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谈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

2020-12-22刘亚军

福建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传统

孙 虎,刘亚军

(衡水学院,河北衡水 053000)

多元文化社会背景下,人们思想发生比较大的改变。尤其,针对目前大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社会、现实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甚至是偏激的思想与心理品质。因此,高校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进行有效提升。而我国拥有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将教育形式与教学内容将其进行科学价钱。茶文化蕴藏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教育价值,将其科学的渗透到思政教育各个流程中。通过积极拓展与挖掘茶文化内涵,以及根据其所具备的不同特征,进一步丰富以茶文化为参考依据思政教育资源。使大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茶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进而令他们在思想层面有所触动,对其人文精神等方面进行有效培养。

1 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茶文化是基于特色的饮茶形式产生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及生活品质。而无论是茶道、茶精神,还是流传下来与茶相关的故事与技艺等方面,都可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而这种文化最初是兴起于中国,并依托于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等活动,令其被广泛流传并名扬于世界。当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的过程中,茶已不单纯是狭隘意义上的饮品,而形成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并随着时代的更迭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赋予其更加深厚的文化价值,并渗透到其他各种领域与产业中。而无论是在现代设计中茶文化在美学价值方面的体现,还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思想延伸,都深刻体现出茶文化的多元属性与存在意义。无论是在物质层面,还是在精神维度,都可令人们深刻的感受到茶文化的教育价值、美学价值、哲学价值等。茶文化中蕴含深刻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对实现多元精神层面的构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茶文化中展现出的人文价值,对人们修心养性、净化心灵具有一定积极影响。而茶所展现出来的平和性,会陶冶人们的情操,引导人们树立更积极的生活态度等。茶文化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目前已成为人类探索人生价值、提高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精神寄托。

2 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之必要性

我国拥有悠久历史,并蕴藏丰厚的传统文化。而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在众多西方潮流思想、网络文化等方面的冲击与影响下,仍旧展现出自身独特的特征与魅力。而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现民族精神与风貌,真正展现出炎黄子孙应该有的细节与气质。因此,必须借助与借鉴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中蕴藏的民族精神、哲学思想、人文精神等科学的渗透到思政教育各个流程中。这对于提升我国国民综合素质,强化年轻一代道德品质、思想政治觉悟等方面,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而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高校应能利用手段进行科学利用。因此,茶文化背景下,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进行结合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以及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效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作用。因此,高校须制定有效策略,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最佳结合。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可充分借鉴与利用茶文化中的礼教形态。由此,引导学生对茶文化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甚至引发他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具体来说,茶文化中的礼教形态,更多体现在人际交往、优雅谈话语与思想交流等层面的知识内容。教师通过礼仪形态教育,使他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形态。并能够借助茶文化的形态礼仪,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这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的提升,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需充分发挥茶文化的教育价值。为学生创建轻松的学习空间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3 基于茶文化背景下谈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措施

3.1 善用茶文化巧妙输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高校基于茶文化背景下,在对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应善于利用茶文化巧妙输出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以此对大学生社会责任、家国使命感进行有效强化。在整个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需对传统文化中所记载的爱国者的先驱事迹进行全面了解,并从中精准提炼有教育价值的信息,将其科学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即无论是古诗词中伟大爱国诗人的爱国精神表达,还是革命战争时期所展现出的血泪史,都深刻展现出先人的高尚爱国情操。因此,教育工作者可结合茶文化,思政教育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例如,茶文化中的茶礼、茶诗中无不彰显文人情怀与爱国精神。不同时期的拥有才学以及远大抱负的文人雅士,他们都以茶明志,去抒发自己的爱国思想与情怀。因此,思政教师可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视频呈现给学生,令他们以轻松的心情进行观赏与学习。例如,教师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将林则徐的茶诗《和冯云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韵》制作成动画视频课件。即通过播放林则徐画像,以及设定的特殊谈话场景,更加巧妙的呈现“风物蛮乡也足夸,枫亭丹荔幔亭茶”等诗句。教师将茶诗、多媒体技术、思政教育进行科学融合,营造一个更具有氛围的教学空间。学生通过更直观的感受与体验,更能深刻理解林则徐的爱国情怀。教师由茶文化进行延伸,可对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巧妙融合。并通过营造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更自然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照本宣科,这样一种教育融合更利于打破学生对学习的刻板印象,使他们对枯燥的思政教育、抽象的爱国精神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由此,达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目的,有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3.2 精准对接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契合点

茶文化背景下,高校在实际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需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内涵。能够提炼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哲学思想,由此与传统文化精髓建立更大的关联。当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内容产生高度契合性的基础上,更利于发挥思政教育功能与作用。而无论是传统文化的渗透,还是思政教育手段的创新,终极目标都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以及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将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必须精准对接二者直间显性与隐性的契合点。这样,才可真正凸显传统文化教育价值与优势,促使思政教育产生更多的形态与形式。例如,传统文化中记录的茶叶的平和性、以及儒家思想,对于拓展思政教育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同时,我国思政教育更强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无论是经典的爱国事迹,还是众多舍己为人的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品质、民族精神。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所展现出的高度契合点。因此,思政教师可结合这些内容,基于茶文化等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资源进行拓展。这样,不仅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还可使他们更加积极、自主的了解与学习我国传统文化。例如,教师以目前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组织一个茶话会。师生以严肃、平和、认真的心态,对这个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交流与沟通。在整个谈话与交流过程中,教师可适当渗透先人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并将其与目前应对疫情时医护、解放军、警察、普通百姓等各行各业人员,所展现出的奉献、无私帮助他人等优秀品质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分享疫情期间我看到的感人故事,由此结合古今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

3.3 科学应用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进行趣味化渗透与融入

新时代背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与拓展教育手段。因此,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的过程中,可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巧妙转变文化渗透与融入形式。能够从学生学习需求、认知习惯、性格特征等方面着手,设计一个更具有趣味性的思政教育课堂。例如,教师可将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经典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提炼,并将其进行集成与整合,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电子文档。利用微信公共账号发送给学生,将其作为课外资料进行阅读与学习。这样,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打破时空限制,更自由的选择学习时间与场地。基于这样崭新的教育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是教师通过这样手段,最大化迎合学生认知习惯。即大学生更愿意从网络平台中获取信息与资讯,通过无意识浏览、有意识搜索等行为,在无形当中丰富自身的知识层次。因此,思政教师利用传统文化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新媒体平台等,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交流工具,与大学生进行日常化、常态化交流与沟通。教师通过合理弱化自身权威属性,依托于网络平台对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渗透,更利于提升思政教育效能与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过程中,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打造空中课堂。将传统文化知识与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后,将其制作成精炼短小的视频课件发送给学生。组织他们在统一时间基于空中课堂进行学习与交流,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反馈与引导。当然,教师在对教学流程与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优化的过程中,需能将优秀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入到思政空中课堂上。例如,思政教师可将学生感兴趣的古典音乐、中华武术融入到教学内容中。选择具有爱国情操、民族精神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不同领域的优秀文化的同时,能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爱国精神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4 结语

总之,高校应能肩负起这一重要职责与历史使命,确保利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令更年轻的一定能接触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最大限度内挖掘其文化背后深刻的内涵,为大学生的爱国教育、建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提供优质的文化资源。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传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思政课“需求侧”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