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2020-12-22胡淑贤

福建茶叶 2020年6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弘扬

胡淑贤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南通 226000)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高屋建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地阐明了为何要培养爱国主义、怎样培养爱国主义等一系列重要问题。青年的价值观关乎社会的价值取向,深入研究习近平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可为有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行动指南。

1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提出背景

1.1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人类诞生以来,爱国思想不断演变且未间断,具有其延续性。原始社会部落间发生争端时部落成员一致对外,“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爱国意识逐渐萌芽。后期随着社会形态变化及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通过在社会群体中从事各种生产活动,逐渐对群体产生依赖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成为社会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得到不断地发展。从战国时期的爱国大诗人屈原、到宋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精忠报国”的岳飞,再到清代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的英雄气概为人们所景仰,爱国事迹为人传颂并影响着几代人。从中国的近代史来看,中国有着很强的“国破家亡”的集体记忆,“国即是家,家即是国”的“家国同构”是中国人深层的心理结构。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同样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对国家、民族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的稳定统一、各民族团结协作皆是基于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也无形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2 家庭环境及人生的阅历影响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提出与其家庭环境的影响、人生的阅历是分不开的。出生在红色革命家庭的习近平,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确立了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自小学习阅读岳飞等名人传记,时刻铭记“精忠报国”。在其七年的知青生活中,习近平不畏艰难,培养了坚韧的品质,时刻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且在后期的从政过程也包含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1.3 理论渊源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有其理论渊源。革命时代,毛泽东爱国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坚持独立自主,建立爱国统一战线,反侵略、反压迫,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保卫祖国。邓小平首次对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统一的问题进行系统论述,[1]深刻指出:“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联的!”江泽民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认为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自力更生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十六大报告中要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要求广大青年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同时指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思想进行继承与弘扬,从而提出爱国主义重要论述。

2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一就是爱国主义。中国近代以来的任何一种政治主张、社会思潮只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才能成为广大人民所接受,才能转化为改造社会的巨大动力。正是依托爱国主义,我们在1949年完成建国大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骄人的成就,中国实现对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基于此,爱国主义思想也必定成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多次指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奋斗的历史及取得的成就皆与爱国主义有着紧密联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也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经济全球化的社会,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其必然性。

2.2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政治口号,提出能对中国人民起到重大鼓舞和指导作用的先进理论,领导着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人民当家做主,逐渐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奠定了政治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也明确指出: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2.3 爱国必须基于对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本身是抽象的,它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但爱国又是具体的,爱自己民族的文化就是其中的一种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汲取精神养分的重要来源,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包括特色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文学艺术、科技工艺等。习近平早在2014年的文艺座谈会上就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了解本国文化和历史发展进程是培育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条件。

2.4 爱国既要立足国情,又要展望世界

爱国需要立足本国国情,了解国家发展现状,放眼世界,不妄自菲薄,亦不人云亦云,维护国家主权。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中国始终和世界是接轨的,始终保持对外友好交流。习近平指出要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扩大对外开放结合进来。各国均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要善于客观辩证地分析本国国情,并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取长补短。在谈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时表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

3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时代内涵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既与古代、近代、现代的爱国主义一脉相承,又有因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而形成的鲜明特色。[2]社会大环境赋予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时代内涵,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教育成效。

3.1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应以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为依据

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中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其必要性。以习近平爱国主义思想为依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有效掌握爱国教育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共同的思想认识,提升社会责任意识;激励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使爱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3.2 爱国主义教育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的爱国传统总体上是一个文明型传统,它不只是爱一个国家,也是爱一个没有中断的数千年延续至今的古老、伟大的文明。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之一,也是立足于世界之林的根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思想基础。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包括仁人志士事迹、科学技术、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取得成就、经典著作、文化古迹等,让青年受到熏陶,深植青年内心,不断汲取养分,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空中楼阁,只有打好基石,才能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3.3 爱国主义教育应具有国际视野

自建国后,我们通过70年矢志不渝的艰苦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回望崛起的过程,历任国家最高领导人都坚信中国应该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是将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结合在一起的中国人特有的“天下观”。“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理论实践等都是基于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种体现。中国自古就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传承,随着中国梦的不断实现,中国要为世界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时代紧密相连,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3]如今,国内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新变化,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学习生活的习惯等都与过去有所不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解决一系列新的问题。爱国主义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更新,使青年深刻了解国际局势、世界发展潮流,形成正确合理的价值判断,培养国际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国际化的环境中理性爱国。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