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建构活动中幼儿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2020-12-21张士双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牛牛车顶校车

张士双

在“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参观小学后,开始在户外建构区尝试建构小学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建构过程中,幼儿会运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当发现已有认知经验无法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积极讨论和求助,寻找新的策略。现结合建构活动“小学双层校车”来谈一谈教师如何在建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场景一:建构校车底盘。

根据建构规划图(见图1),牛牛和豪豪推来两个车轮把它们隔开一定的距离停放在他们小组的场地。旭旭和林林搬来长木板,牛牛和豪豪协助他俩将长木板搭在轮轴上面。根据轮轴的长度,他们最后选择了三块长木板排放在车轮的轮轴上。牛牛和旭旭一人一端推动车轮试了试,然后按了按木板高兴地说:“可以了。”(见图2)

分析:建构材料是开展建构活动的物质基础,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在建构活动中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建构活动更趋向于群体化,而合作则为活动搭建了成功的“阶梯”。在建造“小学双层校车”中,幼儿自主分组和结伴,根据规划进行分工合作。他们在合作中解决了“车轮与木板如何组合成校车底盘”的问题,体验到成功合作的愉悦,会继续产生合作的需要以及积极与人合作的态度。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择机激发幼儿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的合作行为更加稳定和自觉化。

场景二:建构一层校车车厢。

牛牛和豪豪一起搬来多块长方体积木准备建构车厢,牛牛把长方体积木按长边并排横放在木板上,然后垒高。当垒到第三层时,他发现这样摆不稳固,在一旁观看的舜舜对牛牛说:“把积木竖起来摆。”牛牛按照舜舜的方法重新摆了一层,稳固了许多。然后,舜舜和牛牛一起走向正在摆车尾的豪豪。舜舜发现豪豪摆的和牛牛第一次的方法一样,就对豪豪说:“你这样摆得不牢固。”牛牛附和着,把豪豪搭的全部拆掉,按照舜舜的方法重新摆了一遍。舜舜说:“这样你只搭一层就可以了。”豪豪和牛牛继续摆着,其他幼儿负责搬运积木。牛牛着急地对舜舜说:“我们怎么搭车顶呢?”舜舜说:“车顶等会再搭。”牛牛说:“就这一层,搭车顶不够高啊。”舜舜看了看周围,指着PVC管说:“我想到一个办法,用那个管子插起来。”牛牛说:“不行啊,它是圆柱形的,容易滚的。”舜舜一边跑向PVC管一边说:“不对,我说的是这样好吧。”说完舜舜把管子立在地上。牛牛点点头后又说:“我们得找一个短一点的,这个太长不行。”于是,他们跑向PVC管筐,找来四个同样的PVC管分别竖立在校车底盘的四个角上。就这样,一层车厢顺利完成(见图3、图4)。

分析:幼儿在建构活动中遇到难题时,教师不宜过早介入,要留给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通过合作来解决问题。牛牛遇到积木垒高不稳固的难题,他听取舜舜的建议做了调整,这说明牛牛能向同伴寻求帮助、听取同伴的建议,具有良好的合作交往能力。而舜舜则能积极关注同伴遇到的难题,并出主意帮助同伴解决难题,具有较强的合作交往意识。牛牛和舜舜发现豪豪搭建的积木不稳固后,立即把已有的经验分享给同伴,帮助同伴顺利地解决了“积木搭建不牢固”的难题。当遇到“搭车顶不够高”的难题时,他们通过寻找辅助材料——PVC管,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也就是说,幼儿不再局限于教师提供的材料,他们能够根据需要积极寻找教师没有提供的材料,以帮助他们完成建构作品。

场景三:建成稳固的双层校车。

牛牛和舜舜开始寻找合适的积木做支架,准备搭一层车顶。牛牛找来一根圆柱形积木放在一层木板的上面,舜舜说:“这个太矮了。”牛牛便拿来一个PVC管和一个圆形积木,把PVC管放在车头部位,将圆形积木平放在PVC管上,二者组合成支架。牛牛数了数人数和一层车厢的座位数说:“我们有七个人,可是座位有五个,坐不开。”豪豪说:“我再增加两个座位吧。”牛牛说:“不用,那样太挤了,第二层也可以坐人。”然后他们尝试搭建第二层,但木板有点短,用PVC管做第二层的底盘也不行,建构活动陷入僵局。我启发他们:“如果用长木板当车顶,中间距离有些长,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来解决这一问题?”牛牛恍然大悟:“老师,我知道了。”他把后面的PVC管向前移动了十厘米左右,然后在前后距离的中间位置又增加了两段PVC管,最后再搭木板。可是距离还是有点长,舜舜协助牛牛将后面的两段PVC管向前移动了几厘米,再次尝试搭木板,这次刚刚好。最终,他们将木板铺满了车顶。第一层终于建构完成,孩子们说:“抓紧时间,我们开始搭第二层。”牛牛说:“第二层好搭,和第一层一样。”豪豪和旭旭负责搭,其他人负责搬运积木,牛牛和舜舜负责建构一层车厢上的窗户,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第二层车厢很快就完成了,整个小学双层校车自然而然地得以竣工。(见图5、图6)

分析:牛牛用圆柱形积木当支架时,舜舜发现积木太矮,于是,牛牛主动找来更加适宜的材料PVC管和圆形积木,通过二者的组合解决了支架问题。牛牛通过数座位数与人数,得出座位少、人多的结论,并想出在第二层添加座位的办法来解决问题。这说明牛牛能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体验到成功解決问题的乐趣。在幼儿活动陷入僵局时,教师通过观察活动获得“要调整距离”这一核心信息,但并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如何调整,而是通过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互动,留给幼儿思考的空间,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建构活动的经验和能力。由于幼儿有了建构第一层校车的经验,他们模仿第一层的建构方法很快完成了第二层的建构,说明幼儿能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建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打通区域界线,提供开放性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建构经验;要适当“留白”,支持和鼓励幼儿在合作交往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要适当、适时介入,帮助幼儿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引导幼儿回顾建构过程,反思建构活动,以提升和培养幼儿问题解决的能力。

猜你喜欢

牛牛车顶校车
猫咪霸占车顶,英国火车延误
双峰:校车集体“体检”
第一个上校车的人
家乡的变化
坐校车
车顶苗圃
牛牛妞妞笑话集
牛牛种太阳
牛牛的耳朵
Smart Fortwo轿车车顶采用轻质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