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新型职业茶农培育的主要障碍、模式选择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0-12-22胡红宇陈海红刘宏亮

福建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茶农湖南省培育

胡红宇,陈海红*,陈 政,刘宏亮

(1.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湖南永州 425000;2.湖南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然性

新型农民是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推动力量,是保障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的关键。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谁来种地”等系列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党委、政府极为关注的重要经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湖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进而影响到湖南省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并能引起其他众多问题。而目前我国城镇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有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农业从业人口的数量也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当前亟需提升我国农业从业人口的质量并优化其结构,而完成这一举措则需要培育新型农民。自从2012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指出要培育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在今后的8年时间内,国务院与党中央连续下发8个文件,作出培育新型农民的工作指示。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再次强调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湖南省作为我国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了《湖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等纲领文件,讲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纳入到农村实干工程中,对新型农民的培育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并专门为农民开设了专业职业教育,并针对学员出台了学费减免等补助政策。在湖南省的某些地区,如衡阳、株洲等采取了“定点招生、定向培养、协议就业”等举措,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素质。但新型农民的培养是一项长久且复杂的工作,虽然在近几年取得十分可观的成效,但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分析湖南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一些明显的不足及其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必将加快推进湖南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提质增效。

2 湖南省新型职业茶农培育面临的主要障碍

2.1 地方政策设计不合理,没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湖南省相关的农业主管部门对新型茶农的培育工作不重视,将培育工作当成普通工作抓,这就导致工作的开展仅仅流于形式,而没有开展实质性的工作,这就造成引导解决农业问题的力度不足。[2]

2.2 对培育和培训关系的认识较为模糊,“以训代育”现象普遍。新型职业茶农的培育并不是对茶农的简单培训,推动其在知识、技能、意识和理念等方面有所提升,而是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既强调对现有茶农的新型培训,又强调对潜在茶农,比如对相关院校从事茶叶产业知识学习的学生等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还关注现代农业的“后继有人”和茶叶产业人才供给的可持续性问题,而当前湖南省的地方工作更多地关注了培训而忽略了培育。

2.3 湖南各级政府参与度过高,市场推动力不足。在政策导向下,政府将新型职业茶农培训作为年度任务、阶段任务,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划拨资金、选聘师资,甚至为接受培训者支付各类费用,政府在其中既扮演了这项工作的推动者,同时也担任这项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这就导致市场参与度不高,市场力量不能完全发挥,市场调控机制无法发挥作用,这就导致湖南茶农培育所涉及的专业领域面变窄。[3]

2.4 培育形式较为单一,培育效果不佳。新型职业茶农培育对象不仅只有生产经营型职业茶农(主要指的是家庭茶场经营者、专业大户、返乡创业的涉农创业者以及茶农企业骨干等),还包括专业技能型职业茶农(主要是指在新型茶叶业经营主体中就业的农企工人、雇员等)以及专业服务型职业茶农(这里指的是在农业生产的前、中、后期从事经营性服务的骨干成员),但当前湖南省更多关注生产经营型职业茶农的培训,主要通过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方式进行,受培训者仍然反映理论性强、时间短、培训杂、涉及面窄、适用性不足。[4]

2.5 缺乏长效的培育机制,培训持续性需提高。三农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培育新型职业茶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湖南省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方法对茶农的吸引力不足,无法真正满足茶农需求,培训后的政策设计与跟踪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持续性。

3 湖南省新型职业茶农培育的模式选择思路

3.1 地方政府要对新型职业茶农培育模式和制度体系进行前瞻性设计。湖南省委与省政府要根据城镇化进程过程中现代茶叶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在新经济背景下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茶产业劳动地供给状况做好顶层设计。根据当前实际、面向未来协调好“培”和“育”的关系,要形成生产经营、专业技能、社会化服务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格局,重点工作室建立一套具有前瞻性的制度体系,使建立的制度具有创新性,引领培育工作的开展,尽快设计一套符合湖南省特点、能吸引广大受培育对象积极参与又能对其进行有效约束的进入与退出机制,要建立新型职业茶农培育政策实施后追踪评估反馈机制,要形成持续推进新型职业茶农培育的长效发展机制。[5]

3.2 以需求为导向创新培育模式提升培育效果。新型职业茶农应是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化人才,应当具备现代化农业所要求的现代化茶企经营理念与意识。要根据当地茶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对于茶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以具体的需求为具体要求选择培训模式和创新培训模式,从而保障创新具有有效性、培训效果有所提升。且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茶农进行分类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协同好法律培训、科技培训、文化培训、创业培训;明确理论、技术、操作培训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内部的结构性改变,适当对理论培训、技术培训、操作培训的内容进行适当改变;特别注意同一领域茶农的共性需求和差异化需求,以及茶叶生产的周期性需求;发挥网络、媒体的传播作用,丰富培训手段和渠道;以培训满意度为导向选择培训方式,并通过培训效果不断进行培训方式的适应性调整。。[5]

3.3 实施“新型职业茶农技能提升工程”。创新管理制度,建立茶农学分银行,全面提升茶农的素质与技能水平。四是实施“智慧茶农信息化工程”。用最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教育培训文化素质偏弱的茶业从业者,让手机成为茶农的“新农具”。

4 加快推进湖南新型职业茶农培育工作提质增的实现路径

4.1 推动政府引导行为与市场主体机制相互结合从而保障培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湖南省各级政府应当作为培育机制的缔造者,通过政府的诱导以及引领市场进行诱导,在政府与市场的双重诱导之下,吸引当地茶农、返乡创业茶农、企业、培训机构、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等主体积极参与新型职业茶农的培育。湖南各级政府应当为新型职业茶农的培育搭建一个培育平台,通过所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等将文化、教育、科技等一系列培训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提供给培训主体。湖南各级政府应成为培育资金的主要投入者,新型职业茶农培育是公益和非公益事业的结合,政府应该在培育工程和工作的筹备、启动、过程操作与管理以及后续评估等环节中强化资金的投入,以推动培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的注入,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湖南省各级政府作为新兴职业茶农培训过程中的主要的管理者以及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而且新型职业茶农是一类特殊的茶叶产业工作从事者,所以培训过程要规范化与合理化,应当发挥加强政府在资质审批确定、登记备案、检查评估等领域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及相关公共服务职能。[6]

4.2 统筹规划,不断提升职业茶农培育能力。统筹规划,不断提升职业茶农培育能力。新型职业茶农培育并不是阶段性的任务,也不是某个地区一项重要任务,而是全省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性战略环节。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核心也在人,因此湖南省委、省政府要不断地增强强加快新型职业茶农培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认清新型职业茶农培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资源入手,抓好培育资源的省级统筹和合理分配,同时在培育政策方面,要给予湘西、湘南地区更多的倾斜照顾,要通过资金支持、师资分配、设施投入的统筹规划与协调,促使全省职业茶农队伍得到均衡的发展和壮大。

4.3 实施新型职业茶农培养专项工程,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一是实施“涉茶职教育人工程”。加大对涉茶职业院校的支持,多方协作培养农业“后继者”。二是实施“新型职业茶农学历提升工程”。依靠地方政府,发挥涉茶职业院校的作用,提升茶农受教育年限,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茶农湖南省培育
老党员“卖”茶忙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早春茶”开采
湖南省艺术创作规划审稿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茶乡人家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