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呦嘿呦,拔萝卜!
2020-12-21景骏
景骏
倍受欢迎的小舞台
最近,提前入园的孩子比以往多了很多。我向孩子们了解原因:“最近,你们来幼儿园的时间提前了不少,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孩子们热烈回应:“我就是想玩小舞台”“我想穿艾莎公主那样长长的裙子”“我想跳舞”“我喜欢当公主”“我当大侠保护公主太好玩了”“我要是去晚了,小舞台就满了”……
原来,孩子们是想到班上的小舞台。疑惑解开了,随之也带给我新的思考: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去小舞台玩?除了早点来幼儿园选到心仪的游戏,有没有方式让孩子们都能参与到小舞台的活动呢?伴随着这些问题,我和孩子们进行深入了探讨。
师:大家都很喜欢来小舞台玩,你们平时在这里都玩些什么呢?
幼:演戏!
师:什么叫演戏呢?
幼:就是在舞台上讲话、唱歌、跳舞给别人看!
幼:就是穿上漂亮的裙子扮演公主或者别人。
师:如果请你扮演一个角色,你想扮演谁?
幼:恐龙/艾莎/猴王/小鱼/鸭子/小鸡/长颈鹿/蜘蛛侠/白雪公主/王子/超人/睡美人/大水怪/美国队长……
通过交谈并结合近期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热爱表演游戏,现阶段最喜欢表演的角色主要有动物、超级英雄、公主三类,最受女孩子欢迎的角色是艾莎公主,最受男孩子欢迎的角色是超人、绿巨人、美国队长等,普遍都喜欢的游戏情节是变幻魔法、帮助或拯救大家的故事。爱模仿是小班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他们大多借助想象,披上一块纱或一块布来扮演不同角色,这种表演是自发的、即兴的,又是投入的、充满激情的。可以看到,孩子们喜欢并能创造性地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角色及简单事件,沉浸在表演的快乐中。
由绘本引发的讨论和改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兴趣和热情,但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处于浅层,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易于波动,也容易转移。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幼儿的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把幼儿原有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主动从事艺术活动的推动力,使之成为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目前,孩子们对舞台表演游戏表现出了自发的热情和兴趣,那么,如何推动游戏的深入开展,将孩子们的兴趣导向内化呢?我尝试将一些绘本投放到舞台区域,激发孩子们从“即兴表演”转向“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发展故事情节”。
这段时间,孩子们还是经常去小舞台玩扮演游戏,还表演一些绘本中的经典片段。一次,我正在翻看绘本《拔萝卜》,一些孩子围过来好奇地问我看什么书,我告诉了他们,并询问:“你们读过这个故事吗?”
幼:我知道!我也看过!老爷爷老奶奶种了一个大大的萝卜,然后他们拔不动,就请了小动物来帮忙!
幼:拔萝卜,拔萝卜,嘿呦嘿呦拔不动,老婆婆,快快来,快来帮我拔萝卜……(好几个幼儿开心地唱起了拔萝卜的儿歌)
师:看来大家很熟悉这个故事呀!那你们想不想演一演《拔萝卜》的戏呢?
幼:不!我们不要演老爷爷,我就要演公主/我很想演蜘蛛侠/我想演王子……
师:那有没有办法都满足呢?可以演公主拔萝卜吗?
孩子们大笑起来,欢呼着:好!好!就演公主拔萝卜!
接下来,我和这几个孩子围绕剧情展开了讨论。
师:公主种的萝卜和老爷爷种的萝卜一样吗?
幼:不一样!公主种的萝卜是与众不同的!(“与众不同”这个词是绘本《蚂蚁的故事》中出现的,这时能说出来表示他们理解了这一个成语。)
师:有什么不同呢?
幼:公主种的萝卜超级超级大/有魔法,会变身,能变成萝卜火车/还会变成萝卜城堡/萝卜马车/最好喝的萝卜汤/萝卜滑滑梯……
师:公主种的萝卜超级大,拔不动,她会请哪些朋友来帮忙呢?
幼:就请我呀!我是蜘蛛侠,发射蜘蛛丝就能把萝卜拔出来!
幼:请我请我!我演个绿巨人,力气超级大!
幼:我演龙骑士!可以飞到天上去拔大萝卜!
