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生态式美育课程理念在家园共育工作中的体现

2020-12-21杨佳佳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家庭

杨佳佳

家庭是建构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幼儿的学习是一个渐进式的积累与生成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任何一种课程概莫能外。

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坚持“儿童立场,融合渗透,互生共长,各美其美”的教育理念,以儿童为核心,整合利用幼儿园人力、物力等課程资源,建立互生共长的生态联结,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家庭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环境,是儿童所处的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是我园课程资源挖掘与利用的重要来源。教师和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适时给予彼此支持,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共同努力。

坚守“儿童立场”,共助幼儿发展

面向全体、关注个别,是教育中辩证统一的两个原则。我园教师在组织幼儿园各项教育活动时,坚守儿童立场,着眼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活动。同时,当个别幼儿需要特殊关照和支持时,教师能够积极联系、动员幼儿家长,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满足幼儿的差异化需要。

1.面向全体幼儿,探索共性问题

生态式美育是关注人的教育,是儿童本位的课程理念。我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能够紧紧围绕各年龄段大多数幼儿的共性需求和突出问题,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引导家长从多方面关注幼儿的成长,允许幼儿有更多参与、表达的机会,从而满足幼儿迫切的、阶段性的发展需要。比如小班的入园适应、中班的同伴交往以及大班的幼小衔接等,都是家园共同关注的话题。

2.关注个体需求,提供个性支持

由于先天遗传条件、家庭环境的影响,幼儿的性格、气质、兴趣各异,且有其独特的发展状况和成长进程。因此,幼儿园课程活动既要面向全体,考虑大多数幼儿的需要,也要对“少数”幼儿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特别关照。我园有一对龙凤胎,入学前哥哥就被诊断为自闭症,妹妹虽然先天正常,但由于缺少必要的教育支持,与同龄人相比,其发展明显滞后。在了解情况后,我们主动与龙凤胎的家长进行沟通,认真听取家长的想法和意见,分别制定了符合兄妹俩当前发展水平的培养方案。对于妹妹,我们建议从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家、园保持每日沟通,教师及时反馈妹妹在园表现,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和修正。对于哥哥,我们建议从每天家人陪同在园户外活动一小时开始,让他逐步感受到参与幼儿园活动、与人交往的乐趣,从而保证兄妹各自得到适宜的发展。

我们坚守儿童立场,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适宜的建议与支持,在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中保障每个孩子应有的发展权利。

凸显“融合渗透”,发挥家庭教育功能

生态式美育关注幼儿经验在不同活动、领域的融入、整合,及其在纵向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和发展性,强调“融合渗透”。家庭作为幼儿教育实践的另一重要场域,也同样体现了我园课程“融合渗透”的特点。我们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建议,家园呼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与优势,在实现活动目标的同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 活动延伸至家庭,增强家长教育意识

幼儿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教育”,家庭作为幼儿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域,在支持幼儿成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通过专业化的建议和引导,将教育的场域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以“垃圾分类”活动为例,幼儿在园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情况后,家庭和社区成为亲身实践的主要场所。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商量家庭垃圾处理方法,父母和幼儿一同前往垃圾集中回收点倒垃圾,引导幼儿识别不同的垃圾分类标识,对幼儿适时进行环保教育。孩子们在和父母及社区人员的互动中获取信息、参与劳动,分类归纳等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随后我们还号召亲子共同制作“垃圾分类”主题的小报,幼儿在家长指导下学习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梳理,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独特的表达。

活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在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渗透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与幼儿园内的教育完美互补。

2.  关注活动实施过程,促进幼儿能力提升

相较于活动目标的完成,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经验增长、能力提升才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价值。幼儿园的活动虽然大部分在幼儿园实施、由教师主导,但离不开家庭的支持与配合。例如,疫情期间,幼小衔接主题的线上活动“我的一日计划”就在家庭中开展实施。计划中的“我会整理小书包”“保护眼睛很重要”“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我是劳动小能手”等具体内容,都需要在家长的协助下落实并完成评价。家长需要及时提醒和督促幼儿计划的落实情况;关注幼儿在记录中前书写能力的发展水平,辅导幼儿组织语言,流畅地在班级微信群中进行经验分享等。家长的有力支持让“一日计划”落到实处,幼儿的自我规划能力和执行能力、做事的条理性和毅力、前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秉持“互生共长”,优化家园关系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配合,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始终以幼儿、教师、家长为主体,秉持“互生共长”的理念,提倡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相互支持,发挥各自优势,为幼儿的发展搭建坚实的支架。体现在家园共育中,教师会通过多种方式定期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与发展水平,从而理解并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与家长的沟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发教师的教育反思,使得双方在平等的对话中共同成长。

