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12-22卫珍妮
卫珍妮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215104)
在中国,饮茶并不是单纯的饮食习惯,其中有着很多的礼仪礼节和人生哲理,这也就是茶文化资源被引进语文教学中的原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语文文学素养,还能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总而言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茶文化资源的引进意义进行浅述,并提出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 茶文化资源引进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茶文化资源是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神不仅可以成为高职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而且在引导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1 茶文化资源可以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之所以将茶文化资源引进到高职语文教学中,是因为茶文化包含了一定的教育精神、思想文化等很多教育内容,对于丰富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底蕴、提升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现状而言,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过于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是衡量这个人的核心标准,单单有职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2]将茶文化资源融入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当中,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茶文化资源具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底蕴。
1.2 丰富高职语文教学的底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茶文化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人们长期的种茶、制茶、饮茶中形成了具有“茶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与中国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不断融合深化,可谓是茶文化资源内涵丰富而独特,并且而这些茶文化资源中富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底蕴。比如采茶、制茶的工艺,饮茶所使用的瓷器、陶器、茶宠,饮茶的礼仪和讲究,以及茶叶产地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等,都是茶文化资源的重要体现。另外,中国高职教育历来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影响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综合素养的人文素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设计较少。[2]虽然高职语文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常规化,但是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却并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限制。因此在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茶文化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充分利用茶文化资源来更好地开展人文教育、思想教育活动,对于丰富高职语文教学的人文底蕴和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茶文化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中国作为茶的发源地,自古具有丰富茶资源,并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血液当中,对于高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中通入茶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在深度挖掘苏州地域的茶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茶文化资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途径和方法,期望能够借此来丰富高职语文教学的底蕴,提升高职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的和人文素养。
2.1 将茶文化融入进语文课程中
根据目前告知语文教学县长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茶文化融入进语文课程中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与茶相关的文学著作、绘画、雕塑、建筑等文学艺术作品,人们长期种茶、制茶和饮茶所形成的名风习俗、礼仪,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等与语文课程教学,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及课外语文拓展活等相结和。将茶文化资源引入到高职语文教学中,的确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茶文化的内涵,从中有所学习和收获,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化底蕴,但是单单有抽象的概念是不够的,还是要将相关的理论知识编写进教材中,最好是有专门编写和制定的茶文化教材。高职院校领导人可以做的是成立调研、编写小组,并重新调整语文课程的教学流程。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供我们学习和使用,这对茶文化融入进语文课程的开展,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3]当然,编写茶文化课本只是其中一步,学校还可以开展相应的选修课,这种课程往往不同于枯燥的课本教材,例如制茶工艺、泡茶记忆以及茶艺表演等,都具有自己的课程特色,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茶艺文化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从中学习和了解茶文化底蕴,提升自身人文素养。[3]
2.2 开展茶文化阅读与写作
语文教学内容大致包括听、说、读、写四部分,其中的读和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阅读是为了积累更多的素材和写作思维,而写作是为了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想法,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时,要注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开展。众所周知,写作就是将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如果教师可以将茶文化资源引进到语文课程的阅读与写作环节,就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了,因为无论是饮茶这一习惯,还是茶文化这一艺术资源,都讲究静心体验,方可从中体会到心灵的升华。[4]虽然说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但是还要有一定的区分,教师要注重两部分教学过程的先后开展顺序,通常先对茶文化相关的内容进行阅读,对茶文化有一个较为透彻的理解,再进一步的结合周边环境和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茶文化的写作。在学生阅读、思考、写作与总结的这一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因为年龄和阅历的限制,有一些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是学生一时半会很难快速参投的,教师可以带领他们进入到茶园参观,真实感受茶文化资源的环境。[5]特别是在对于与茶相关的古诗词、散文等的阅读分析、以及作文、论文写作时,掌握一些必备的茶文化资源的相关知识,是开展相关语文知识学习的必要前提。比如对于(清)梁同书《碧螺春》诗句“此茶自昔知者稀,精气不关火焙足。蛾眉十五采摘时,一抹酥胸蒸绿玉。纤衫不惜春雨干,满盏真成乳花馥。”的赏析时,只有对于古代苏州东山当地的采茶习俗、采茶方式具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了解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明白每一年顶级新茶的来之不易,同时也为碧螺春茶叶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2.3 展开茶文化语文实践活动
前面提到了茶文化课程教材的编写以及茶文化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开展,这些更多的偏向于理论课程的学习,所以高职院校以及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中茶文化内容的实际开展情况,来设计并展开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两部分展开。其一,还是要基于课本教材内容,确保学生在教材中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进而积极主动的参加一些主题活动,例如竞猜茶文化诗词,表演茶文化歌舞,以及论述茶文化精神等,都可以很好的表现学生自己对茶文化独特的见解,并用别具一格的形式表现出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其二,必然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向来讲究因材施教,茶文化资源的学习和应用也是如此,在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游戏活动或者主题调研时,还是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对茶文化资源学习的真正需求。比如让学生针对生活当中所见的茶叶种类、不同的泡制方法、品茗方式、口味特点以及人们在品茗时候的礼仪等相关的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与语文课程内容当中的文人墨客的气质意蕴、文学作品的特点等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蕴和诗人的创作意图。其三充分利地域茶文化资源开展课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种茶、制茶、品茶等社会实践实践当中,去仔细的体会和品位茶文化资源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人文韵味。
2.4 苏州地域茶文化资源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苏州东山碧螺春作为驰名中外的绿茶,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代表,更是苏州地域文化的招牌。苏州茶文化源于西汉,发展于东晋南朝,极盛于唐宋,可谓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不仅涵盖茶叶、茶具、情趣、礼仪等饮茶过程,更是在茶事中蕴含了丰富的茶道、意境和精神等地域文化。苏州地域的居民爱喝茶,并且饮茶的场所——茶馆也逐渐成为民间举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文人墨客品评、会客、文化交流和论道的场所,对于地域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苏州地域的高职院校,在日常的高职语文教学中,将蕴含着丰富人文内涵、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的茶文化资源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本地学生的文化认同感,而且可以将苏州茶文化资源与语文课程内容相结合,引领学生感悟茶文化精神内涵,创造茶文化教学氛围,为茶文化课程实施创造适合的氛围,增强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才能真正发挥茶文化资源的教化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6]比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酒店管理、导游、旅游管理、园林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语文课程教学,都可以将专业学习、语文课程与苏州碧螺春浓厚的茶文化资源相融合,将苏州特有的采茶、制茶特点,煮茶、泡茶的步骤和讲究,以及与茶相关的名人轶事、文学艺术作品等融入语文课堂教学,开发设计具有地域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具有茶文化韵味的语文课程,充分发挥茶文化资源的教化功能,让学生在品茗当中学习和体会苏州碧螺春茶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
3 结语
总而言之,茶文化资源无论是对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而言,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无论是职业院校的领导部门还是负责语文课程教授的教师,都要引起重视,针对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所出现的问题,充分利用茶文化资源对于告知语文教学内容及时的进行优化和完善,积极开展茶文化实践活动,营造具有茶文化特色的语文教学活动,才能确保茶文化资源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