幼:公主也可以施魔法呀!就说一个咒语——“拔出来!拔出来!拔出来!”
《拔萝卜》的故事情节简单而富有趣味,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讲述。尽管他们喜欢这个故事,但表演时还是希望加入自己更熟悉和感兴趣的角色。在讨论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想扮演的角色基本都来自充满想象力的动画电影,创编的情节也大多是超越现实的,例如公主种的大萝卜有魔法、会变身等。这些情节既来自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又是他们想象加工后的产物,他们通过扮演虚构的角色来表现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体验戏剧游戏带来的快乐。
我将此次小范围的讨论扩展到集体讨论中,颇具趣味性的故事和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思维发生了碰撞,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改编。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建构也要考虑其年龄特点,不宜设置过多维度。因此,虽然故事中的角色和相应的行为有所更改,但故事结构和主要情节依然保留。整个活动中,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也是基于儿童立场下故事的建构者。
同伴的合作建构和创意表现
幼儿共同创编的故事《公主拔萝卜》已初具雏形,可是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经验不足,于是,我采取了以下策略帮助和支持幼儿的活动建构。
(一)厘清故事情节,降低表演难度
首先,我需要帮助幼儿梳理故事的发展线索,将故事的起、承、转、合用简短的句子表述出来,然后通过有效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进一步丰富表演内容(见表1)。
(二)整合已有经验,促进深度合作
我们还根据幼儿创编的内容,整合了幼儿熟悉的游戏、音乐、舞蹈等经验去丰富故事情節。例如:公主舞会可以跳幼儿曾经学过的双人舞《拉手转圈》;在种萝卜环节,展示幼儿曾经种植豆子的照片和视频,唤起幼儿有关种植的经验,继而创编翻土、播种、盖土、浇水、晒太阳的动作;拉圆圈环节可以迁移幼儿玩“吹泡泡”游戏的经验,将儿歌结尾改编成“长大长大,越长越大”,从而配合故事情节的发展;面对艾莎女王、蜘蛛侠、超人、绿巨人、龙骑士这些角色,教师鼓励幼儿自己装扮,根据角色特点创编不同的出场方式,并协助他们寻找、匹配相应的音乐。
到最后表演“大萝卜变变变”情节时,幼儿产生了很多想法,他们想让萝卜变城堡、马车、花园、山洞等。基于幼儿的想法,我们提供了相关图片供幼儿欣赏,重点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的结构、外形以及重要特征,辅助幼儿的表演。例如:幼儿欣赏城堡图片,发现城堡是由一座座高低不同的小塔楼组合起来的,小塔楼的顶也比较特别,有三角形的,也有圆形的,于是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小塔楼,随后在我的引导下合作拼搭城堡造型,迁移“定格造型”和“身体拼合”游戏的经验进行建构。熟悉的游戏串联起每一个情节,再加上音乐的配合与呼应,既达到了表演的效果,也再现了真实的游戏场景,自然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
(三)自由创编台词,支持创意表现
当故事情节和角色逐渐丰富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梳理故事角色,讨论每个角色所需要的演员数量,自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此外,还可以用插牌选角色的方式,鼓励幼儿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在表演后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表演时的感受或特别事件。教师可协助幼儿记录他们的语言、动作等,师幼共同讨论如何表现角色,从而帮助幼儿梳理语言、深入理解角色,鼓励他们对角色的台词进行自由创编,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生动,更有表现力(见表2)。比如:通过讨论,幼儿决定在集体拉圆圈表演萝卜长大时,大家一起用简短、重复的语句达成动作一致:快长大!快长大!快长大!
