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视角下以独立学院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英语微课开发
2020-12-22唐让操
唐让操
(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面。在茶文化视角下,将英语微课开发与茶文化相融合,实现跨文化的领域合作。
1 微课引入独立学院的必要性
2004年,萨尔曼·可汗用雅虎电子画画笔记本远程教他在新奥尔良市的表妹数学。当其他的朋友也需要他的帮助时,他就开始把他的教授视频放在Youtube上面,浏览量增大。在2009年,因为很多学生开始用他的教授视频学习,可汗就决定辞掉他的工作把制作教育视频变成他新的工作。每一个教育视频平均被点击超过两万次。国内最早同时也是最系统地对微课进行研究和实施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1]目前,微课在高等院校的应用频率很高,使用面也很广。微课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已经深入到高校各个专业。
独立学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也逐渐引入微课教学,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独立学院非常重视微课的应用,鼓励教师们制作微课,并举办各类型的微课比赛。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强,针对这点,教师制作的微课需要优质精简,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加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微课要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课堂教学有力的辅助手段。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将茶文化融入到课堂内容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跨界合作。
独立学院的学生均为90后,他们身处在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接触到的信息绝大部分都是从网络获取。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追求“微”概念,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短平快是他们的最终诉求。根据学生的特质,微课可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2 茶文化视角下微课辅助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基本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师每节课讲授一部分课本上的内容,比如一个单元,并把每个单元的知识点按照顺序给学生讲解。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单方面地接受知识,并没有一个消化理解的过程。尤其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本身基础比较薄弱,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课堂上短短的几十分钟并不能提高他们对于课本的理解和消化。基于这种现状,微课的引入是及其有必要的。茶文化中,茶艺表演注重交流,教师可以借鉴茶文化中茶艺表演的模式,跟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2.1 首先,微课视频一般时间比较短,在十分钟以内,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高度地集中在视频上。
2.2 微课视频观看简易方便,学生可以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不管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在排队过程中,学生都可以通过手机或者手提电脑、平板等进行学习。
2.3 微课视频可以做到让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课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先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课堂上再一次观看视频,进行正式的学习。课后,如果没有理解,可以进行反复观看,直到理解为止。
2.4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有三十个学生左右,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会根据全班的平均水平推进教学。微课视频可以兼顾到程度好以及程度差的学生,程度好的学生的学生通过微课进行巩固,程度差的学生通过微课补缺补漏。对于课堂授课是一个有力的补充。
2.5 当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面对屏幕,相当于是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
2.6 针对微课不能及时反馈的特点,班级可以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在群内进行讨论反馈。
综上所述,微课视频引入到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可以帮助老师掌控授课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3 茶文化视角下微课制作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相对来说,独立学院微课制作这个领域起步较晚,教师们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起步阶段:目前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也就是网络上的微课制作课程视频学习。微课视频剪辑可用Edius、PR等软件;动画制作可以用Affter Effects、3D MAX、Flash、皮影客等软件;图片处理可以用PS、AL等软件。[2]微课比赛在发达地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发展,但是在广西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对于独立学院来说,微课制作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学习掌握,制作过程也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和深入的思考。在微课资源建设阶段,微课竞赛一度成为促进信息技术、数字资源与信息化教学环境融合,推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演练场。[3]微课制作需要教师有系统的教学全局掌控能力,熟练使用各种教学软件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微课资源网站平台进行学习得到提升,也可以通过参与各种类型的微课制作研修班,在班上从专家处学习到宝贵的微课制作方法及经验。
在茶文化视角下,教师不仅要具备技术手段,还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
4 微课的设计开发过程
在具体设计微课时,可以从主题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总结与反思五个方面来展开,以达到微课内容与形式的整合。[4]为了促进学院微课建设的发展,我院举办了教学信息化大赛,通过比赛促进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其中,外语系的微课主题涵盖了多种词类,如冠词、代词、动词等等,另外,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还包含了通知、书信、海报等等。
本文以笔者参赛作品《英语动名词》为例,从制作的角度进行分析。
4.1 选题
微课制作选择内容的时候,贵精不贵多,并且针对性要强,只针对某个知识点。动名词由动词原形+ing构成,是动词的一种非限定形式,不但具有动词的某些特点,而且也起名词的作用,表示动作、过程或状态。对于学生来说,动名词的特殊性比较难以理解和把握,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容易混淆。将动名词选择作为微课的内容,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微课,将这个知识点理解透彻。
4.2 撰写
选好内容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撰写。动名词的特殊性在于既有动词性,又有名词性,微课内容要分别介绍这两种属性。整个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①动名词定义及构成: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动名词的构成;②动名词的动词性和名词性:动名词的动词性分为现在式,完成式,被动式,而名词性详细阐述动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动名词的逻辑主语、动名词的名词化;③动名词的学习口诀及习题:通俗易懂的学习口诀帮助记忆,口诀如下:若论时态语态形式,一般完成被动式。时态关注谓动时间,先于谓动完成式。如若不明动作时间,则为谓动现在式。逻主如为动作对象,动名词需被动式。逻主与句主不一致,物主名格作逻主。动名词还可名词化,冠或定前来帮忙。
最后习题部分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4.3 制作
优秀外语微课的教学对象明确;选题新颖、有趣、实用且具有针对性;教学内容丰富、新颖、完整,同时安排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深入浅出;教学过程完整、紧凑、富有逻辑性。[5]微课设计应该注重趣味性,不需要追求花里胡哨的表现形式,相比微博、微信上的小视频,微课是正规的、专业性强的,辅助课堂教育的有力工具。
本次参赛作品使用focsky软件制作,focsky是一款新型多媒体幻灯片制作软件,主要通过缩放、旋转、移动动作使演示变得生动有趣,契合微课制作的标准。
比起其他软件,focsky软件具有以下五个特点:一是动画效果更好;二是比较容易学会使用;三是制作微课效率高;四是软件自带功能按键;五是官网有详细的教程,供初学者学习使用;六是可以上传网站空间在线浏览,或者在Windows和苹果电脑上本地离线浏览。同时软件也有一些不足:动画字体的调整存在难度;不能保存为本地文件,官网申请账号才能保存;有部分功能需要付费才能使用。
为了便于师生观看,微课的总容量控制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同时支持在线和离线观看。
制作完毕之后,使用camtasia软件进行配音,配音过程中注意语言流畅,发音清晰标准,并具感染力。
整个微课内容围绕着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例子,并以生动有趣的动画形式展示。时间长度为八分二十四秒,利于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参赛作品在学校举办的教学信息化大赛中获得了三等奖。参赛作品做到了时间控制得当,容量短小精悍,对知识点有针对性,语言流畅发音标准,教学对象明确,选题实用。但是由于微课对于时间控制有一定要求,内容上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没能做到在视频中完整展现。在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可视化方面做得也不够深入。
5 微课的推广及应用
微课制作完成之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比赛,经过专家的评审检阅微课的质量,另一方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体系对微课进行评估,其中包括学生评价以及教师评价。同时还应建立相应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通过下载率和点击率作为评价的一个标准;学校建立好相应的网络服务,保证学生和教师无障碍使用网络。
目前本院通过与北京外研社进行合作的模式推广微课使用,教师制作的微课上传到外研社的网站上,与教材配套使用。外研社对采用的微课视频支付相应的费用,这样也激发了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的积极性。
微课制作可以选取与茶文化相关的内容,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又提高了微课的质量。
综上,微课制作能力已经成为高校教师,尤其是独立学院教师一项不可或缺的教学技能。高校应高度重视培养教师的微课制作能力,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微课制作,微课评估,微课应用三位一体,从而推动高校信息化教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