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岗课融合探究
2020-12-22马琳
马 琳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
国家政策积极引导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意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满足各类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岗课融合特色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政策依托。
1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代学徒制视域
1.1 现代学徒制的政策背景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8月,秉承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和深化产教融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2015年10月,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加快技术技能积累,鼓励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开展校企合作、联合育人模式,地方高等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院校承担理论课程教学和学生常规管理任务,合作企业通过提供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任务。
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
1.2 现代学徒制的概念意义
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作为主要教学方式的历史由来已久,英国、德国、法国等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这种方式培养劳动者的职业技能。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将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校教育整合,形成源起于企业学徒培训的职业实践、延伸至现代学校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互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流模式,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指引和扶持下,在职场和学校不同的环境下实现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密切对接企业岗位需求和行业职业标准,突出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促进职业教育积极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教育与经济产业深度融合的客观需要,实现院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师制指导,校企协同育人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真实多元综合的学习、培训和工作情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为适应国家产业升级而转型发展,使校企合作、工学融合、联合育人的国家职业教育趋势贯彻落实。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现代学徒制是顺应我国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的,从校企合作升级深化为产教融合符合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改善以往企业在育人环节参与度不高、校企协同不深入彻底的弊端,通过有效整合企业与高职院校双主体的教学资源来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质量。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施现代学徒制是顶岗实习向在岗实习方式的转变,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职场情境,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双主体协同育人,既有助于书本抽象技术理论知识向职场技术转移应用的提升转型,也培养了学生职业精神素养,真实职场工作岗位的标准要求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内容、学业考核评价标准等具有指导矫正作用,促进专业育人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2 高职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特色建设
2.1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建设的行业背景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编写的《2019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从茶叶生产省份乡村振兴、茶企业品牌发展和自媒体建设、一带一路中国茶叶进出口情况、中国茶叶企业信用建设、茶叶贸易的电子商务营销、茶叶食品安全和标准建设、茶产业科技创新与智慧茶业发展、青少年茶文化普及和茶行业高等教育的文化建设、中国陶瓷茶具德化瓷分支配套产业等多个方面记录了2019年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概况和趋势,这为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特色建设的探索和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建设未来面对的茶叶行业处于一个阵痛和希望并存的大众消费市场环境。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发展机遇,我国茶叶行业在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在茶产业各领域的多边合作与互利共通,使得国际贸易知识和外语应用能力成为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组成要素。“互联网+”背景下,茶叶产业模式日趋多样化,茶叶企业的组织形式、产业供应链条、市场竞争方式和销售渠道构建等方面发生质变,电子商务带动茶叶在互联网平台的销量加速增长,茶叶企业通过网上便利的销售渠道,推出轻量化、多样性和高性价比的茶叶产品,塑造安全放心的茶叶品牌,打造茶叶企业高效优质的服务形象,迎合自饮茶、办公茶、民生茶等多种消费场景,吸引并拓宽茶叶大众消费群体,使得掌握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知识技能成为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人才的职场竞争优势。
2.2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改革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于2016年进入高职专业目录,归为财经商贸大类,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必需的文化科学知识、应用性茶艺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具较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掌握茶叶的生产、加工、茶艺美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艺知识,了解茶叶消费者需求、掌握现代茶叶营销技巧,具备茶艺与饮料、饮料食品的开发与营销能力,具备茶馆经营管理能力,能从事茶艺服务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特点,学生既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茶艺专业知识,又能重点掌握从事各类茶叶业务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营销、公关、创新等应用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生毕业后能在农、商、服务企业从事各种营销业务和服务工作。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建设的特色改革包括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提升实践教学效果、促进校企合作和岗课融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国家政策导向和茶叶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由合作育人的企业和院校联合制定,参照茶叶行业标准、茶叶企业岗位标准、国家职业证书标准,使学生既要掌握公共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还可以通过岗课融合、现代学徒制、双证融通制度的实践教育改革提升职场就业创新能力和职业操守素养。通过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来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培养校企合作双导师制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深化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和信息化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实效,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和职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校企合作和岗课融合,强调发展岗位职业能力和发展职业素养,线上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线下多学期分段茶企顶岗实习和茶叶生产、销售、营销等多场景实践实训,校内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匹配与合作企业生产过程,实现工学结合、学中做、做中学,提升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改革,实现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文化和茶企业文化兼容、专业课程设置和茶产业岗位需求匹配、专业课程标准与茶叶行业职业标注同步,促进校企、岗课、教学做之间互动一体化。
2.3 营销专业建设岗课融合
现代学徒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转向强调质量和特色的内涵式建设,高职教育改革探索历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改革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合作基础和双师型教学队伍为现代学徒制的专业建设改革探索打下坚实基础,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于2016年进入高职专业目录,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此类新兴专业,形成院校为主导、企业深度参与、政府政策推动的多方育人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协同培育、教学过程同抓共管、育人成果多方受益的多赢局面。
茶叶企业及相关行业与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对接的技术技能型岗位涵盖:茶树栽培、茶园管理人员;茶叶加工人员;茶艺服务人员;茶文化研究人员;茶叶销售人员;茶叶营销策划人员;茶叶贸易人员;茶叶电商人员;茶艺编创与表演人员;茶叶感官质量评定人员;茶艺师;茶叶相关培训人员;茶叶品牌建人员;茶叶企业管理人员;茶叶包装设计人员;茶叶检测人员;茶会策划与举办人员;茶旅游相关人员等,就业岗位多为茶叶公司和工厂、茶楼茶庄、茶叶博物馆、茶培训机构和政府事业单位等。
专业建设以就业岗位工作技能和工作流程为对接点,融合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岗位职业技能和工作流程,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通过现代学徒制建设院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师傅的双导师教学队伍,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就业保障,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素养能力本位转变,由教师、课堂、书本向学生、岗位、优质学习资源转变,贯通知识、理论和实践三个专业教育环节,企业岗位职业技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岗课融合在以下方面:
1)以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促进理论转化实践,课堂知识衔接岗位技能,同时挂钩评茶员、茶艺师、营销师、电子商务师等茶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2)建设校企合作课程资源库,理论内容依托《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评茶员国家职业标准》等国家职业标准,实践内容与企业岗位职责需求对接。
3)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明确现代学徒制下企业指导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顶岗实训实习进入真实职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