(四)选择适宜的舞台,让表演更有仪式感
我们打破空间的功能性局限,支持幼儿根据自身需要对表演场地进行灵活调整。幼儿原计划在一楼大厅表演,可其他班级的小朋友经过时总会停下来看一看,导致大家表演的节奏被打乱。于是,有幼儿提出:能不能换一个地方表演呢?他们发现一处新“舞台”,即一楼到二楼之间的长方形平台。这个地方平常很安静,不会被其他班级的幼儿打扰,并且还有一定的高度,幼儿走上去就像在真正的舞台上表演一样,充满了仪式感,于是大家决定在这里演出。
在围绕“舞台”的讨论过程中,幼儿对“表演需要怎样的空间”也有了初步概念:表演时能够不被打扰,人多的表演需要足够大的场地,观众的注意力需集中在演员的表演上,还要保障安全等。了解这几个要素后,幼儿开始在园里寻找适合表演的场地:小山坡上、大树下、有台阶的平台、大礼堂的舞台……参观大礼堂的舞台后,幼儿对舞台的认知又进一步加深了——原来舞台上还有那么多小秘密,有操控室、音响设备、背景屏幕、幕布、话筒、候场室等,他们对舞台的空间和具体每一处的功能也更加了解。随着表演场地的变化,幼儿表演的状态也更加投入了。在这里,舞台不仅是表演的场所,也是适宜的学习载体,能帮助幼儿进一步展开讨论与学习,积累生活经验。幼儿因意见被采纳而对集体活动的顺利发展产生了更强的内驱力,真正成为创意过程的推动者。
反思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整合了音乐、美术、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因其贴近生活的故事内容、富有想象力和趣味的情节、多元的艺术表现方式,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和家庭喜爱。戏剧教育更是通过丰富有趣的戏剧活动帮助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幼儿艺术领域以及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展。幼儿有模仿的天性,他们是“演员、剧作家和导演的集合体”。我们应珍视戏剧游戏、主题式戏剧活动的价值,为幼儿园戏剧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将戏剧创意的过程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一)戏剧游戏融入一日生活,帮助幼儿积累经验
戏剧游戏可以散点式地渗透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积累戏剧经验。由于其简单有趣、时间灵活自由的特点,教师通常选择在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进行,如放松游戏、感知游戏、想象游戏、模仿游戏、控制游戏、专注游戏、扮演游戏等,都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戏剧活动经验。例如:“小手躲猫猫”是一个强调双手灵活度的小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需集中注意力根据儿歌内容快速做出反应。教师可将儿歌内容改编后融入戏剧《公主拔萝卜》的角色塑造环节,让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塑造、表现角色,积累人物塑造等戏剧经验。这个游戏简单有趣,儿歌内容可根据当下正在开展的活动或其他需要自由创编,游戏时间长短也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适合在过渡环节进行。
(二)开放式问题激发幼儿想象思维
在戏剧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故事原型,大胆脱离原有素材,运用开放式问题启发、引导幼儿表达感兴趣的话题,表现自己喜欢或关注的角色形象,想象和创编可能出现的冲突和对话。开放式问题可以帮助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深度发展和逻辑关系顺序等有更好的理解与梳理,能有效推进幼儿思考。
例如,在创编《公主拔萝卜》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公主种的萝卜和老爷爷种的萝卜一样吗”“你对故事中的哪个角色最感兴趣”“怎么表达才能让别人听得清楚又明白”等问题,引发幼儿对剧情和表演进行深入且细致的思考。同时,敏锐的教师还能从幼儿的回答中捕捉到有价值的点,并把它们合理地串联起来,逐步形成与幼儿生活经验相关联、体现幼儿的思维和喜好的戏剧。
(三)适度留白,给予幼儿创作空间
提供合理、适宜的“留白”能给予幼儿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给他们带来更多挑战,从而体会到新鲜感。例如,在故事结尾“萝卜变变变”的表演中,我们不要求幼儿一定要变成什么样子,而是让幼儿自己或小组商量决定选择独自造型还是合作造型。宽松、自由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幼儿的表达更有创意和个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支持幼儿艺术表现
教师在戏剧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一方面要细致地观察和捕捉幼儿的特点,另一方面,应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多样的表达方式,给予他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尊重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权,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如地表达、创造,在创造中实现自我成长。
創意戏剧《公主拔萝卜》经过创编、排练、表演等环节,最终走上了舞台,幼儿还认真制作了邀请函请爸爸妈妈观看演出。虽然仅有12分钟的表演时长,但很多家长激动地流下泪水,纷纷感叹孩子的成长。我想,这既是儿童的戏剧,也是儿童的生活。在戏剧《公主拔萝卜》活动建构中,我探索总结出一条“推进链”:观察—讨论—梳理—提问—联结经验—实践,让幼儿走在前面,当遇到“泥坑”时协助他们垫上几块“砖”,在背后协助他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