以基础课第一章节“人生青春之问”为依据,挖掘重点目标理想信念的建立,通过茶道精神的讲演和展示,提醒大学生在入学初期就该做好人生理想规划,脚踏实地,去除杂念。通过沏茶、品茶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理想,静心静神走好人生每一步。第二,茶德与道德。基础课第五章节主题目标为锤炼道德品质,古有茶“八德”之说,包涵康(健康生活,延年益寿)、乐(沐浴春风、心情愉悦)、甘(甘润人生、茶如甘露)、香(茶香四溢、香颂芳名)、和(固本扶元、和而不同)、清(心旷神怡、茶语清新)、敬(七分为敬、三分回味)、美(美感之道、视觉尤美)。亦有“茶十德”之说,强调茶的养生去病、雅志修养等功效。这里主要指突破茶本身的外在表现,上升到深层次的追求真善美、精行俭德的道德风尚。实现“茶德”与“品德、道德”的融合。第三,茶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契合。本模块依据基础课第二章节“中国精神”知识目标和概论课第十章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知识目标,通过茶文化折射的“重德”“尚和”“崇节”“贵真”精神,强调要加强道德修炼,继承传统民族文化,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尊重人与自然发展的规律。

2.2 茶文化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契合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通过喜闻乐见的多样化实践教学形式补充理论授课的不足,十分必要。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包括服饰、茶具、茶艺表演、茶画、茶联等。利用高职院校提供的茶艺工作室平台,可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茶文化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过茶文化领悟人生真谛、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从而达到育人目的。随着信息化时代发展,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除了线下直观感受方式,线上视频直播与演示也是当下教学新趋势。特别是面对疫情等突发事件,线上教学反而成了主流形式。具体的茶文化表现形式与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基本契合。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位体悟茶文化的魅力与传达的中国文化精髓。如茶艺表演的服饰和器具大多表现中国风,大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方式感受中国服饰文化和器皿文化的魅力。主要通过视觉感受进而内化为精神力量。再如茶故事、茶音乐则需要通过认真聆听用心感悟方能走进文化世界。而沏茶、品茶的一系列茶艺表演,就需要全身心感受与体会,真正把自身放空消除杂念,感受茶文化折射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 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探索

整合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3.1 公益小讲堂

茶文化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并非意味着必须在校内课堂实现,利用社区环境找寻爱心茶艺师搭建公益小讲堂效果理想。公益小讲堂的选址和爱心大师的招募事宜需要联合学院学习部工作人员具体落实。首先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大家熟悉的媒介发出招募爱心人士通知和学习通知,进而沟通协调组织。大学生在空间上厌倦单一的教室形式,换一个社区环境既有新鲜感又有趣味性,加之茶艺师的生动讲解和表演,快乐中学习,效果显而易见。茶艺师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师授课方式独特,主要通过动态演示、视频展示、亲自指导等生动的环节传授茶艺文化和教学内容,突出隐性思政政治教育效果。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往往需要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课上和课外相结合。公益小讲堂,因其公益性更能吸引社区公民和校内各阶段大学生主动学习,热情洋溢的课堂氛围助力学习效果。

3.2 线上微视频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教学无时不刻离不开网络媒介,当前大学生掌握信息方式主要来自于移动设备。教师可投其所好在他们熟悉的微博、抖音、火山等微平台,通过直播、录播微视频传达茶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线上微视频的具体实现形式有:一是课内思政课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动态幻灯片多种方式讲解茶文化与思政课的融合内容,以茶文化折射的思政课教学目标内容为主。二是课外茶艺大师。高职院校因其职业性和技能型特色,建设茶艺工作室,并聘请有影响力的茶艺大师指导教学。茶艺大师不能长期驻扎校内,视频直播和录播则是最佳选择,且方便互动和交流,及时解决问题与疑惑。

3.3 茶艺文化展

茶艺文化展不同于动态的现场演示和对话式直播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而是通过不定期的茶文化静态展示,通过班集体统一组织参观或个人自由学习等方式了解掌握茶文化以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茶艺文化展的具体表现形态可包括茶叶展示、茶知识普及、茶联、茶画、茶典故、茶具等等。文化展的选址可通过学校的独立文化空间工作室、校园教学区走廊、校外景区点、民族博物馆等多个渠道宣传与展示。大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描述、讲解员解说和个人查阅资料,自主性学习茶文化,进而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育自身的民族精神。

3.4 茶艺证培训

在自愿前提下,鉴于学院的职业属性和技能属性,学院提供培训平台方便愿意从事茶艺工作的同学考取资格证书,以便今后多一份选择。因此茶艺证培训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补充亦可提升思政课育人目的实效性。换言之,茶艺证培训课程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竞争前提下的培训课程往往时间紧张、内容充足,大学生收获颇丰,在考取资格证的同时陶冶情操、培育价值观,职业技能和思想提升双赢。因为涉及考资格证的直接目标,思政课教学目标会在培训过程中相对弱化,更加突出技能训练。但是整个演练的过程本身就是情感培育、情操陶冶、价值观塑造的过程,其育人效果在后期职业生涯和生活点滴中定能彰显。

4 结语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输送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此,更要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重视思想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茶文化融入思政课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之举,着力从传统文化入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培育其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贡献一己之力。

猜你喜欢

茶艺思政课茶文化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校园茶艺飘香
试析茶艺表演中舞蹈元素的文化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