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对策研究

2020-12-22

福建茶叶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院校

邓 蕾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体,高等职业院校正在逐步形成适合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及产业发展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产业结构循环性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就业率,推动校企利益、制度、资源及文化的深度融合。目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是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重点。

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产”指产业和带动产业经济的生产活动;“教”指学校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产教融合是以培养高质量应用型行业人才为目的,“产”“教”双方通过深层次的密切合作,互相依存,资源共享,实现产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具有以下意义:

1.1 促进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资源,提高就业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应用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依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以产业发展和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配置课程,将教学环节与产业、职业标准和规范合理对接,有针对性的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人才。使院校和学生在就业市场形成良好口碑,带动招生。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中,获得行业前沿和具有实践性的丰富教学资源,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形成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1.2 在协同育人的机制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有效的实现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企业里沉浸式感受实际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发向,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在零距离接触业务场景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行业专家,高级技术能手和企业管理者,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得到产业专家,高级技术能手的一对一指导,亦有可能在企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企业管理者的考察,获得就业机会。

1.3 合作企业可以优先获得能胜任岗位的专业技术人才,降低员工岗前培训的周期和成本,提高企业人才竞争优势

在产教融合模式中,企业和院校在产、学、研方面实现深入交流,企业为院校提供技术人才岗位标准并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即能提升企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也帮助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质量。院校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员工培训环节前移,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也为企业提前储备丰富的高质量人力资源以便于遴选优秀毕业生。除此之外,校企合作在展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也向社会公众宣传了企业品牌的实力。

2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的困境

2.1 缺乏完善的合作体系和健全的政府保障制度

目前,从国务院到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以推动健全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但是,并没有建立能促进校企合作长效健全的保障机制。缺乏对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在政策扶植、税收、政府补贴等方面的实质性激励措施。而院校方面,则由于资金的匮乏,师资的不足,制度和政策上的约束,甚至对于学生校外人身完全出现问题的恐惧,对于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决心摇摆不定。

2.2 企业参与度较低,联合培养并未真正实现

目前,校企合作的企业一方,合作意愿非常低。企业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对于承当社会责任感认识不足,合作院校由于自身能力和制度上的限制,无法为企业提供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资源和服务,合作关系普遍依靠个人感情维系。企业的低参与度,导致校企合作模式单一。通常是由任课教师就企业某一业务流程,向学生进行讲授和演示;企业派出相关人员为学生介绍企业文化,提供职业培训,讲解岗位要求。学生并不能真正在业务一线完成实践操作。

2.3 缺乏即具有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丰富的专职师资团队,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实现预计目标

高职院校重视教师学历和科研能力,教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非常扎实,而且大部分精力用于课堂教学和科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目前高职院校由于用人制度、学历、薪资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而来自于企业的兼职教师和企业导师由于自身工作量已经很大,无法投入全部精力用于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导致学生的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达到企业的岗位用工要求。缺乏真正意义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使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预期效果无法达到。

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对策

3.1 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保障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于我国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就业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和促进校企之间合作,特别是对于参与校企和作的企业,应在各种税收等相关政策予以扶植,激发企业、特别是当地明星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配合、协调,确保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各项工作能顺利落实。除此之外,政府应加大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资金投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根据学科及行业的发展趋势,设立教研中心,升级实训设备,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学生创业基地。指导有能力的学生在创业基地进行创业,并鼓励合作企业进行联合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工作体验,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2 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加强校企沟通和交流,促进校企融合,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首先,使校企双方共同获得利益,实现共赢,合作双方的驱动方式应从感情驱动转化为利益驱动,才能使产教融合深入发展。掌握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合理配置课程,培养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高就业率,形成品牌专业,带动招生是院校方的目标。而企业,除了可以优先获得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还可以共享合作职院校以及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政策和资源,提升企业的技术,设备,确立在行业协会中的地位以及展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企业亦可通过合作,感受高等院校的价值观念,共享科研成果,创新员工的思维方式,开启新的文化、管理方面的理念。因此,务必把双方共同获益,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前提。

第二,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沟通交流,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度产生重要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应该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探索交流模式,加强双方的互动和交流。双方应该根据学生实习的教学计划和企业业务流程形成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系统,企业可以根据系统增强对学生的了解,院校可以跟踪学生的工作实习进程;校企双方可以交流反馈学生实习的效果。

最后,推进校企双方的融合是影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重要因素。首先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学习的时候,既要保持学校的传统,遵守大学生行为准则和道得规范,又要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精神,为未来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其次是院校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校企合作过程中,要提前将企业制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既符合教学管理需要,又能规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个人行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维护学生、院校和企业共同利益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提供安全保障。

3.3 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高职院校为了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深入,必须建设一个既有教学和科研能力又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团队。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具备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但缺乏业务一线的实际工作经验的状况,高职院校可以短期内调整人才引进制度,降低学历要求,吸引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加入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中。使教师团队结构更符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需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为了长期拥有稳定的“双师型”教师团队,高等职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应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专职在岗教师参与业务一线的实际工作,提高实践经验。例如,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参与企业工作,并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时,将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针对专业及业务特点,联合优秀企业和行业协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为教师提供业务培训,使教师掌握本行业最前沿的讯息及技术,从而使教学紧跟行业发展,使课堂更具有针对性。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合格毕业生。为企业提供储备人才。

4 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凡的意义。必须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深化改革来探索多元化的措施来完善符合我国现阶段高职院校实际情况和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产教融合机制。持续不断的创新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提速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储备。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院校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