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鉴赏的入门导引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2020-12-22高地

剧影月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贡布里希艺术作品埃及

■高地

艺术几乎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何为艺术?摆在博物馆和博览会上被当作纯粹艺术作品供人欣赏的展品,在创造时也许只是被当作有明确用途的一件物品。有人会被一首乐曲打动或欣然泪下或激情澎湃,有人在观看一幅风景画时想到自己的家乡而欣赏喜爱它,这首乐曲、这幅风景画,都可以被他们定义为“艺术”。艺术这个名词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会大不相同,不易用单一的定义来判定衡量。

一、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开篇就这样说道。这本被誉为艺术中的“圣经”的经典著作,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贯穿过去、引导未来。无论是初涉西方美术史的青年艺者,还是经验丰富有所建树的艺术家,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在贡布里希之前,西方艺术史领域早已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和解读技巧,诸如格式塔心理学、图像学和精神分析等,从而使得艺术史论家们在阐释艺术相关问题的时候,有了更宽的学术视野和多元的叙述手段。

《艺术的故事》并非纯粹的学术专著,作者贡布里希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贡布里希在编写本书时,首先想到的阅读对象是刚刚独自发现了这个艺术世界的少年读者,但凡稍有侈谈术语或装腔作势的形迹,他们便会敏锐地察觉并丧失兴趣。因此本书全篇兼用简明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画来讲述艺术的故事,使本书“有理有据”成为真正的“故事书”,而不是一部艺术作品选集。其次,选取的作品皆是经住时代考验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进行赏析,而不是那些作为一种趣味的带有时尚标签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让入门者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再次,对所选艺术作品赏析时,尽量不被作者个人的独家观念影响,以免一些杰作因个人偏爱而左右读者的判断。

贡布里希希望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要一味地去搜寻合适的标签,要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敏于捕捉每一个暗示,更多地去了解创作背后的历史,明确艺术家坚持选择某种特殊艺术表现方式和追求某种艺术效果的原因。贡布里希将艺术问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大师们的作品进行解析鉴赏,有时也会猜想大师们在创作时的想法和心态,帮助读者用自己崭新的眼光去鉴赏一幅作品。

二、艺术发展史即艺术目标的不断变化

纵观全书可以看出贡布里希着重在历史的范围内来评价艺术家的创造和价值,他运用布特哈克的历史情境手法尝试复现不同时代的艺术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揣摩艺术家们的意图,强调艺术家在任何时期都不是简单地为艺术而艺术。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发展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即“艺术目标”的不断变化。莫扎特总结出当时流行的交响曲皆有快速的结尾,而他刻意给自己的最后一个乐章设计了一个舒缓的序曲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每一代人都有反对先辈的准则的地方,每位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别出心裁,有所突破。贡布里希试图说明每一件作品是怎样通过求同存异而跟以前的作品联系在一起的,理解了这种联系,理解了创作背后的“独出心裁”,我们才能更好地真正理解昔日艺术。

克努姆赫特普墓室壁画,约公元前1900年

赫亚尔肖像,约公元前2778年

古埃及人在绘画、雕塑时追求的不是画面的美感,而是尽其可能将一切事物清楚且持久地保留下来。所以埃及艺术家不是记录事物在当时所看到样子,他们是根据已知的规则作画,这种创作规则与现在的儿童绘画思路相似,即在绘制一个人或一个场景时以他所知道的最具有特性的角度去表现。人的头部在侧面观看更能清楚的体现人的轮廓,而提到眼睛一般想到的是正面的样子,所以埃及壁画中的人像就是正面的眼睛放在侧面的脸上,正面的肩膀和胸膛,和看起来仿佛有两只的左脚。埃及人始终如一的严格遵守着这种规则,而希腊人在向埃及借鉴学习的同时成功的打破了这种规则,他们的画面中出现了“短缩法”。大概原因在于他们跟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他们并不认为如果灵魂要继续生存就必须保存人的尸体和肖像。贡布里希举出一系列例子向我们展示希腊艺术家的目标不再是直接表现事物固有的特性,他们开始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不同角度所呈现的样子。运动员雕像中最负盛名之作《掷铁饼者》,像埃及一样用各部分最具特性的角度组成男子人体像的同时,又赋予了他运动感。