1.多种方式促进家园共育,形成共识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前提是彼此达成信任,形成对教育的共识。比如:小班入园阶段,家长需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了解家园共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为此,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邀请家长积极参与。第一,开学前单独家访或谈话,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个性特点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家、园双方共同为开学做好准备。第二,开展亲子访园活动,帮助幼儿熟悉和适应环境,缓解亲子分离焦虑。第三,举行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交流并解决家长的育儿困惑,明确彼此的权利和义务。第四,每日与家长沟通,为个别幼儿提供针对性支持。通过形式多样且高频的家园互动,幼儿逐渐适应、接受了新环境,家长也逐渐认识到家园共育对幼儿发展的益处。积极的互动让教师和家长很快建立了信任和理解,达成了家园共育的共识,这为之后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多种活动建立家园联系,共同成长

除了开展家园共育,我们还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学前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例如:“读书月”活动中,我们邀请家长来到幼儿园为全班幼儿讲故事,在互动中他们感受到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对故事的独特理解;传统节日活动中,家长们受邀来园带幼儿一起包饺子、包粽子、做春饼,亲子共同制作、品尝的不仅是节日的美味,更是心灵交汇的甘甜;“民族大联欢”活动中,家长还担任导游,带领联欢小分队尽情参与体现民族特色的游戏,他们配合默契,保障活动有序、高效地开展……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不断给教师带来新的灵感和启示,教师也会及时向家长反馈活动情况,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带给幼儿的不同体验,从而和谐、可持續地推进家园合作。家长从幼儿园活动的旁观者逐渐成为活动的参与者,家园之间的互补和支持推动了课程的深入开展,也促进了家长和教师彼此对教育的理解和成长,最终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倡导“各美其美”,开发个性化课程资源

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没有统一的教材和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我园生态式美育课程鼓励教师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主题线索,基于幼儿的问题开展项目活动,建构适宜于各班级幼儿的课程体系,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活动中,教师可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探索需要,积极拓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方式,组织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为幼儿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1.全面挖掘家庭资源,充实主题活动内容

幼儿园课程开发是一个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的过程,每个班都有自身独特的资源,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在开展“我是中国人”主题活动时,教师根据各班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家长资源,挖掘出独具特色的课程生长点,举办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如“中国戏曲”“中国字”“中国美食”“中国瓷器”“中国书法”……有的班级请来了在昆剧院工作的叔叔,让幼儿了解唱念做打,探索京昆表演的独特语言,感受中国戏曲的魅力;有的班级邀请到了热爱书法的外公,让幼儿在横点竖捺、墨色浓淡间体会书法韵味……主题切入角度和家庭资源的个性化,精彩诠释了中国特色的珍贵和独特,让每个幼儿为中国文化感到自豪,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荣耀。

2.精细筛选家长资源,丰富幼儿认知经验

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和经验增加的快速发展时期,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发展条件,经过筛选的家长资源能为幼儿带来更加多元的认知经验和探索机会。在共同目标“各美其美”的指引下,我们鼓励教师寻找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课程开展路径,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带领幼儿探索不一样的世界。在“我爸爸”主题活动中,教师事先全面了解了班上幼儿爸爸们的职业和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在各位爸爸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组织幼儿参观了概念汽车展馆,练习篮球基本动作要领,了解“新冠”防疫工作,解读著名建筑设计背后的故事……丰富的资讯、多元的经验以及亲密的情感连接,让幼儿乐在其中,收获在其中。

生态式美育课程涉及多重生态圈的交互,其中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互动是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当积极吸纳整合、家长资源,让家长成为课程的参与者、支持者和推动者,进而实现良好的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家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梦中家园
家庭“煮”夫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恋练有词
温馨家园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