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与策略探讨
2020-12-22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引言
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财政部发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以下称为“新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和统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体系[1]。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构建起双核算模式,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增强财务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度,这对高校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财务内控等方面都带来了一定程度影响,促使高校必须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推进财务管理转型发展,以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
一、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财务核算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执行双基础核算模式,遵循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原则,分别针对同一项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建立起两套核算体系,增加了高校财务核算的复杂性。如,高校与某单位开展科研合作项目,8月1日项目完工确认应收账款20万元,9月1日在银行收到科研收入20万元的转账。针对此项业务需进行双基础核算,其中财务会计核算为:8月1日,借“应收账款”,贷“事业收入”。9月1日,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预算会计核算为:9月1日,借“资金结存—货币资金”,贷“事业预算收入”。通过进行预算会计核算,能够如实反映实际项目余额情况,强化学校资金管理。
(二)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部分高校尚未形成预算管理观念,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考核的问题,难以做到对学校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易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学校全面核算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方面的财务状况,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学校全部经济业务,能够为实施预算管理、落实预算考核制度提供数据支撑,从而有利于促使高校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避免高校出现预算管理形式化的问题[2]。
(三)对财务内控的影响
高校财务内控是确保高校资产安全完整、保证财务核算信息质量的重要管控体系,在新会计制度下,对高校财务内控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财务核算信息全面反映财务状况,为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对资产管理、会计核算、风险管控等业务进行重新梳理,为重构内控体系打下基础;三是新会计制度要求高校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对内部控制内容进行拓展,将其覆盖到信息化管理方面,抓住新的风险点[3]。所以,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能够促使高校进一步健全财务内控体系,强化风险管控。
(四)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在新会计制度出台之前,高校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力度较小,使得学校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缺乏透明度,易出现财务数据失真的风险。而在新会计制度下,该制度对会计报表体系进行了调整,要求高校必须披露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收入费用表、决算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报表,以确保通过会计报表更加全面的掌握学校资产状况,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促使高校越来越重视财务会计工作,主动接受政府部门和社会媒体群众的监督。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校强化财务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为降低会计核算难度,扩大会计核算范围,应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共享,有效对接各类数据,从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为高校财务管理转型发展打下基础。具体策略建议如下:
(1)整合现有系统。高校要整合财务系统、资产系统、人事系统、学工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等各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形成大数据运行平台,统一各个系统中的数据源头代码,实现财务数据、资产数据、科研数据等各类型数据的有效对接,减少信息孤岛现象。
(2)完善财务核算系统。高校要对当前的财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根据新会计制度对会计核算做出的调整,统一会计科目,协调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业务操作关系,满足平行记账的要求。在财务核算系统中,要增加电子票据管理、经费报销管理、预算管理、信息查询等模块功能,使系统能够提升财务工作效率,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4]。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高校要以新会计制度实施为契机,积极推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将预算绩效考核落实到位,从而实现对学校资金的高效利用,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具体策略建议如下:
(1)明确预算管理重点。高校要围绕教学和科研全面开展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管理目标,预算管理覆盖到学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中,形成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高校要明确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绩效考核是预算管理的重点,严格根据预算审核各项支出,同时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考核指标包括成本、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而对学校预算管理作出客观评价。
(2)加强预算执行监督。高校要将部门预算执行和项目预算执行作为监督控制的重要内容,要求各职能部门必须根据职能职责,在预算范围内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有效控制运行成本,提高预算执行率。在项目预算管理中,高校有关部门要监督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专用,不得将项目资金挪用到其他业务活动中。
(3)建立考核反馈机制。高校要充分利用财务核算数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各部门、各项目负责人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无效必问责,同时还要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为绩效好的项目和部门提供资金保障[5]。
(三)健全财务内控体系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要结合会计制度的变化以及财务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变化,重构财务内控体系,提高学校内部控制水平。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要基于新会计制度改革层面,根据校内实际情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报告制度、决算报告制度等制度,要求各院系和职能部门严格执行财务制度。
(2)加强风险评估。高校财务部门要对学校各项财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明确财务活动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高校可将新会计制度改革作为契机,对内控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以学校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以下业务层面着手,对相关的制度文件进行梳理,具体包括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管理、收支管理、合同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预算管理。同时,高校应立足于新会计制度,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
(3)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在财务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要梳理财务管理流程,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重新设置财务会计工作岗位,科学确定各岗位的操作权限,并对岗位职责加以明确,针对不同的岗位赋予相应的访问权限,防止越级处理财务事务的情况发生,从而使财务资源的使用更加安全。此外,高校应为财务部门制作专门的网站,在其上定期发布与财务有关的政策法规,建立安全操作机制,不允许擅自下载文件,以免系统被病毒感染,导致重要的财务信息丢失。财务部门应配备专用的数据存储工具,如移动硬盘、U盘等,并在使用前进行木马查杀。定期备份财务数据,升级系统、消除漏洞,保证信息安全。
(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高校要重视财务队伍建设,多途径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使财务人员能够适应新会计制度的实施,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财务会计工作。具体策略建议如下:一是财务人员要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活动,学习新制度、新准则内容,深入理解制度和准则的主要变化,掌握双基础、双报告的工作要求,使财务人员能够完全胜任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核算岗位工作;二是财务人员要学习财务信息化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财务系统的各项操作,能够借助财务系统完成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工作;三是财务人员要扩充知识体系,主动掌握学校教学、科研、基建项目等方面的业务流程,为业财融合打下坚实基础,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工作能力;四是财务人员要树立创新思维,拓展财务管理职能,使财务职能从传统的财务核算职能,拓展为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评价、财务战略规划等职能,从而助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转型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要认真落实新会计制度,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财务核算体系进行调整,做好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核算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要积极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以提高财务核算效率,并进一步完善全面预算体系和财务内控体系,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加强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控,从而不断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