“埃及人大画他们知道(knew)确实存在的东西;希腊人大画他们看见(saw)的东西;而在中世纪,艺术家还懂得在画中表现他感觉(felt)到的东西。”中世纪基督教会在王国中掌握了最大的权势,许多基督教徒并不识字,为了教导他们,艺术成为传教布道的手段。艺术家们此时的创作目标不是描绘自然中的美,也不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只求忠实向教友们表达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牢记这个创作意图我们就能公正地对待中世纪艺术作品。如图,《圣母领报》,我们如果理解艺术家在创作时并没有注重描摹真实的自然形态,而是注重如何清晰地传达故事内容,我们就不会指责这个画面看起来像埃及浮雕一样呆板僵硬。

文艺复兴的到来是意大利艺术最著名的时期,这是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和提香、科雷乔和乔尔乔内、丢勒和霍尔拜因,以及其他许多著名艺术家的时代。贡布里希向我们剖析了那个使艺术大师们得以百花齐放的环境,自乔托时期以来,艺术家逐渐有了选择的权利,不再为了迁就雇主的喜好而不断修改自己的作品,这使得艺术家们有了更大的自由,从而释放出更多被禁锢着的创作才能。这个时期艺术除了向基督教友们生动的叙述宗教故事,还向世人反映出现实世界的美好与黑暗一面,各地的艺术家都开始突破已有的艺术形式,不断创新尝试和追求新颖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文艺复兴这一伟大的艺术革命的魅力所在。

掷铁饼者

19世纪的法国艺术大革命,给艺术家们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传统的中断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大选择范围,从而致使艺术家的审美趣味越发与公众脱离。艺术家需要在满足公众需求还是坚持自我审美之间作出选择,他们刻意在着装打扮上与众不同,开始把自己看做蔑视体面习俗的特殊人物。德拉克洛瓦是这个革命国家的伟大一员,他相信在绘画中,色彩比素描法重要得多,想象比知识重要的多。另一位掀起法国艺术革命高潮的是库尔贝,他不想以任何人为师,仅仅以自然为师,他的“现实主义”就成为一场艺术革命的标志。接着,爱德华·马内和他的朋友们带来了第三个高潮,他们认为传统艺术不过是人为条件下去再现人或物体罢了,并非发现了把自然表现为我们看到的样子的方法。他们开始走出画室,感受物体在自然光线下真实的颜色,这种色彩不是大众认知物体固有色,而是在我们的头脑里调和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片明亮的混合色。马内的这幅《阳台》,人物刻画不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精致,女孩的面部看起来是扁平的,在不了解马内创作意图的人看来,也许这种处理方法略显幼稚。但事实情况下,在户外阳光照射下,立体的物体看起来也像扁平的,仅仅像一些色斑,马内要探索的正式这种效果。与马内为伍并帮他把这种观念发展起来的莫奈认为,对自然的一切描绘都必须“在现场”完成,为了抓住瞬间的色彩,必须疾挥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这种考虑整体效果而忽略及枝细节的风格,也是“印象派”作品的魅力所在。

珂勒惠支,需求,1893-1901年,石版画

蒙克,尖叫,1895年,石版画

人们通常认为“现代艺术”已经跟过去的传统彻底决裂,贡布里希认为现代艺术跟过去的艺术一样,它的出现是对一些明确的问题的反映。现代艺术家们更多地是依靠一种激情和强烈性来向同伴们表现自己感受,忠于母题模仿自然或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已经无关紧要,他们所追求的是画面效果是否具有悦目的效果,能否表达内心的情感。

《艺术的故事》不仅教我们如何真正的欣赏艺术,而且它还让人们了解了每个时期的艺术家们对艺术的不断探索和追求,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艺术的发展史,并引领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对艺术发展史的了解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贡布里希艺术作品埃及
《贡布里希谈话录》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Hide-and-seek for Halloween万圣节捉迷藏
埃及艳后(外二首)
摒弃虚伪的“抒情”
贡布里希论西方艺术史的发展
埃及有个鲸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