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水茶业产学研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2-22李欣睿唐礼勇

福建茶叶 2020年8期
关键词:丽水市茶业科技人才

李欣睿,唐礼勇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1300)

本文主要以丽水市茶叶领域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丽水市茶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丽水市茶业产学研合作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1 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资金缺乏

仅注重经济效益,投入存在不平衡。目前丽水市茶业与相关高校、机构展开产学研合作活动,主要通过三种模式进行,其中,通过科技园方式的评价分数较高,从相关权重指数亦可看出,科技园模式在三种模式中表现出较好的状态。这是因为科技园模式能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将优势资源进行集中,从而形成局部优势[1]。在三种模式中,经济园区模式能够取得的经济效益,所以科技力量投入较多。经济园模式不仅仅能够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更能够通过经济园区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相对而言其科技投入较多,另两种模式仅仅是有政府或者学校参与,通过一定的科技扶持帮助所在地区进行茶业科技化,相对而言其投入也要小的多。

1.2 茶业产学研力量不足

在丽水市农业发展进程中,虽然有省外四川大学、省内多所高校包括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参与,但整体而言,投入丽水市茶业产学研的高等院校数量总体上还是比较少的,研究所也仅仅是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就高等院校角度而言,较多的是通过丽水当地高等院校参与为主,省级高等院校参与力度比较小,并不能有效发挥省级高等院校的相关技术力量。

1.3 茶业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

丽水市茶业农技人员普遍面临着知识老化、年龄偏大和结构断层等情况。现有人员掌握茶业常规品种和应用技术的比较多,但对茶业新品种新技术接受程度比较低,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熟练。随着经营主体规模的扩大,对集成技术及技术以外的金融、保险等需求逐步增加,相对说来,丽水市茶业农技人员的技术集成组装、沟通协调能力还不够强,高层次茶业科技人才比较短缺,茶业创新团队数量也比较少,重大型技术创新成果不足[2]。

1.4 信息交流不足

产学研的形式和特点,决定了参与的单位部门比较多,他们需要经常性地进行深入交流,这样才能让产、学、研三者有机结合并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实际情况是,建立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实质内容多是流于形式。各利益相关方相对封闭,只顾给自己增加项目任务,对彼此间的需求状态、利益协调,以及项目整体的发展前景缺乏关心,实质性的联盟较少。不少由政府或学术单位组织的座谈会、报告会之类,大多只讨论一些共性技术,缺少核心技术的分享。这种交流导致产学研的合作性质不清晰,内涵不明确,形式松散,可操作性不强,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合作结果不理想。

高校及科研单位研究成果的转化,必需一个持续深入的服务过程,有为科技成果推广提供技术服务的系统。茶业成果的推广,不仅要表现在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上,还要表现在农户对茶业科技的掌握上[3]。茶业科技成果研制和转化后,变为产品投入市场,同时农户对技术和技术服务都有着强烈的需求。但从高校来说,都是以院系为单位对校内科研组织进行管理,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渠道较窄,难以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潜力;大部分科研单位、高等农业院校也缺乏与市场、企业联系的机制,各方信息交流不够完全,这样就给各方的理解和沟通带来了障碍。一般来讲,科研院所、高等农业院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工作都是依靠自办企业或者是与企业联合这两种方式完成的,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还是需要建立联系市场和企业的纽带。需要建立一个专门机构,在了解茶业生产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高校科研单位带来一定的指导,包括与茶业企业的联系和谈判,签署各种协议,为有条件的科研人员提供项目所需的孵化资金和法律上的帮助等。

在茶业产学研上,政府应该担起更大的作用。虽然政府也为产学研发布信息,但政府的信息发布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充分的调研,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缺乏对政策的充分理解,高校、科研单位不够了解企业需求,企业不够了解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科研成果,缺少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发布或相互信息交流、沟通的平台。

2 丽水茶业产学研合作问题的原因

针对上述丽水市茶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1 企业产学研合作意识不够强

产学研合作流于形式,很多时候,对于政府举办的科技合作对接交流活动,企业为完成任务而参会,不能达到理想的预期实际效果,有些企业与高层次专家进行合作只是为了打造招牌。有的企业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但是政府部门并没有加强引导和跟踪,无法把合作项目真正落实到位。企业注重见效快的项目,有的只是停留在某个技术难题的解决上面。有的难题的难度系数比较低,对于专家来说都是“小儿科”,解决完问题就结束了合作,没有达到产业化的目的,从而无法进行长久的合作[4]。

2.2 教学科研主体推广创新不够

一些教学科研机构,热衷于建立自己主导的一套推广体系,未能与现有的国家农技推广主体进行有效的对接,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未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科技源头作用。教学科研主体与茶业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对接的方式方法比较少,机制创新力度不够大,推动现代茶业发展壮大的典型模式和经验还比较缺乏。长期形成的重科研、轻推广的考核评价体系,导致部分科研人员缺乏足够的积极性来深入地开展推广工作。茶业科研与实际产业需求的结合不够紧密,科技成果成熟度不够高,这影响了成果转化的效率。

