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逻辑理路
2020-12-22吴绍珍
吴绍珍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是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现实要求。毫不动摇地提高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程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青少年价值准则、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和实践行为,是学校、家庭、社会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提升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成效,必须深入探究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逻辑理路。
1 认知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逻辑起点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是实现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前提和逻辑起点。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认知内化是指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性质、意义、结构等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转化为全面掌握最终深入内心的过程,决定了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以及在社会实践中的贯彻程度。学而知之。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实际就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外部教育与其内部学习核心价值观理论,将核心价值观理论内部消化到头脑,为青少年理解认可接受核心价值观,并成为永久性价值记忆根植于内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青少年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知识学习是在不断地通过感觉、记忆、思维等方式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刺激联结,对核心价值观相应知识达到足够全面系统充分认知,青少年才能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行为概念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判断,才能提升青少年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使青少年彻底深刻的明确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变被动培育为主动接受核心价值观理论,才会完成个人涵养和品行建构,最终将理论转化成为青少年的主观意识、内在良知和自觉行为。从本质上讲,核心价值观认知内化就是通过教育传播这一中介环节将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次“从外在灌输进去”,展开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知识的构建,并将之转化为青少年的能力素质、价值信念和道德规范。因此,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要做到科学的教育传播,坚持立足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和认识事物的思想特点,始终保证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方向,从榜样人物、文艺作品、人文景观、教育基地建、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方法发挥正能量的传递效应,通过主观的感官刺激由外向内的渗透,科学认识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精神,准确把握中国历史规律和中国基本国情,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精髓,强化对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播的实效性。青少年自身要清楚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精化专业技能、提升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勇于反思自身缺点,学会冷静面对问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从而实现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内化。只有这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和社会思潮中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2 情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推力
情感源于认知,又能深化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兼有情感认同的性质。情感认同是实现核心价值观由知到行的催化剂,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重要推力。情感在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中是重要的心理根基,决定着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广度与深度,没有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就不能深刻认识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价值性,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认知内化的成效。青少年惟有实现了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才能将其理论内化为价值主体精神世界的价值自觉、价值支撑和良心发现,才能使青少年在心灵上生成对核心价值观的亲近性和肯定性等积极、正向情感体验,才能促进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情感、价值选择和较高的道德修养,在行动上做到自觉自愿地遵守与维护,促进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核心价值观内在的社会规范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社会创造功能。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1]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要重视情感因素的正向强化激励助推作用。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知识,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要遵循青少年情感、意志和信仰的心理形成规律,尊重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关注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以情感关怀、情感鼓励和情感陶冶方式潜移默化进行情感调适和肯定引导,帮助青少年解决更多思想上和认识上的问题,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寓于情感之中,在认知的基础上增进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亲近感,让青少年真切地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虚假和不实的口号和理论,在持续强化、不断巩固的前提下感染青少年、打动青少年,使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和情感接纳,切身体会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引导青少年以积极、正面、主动的情感促进或催化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入耳、入心、入脑,达到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的理想信念定位和行为方式指引的理想效果。
3 价值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核心意蕴
价值信仰是价值观的内核和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引领,决定了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性质与方向。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不能只满足于知道或了解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层面,还应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青少年的价值信仰。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的价值信仰既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内在要求和核心意蕴,也是解决信仰危机、夯实精神家园的时代回应,更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标志性成果。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仰是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的笃信和尊敬,是主宰青少年思想观念和行为实践的心理依据、精神坚守和价值标识,是青少年将社会需要与青少年心理需要相结合,实现核心价值观从认知接受到重新定位和重新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念或价值结构,并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内容内化为自身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和追求目标的动态过程。恩格斯曾说:“如果缺乏科学的信仰,人在‘精神上会感到空虚,他对真理、理性和大自然必然感到失望,而且这种空虚,对宇宙的永恒事实的不相信,会一直存在下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为青少年的价值信仰不仅对于整合、提升青少年的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安身立命的思想支撑。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从认可到形成价值信仰再到自觉遵循有利于青少年明辨各种不良社会现象背后的真伪、善恶、优劣、美丑等价值取向,自觉将个人理想、家庭幸福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国家兴旺发达、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构建个人与集体、个人梦与中国梦融合统一的利益共同体、理想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青少年正处于信仰形成和坚定的关键时期,用什么样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价值信仰。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要上升到教育追求和教育贡献的层次,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坚定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自觉和充分信仰,从学习动机转换成实践动机和实践性行为,用实际行动完成教育目标,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使青少年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接班人。
4 实践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根本目标
行者知之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不只是理论,它更是转化为现实的实践行动。只有青少年实践行动才能真正发挥核心价值观的生命活力。刘云山指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行动。”[3]可见,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必然指向实践养成,实践养成是价值信仰的最高境界,是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根本目标和落脚点。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目标的实现基于青少年对核心价值观认知内化的基础上,把对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产生相应的价值信仰,并内化为青少年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进而指导自己的实践行为,并通过社会实践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促使他们更加认同和遵循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学习生活和更好地未来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源自于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脱离日常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不能完成践行的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解释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不应该以思辨为出发点来解释实践,而应该在现实的物质实践中解释理论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的鲜活性、大众性、日常性、崇高性表明,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不仅应该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观教育的特点,而且要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形而上”的理论世界回归“形而下”生活世界,在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社会现实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把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心智和良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外施于行”,并得到实践的检验和确证,才能展示其理论魅力和生命活力,呈现其润物细无声的价值效应。如果离开了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社会实践,搞形式主义、本本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着力点,也就无法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鉴于此,当代青少年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坚持实践原则,深入挖掘青年日常生活的积极因素,使青少年在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明确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发展方向,承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信仰,巩固核心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引领作用,并逐步将价值信仰转化为自觉行动,在身体力行中实现人生价值。
5 结语
总之,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要坚持以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寓和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使青少年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愉快和信任等积极的情感,实现青少年掌握理论、理论也掌握青少年,真正内化为青少年的价值信仰、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进而推动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化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