2.3 茶业科技人才培养配套措施不完善

茶业科技人员待遇不够高,工资福利偏少,人员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遭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近年来,丽水市各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有关茶业科技人才的培训项目,培训己经成为茶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一项十分活跃的工作[5]。这些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茶业科技人才的知识水平,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素质和致富能力,但是就培训教育体制本身而言,还是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够强、培训方式有待改进、优秀教师资源缺乏、基础培训的硬件设施滞后,培训时间短、周期长、后续培训少、跟踪服务缺乏等。目前的丽水市各级政府对于茶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主要局限在人才培训方面,对于茶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缺乏统筹考虑,评价、激励、管理、服务制度没有完全全面地建立。高校茶业科技人才因为缺乏必要的保障,在毕业后转入其他行业的案例屡见不鲜,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2.4 科研中介机构尚未充分发挥作用

随着产学研合作的不断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在合作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由于技术产品在交易的过程中并非是简单的钱与物的交换,而是包含商标、专利权、技术使用权等非实物形态商品的交换,是技术消化吸收和转移的复杂过程,因此更需要交易各方通过有效的信息渠道或中介机构进行沟通。目前,丽水市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技术市场的发展较落后,科技中介机构无论是从质量还是数量上来说,都存在着很大的欠缺[6]。

3 改善丽水市茶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我们拟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加大茶业科技创新投入

长期以来,丽水市茶业科技投入强度偏低,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茶业科技投入规模,优化科技投入结构,以此打破传统茶业均衡。茶业科技创新具有公益性,其创新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为了克服搭便车问题,需要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加大政府在茶业科技创新、转化、推广中的财政支持。成立政府茶业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基金,重点扶持茶业生产前沿技术的科技攻关,发挥茶业重大科研成果的技术引领和示范作用。另外,根据国际经验显示,私人研发投资和公共研发投资具有互补性,应加快出台各项激励措施,鼓励民间社会组织、茶业企业涉足茶业科技领域,构建多元化的茶业科技投入机制和投资格局。最后,改进茶业科技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茶业科研成果的学术性,还要评价其可行性、适用性和应用价值,实现茶业科技链和茶业产业链的有机结合。

3.2 加强茶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茶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选拔茶业科技创新人才意义重大。需要完善茶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制度,构建茶业科技创新人才体系,这是现代茶业科技创新系统建设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包括茶业基础研究人才、茶业生产人才、茶业创业人才、茶业中介服务人才,同时要加强不同人才之间的合作协同,共同加快茶业科技生产、开发和应用,提高茶业科技创新效率[7]。另外,加大茶业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以茶业科技项目为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茶业企业,重点联合培养高素质、领军式茶业科技人才,并优化茶业科技人才的资源配置,建立畅通的人才流通渠道。而且要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开发体系,培养不同工作岗位、不同领域的茶业科技人才。最后,完善茶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茶业科技人才评价应该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等指标,同时要构建多样化的人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物质奖励、精神鼓励、股权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激励方式。

3.3 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组织

以涉农高校院所为主力军,以各类茶业科技园区、产业联盟、校地合作平台等为科技创新创业载体,逐步完善新型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更加重视茶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工作,由市政府统筹抓好全市各园区建设的领导工作,高标准、高要求做好茶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规划,将茶业科技园区与高新技术园区建设齐抓并举,领导协调好各级各部门的集聚资源,齐抓共管,在全市的统一领导布局下,全力做好茶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发展工作,放大丽水市相关茶业科技园区的功能和政策效应,整合全市茶业科技园区资源,打造优质茶业产业园区。要按照“茶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生态化”的要求,在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好“丽水市茶业产学研高校联盟”的作用,引导园区优质茶叶生产向产品标准化和经营产业化、茶叶加工向高效化和市场化、设施茶业向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园区茶业科技企业向集团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致力打造符合当地实际、各具特色的茶业科技园区,将茶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特色显著、带动示范作用强的新农村发展平台。

二是高标准建设茶业科技创新平台。要瞄准茶业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引导和扶持企业、社会机构与高校院所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重大茶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大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的研究与攻关,力争储备一批重大茶业科技成果。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措施,鼓励支持高校院所建设一批面向丽水茶业生产需求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强资源的整合集聚,推进茶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示范和转移转化,努力解决影响地区茶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要针对茶业发展规律和特色,进一步优化各类茶业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完善茶业科技成果转化体系[8]。

3.4 完善茶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

丽水茶业科技创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茶业科技创新动力缺失。茶业科技创新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可能面临着农产品供需失衡、价格下降、投资无法收回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茶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体系,激活茶业科技创新动力,提高茶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茶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尤其是对重大茶业科技创新成果要给予重点扶持。鼓励多元化投入主体参与茶业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和支持农民运用现代茶业科技创新成果,完善茶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茶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引导民间资本参与茶业企业创新活动,提高茶业企业创新的抗风险能力。搭建茶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加强信息交流,降低双方信息不对称,便利茶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建立科学的茶业科技成果考核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让科技人员参与共享科技成果。

猜你喜欢

丽水市茶业科技人才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中芬科技产业园:科技人才与产业技术的“强强联合”
完善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全面增强科技人才活力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青砖茶 良心做——湖南伟仁永巨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