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的困境和出路:一项教育叙事研究

2020-12-21陆春明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幼小困境幼儿园

陆春明

一、问题提出

纵观近五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2016年“幼小协同,科学衔接”与2019年“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均聚焦于幼小衔接,可见幼小衔接是我国学前教育的热点话题。幼小衔接问题之所以如此被重视,是因为其确实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因为社会各界对幼小衔接的认识尚不科学,该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目前大多采用问卷法对幼儿或者刚上小学的小学新生进行研究,对儿童话语权的尊重, 是近年来研究的趋势。也有部分研究者采用访谈法从幼儿的视角探讨幼儿对入小学的看法, 但整体上以量化研究为主。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细致性和深入性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十分适合分析幼小衔接等复杂的问题,理应得到相应的重视。因此,本研究采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以一位公立幼儿园高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案的深度访谈、聚类和归纳,分析出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困境和可观的前景,以期为面临幼小衔接困境的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选取银川市某公立幼儿园的一位高级教师作为叙事研究的对象,以下简称H老师。H老师具有二十余年的幼儿园一线工作经验,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其中老大读初中,老二读幼儿园。

(二)工具及方法

1.研究方法

陈向明(2015)提出叙事研究的核心是“以叙事的方式回归教育时空中各种具体的人物、机构及事件,揭示各种教育存在方式或行为关系以及当事人在此行为关系中的处境和感受” 。本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秉持着关注人类教育经验的原则,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教育叙事研究,通过当事人的亲身感受了解当前银川市幼小衔接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可参考的解决办法。

2.资料的收集

(1)访谈法

围绕要研究的问题,提前列好访谈提纲。对主要研究个案H老师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在征得访谈对象同意后录音,后将录音转化成文字。必要时还会访谈H老师的大女儿,获得相关资料。

(2)观察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在H老师知情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为期一天的跟踪观察。希望能直观地体验幼儿园教师的生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阐述H老师有关幼小衔接的困境。

(3)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参考陈向明(2001)《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一书中质性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步骤包括原始资料的整理、阅读原始资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资料的系统化。即通过深度访谈对H老师的经验故事进行收集、整合、聚类以及归纳的过程。

三、研究结果

H教师拥有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对她的访谈不拘泥于单一方面,通过对H教师教学经验和生活故事的重新组织,以家长、教师、小学三个维度对幼小衔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整合与归纳。

(一)幼小衔接的困境

1.家长:盲目攀比从众

H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家长,同时因为工作关系跟许多家长打交道,对于幼小衔接家长层面出现的问题,她表示主要问题在于家长自身的攀比及从众心理。“现在很多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就已经上过很多早教班了,这是一种潮流,等孩子稍大一点就开始报特长班,学习才艺。有的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小小就已经很有才华,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去报一些特长班。还有的家长自己平时没时间管孩子,但心里又有点愧疚,怎么办呢?报班,别人都报了咱们也得报,这样心里也踏实。我带的孩子里就有这样的家长,但我观察孩子好像并不喜欢特长班,(这么做)对孩子挺不好的。”

2.教师:教法单一局限

作为拥有二十余年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H老师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教育环境也会产生危机感。她认为以往的教育方法过于单一老套,教师要学会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去灵活调整,做家长工作也应如此。“每年一到大班,幼小衔接就火了,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或多或少有点焦虑。平时大家都会说家长有什么好焦虑的呢,但实际上我们老师也焦虑呀。现在的家长跟原来的也不一样,每次问的问题都很有水平,老师稍不留心就可能出错。之前就有家长跟我交流:‘不教拼音先认字的这个理念特别好,毕竟汉字是象形文字嘛,老师在幼儿园如果教了孩子请把学习资料也分享一下,我们在家强化。我当时特别惊讶,家长真的很有自己的一套,老师也真的需要学习。”

3.小學:缺乏双向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H老师认为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怪罪某一方是有失偏颇的。“有关部门要求要杜绝‘小学化,不能光抓幼儿园这头,小学方面也要抓紧与幼儿园的衔接。不要到时候幼儿园不让学,小学又不教,孩子就有可能被架空了。”“我听说现在小学都不怎么教拼音了,说幼儿园都已经教过了,这就很无奈,小学好像跟我们完全脱离了一样。幼儿园在配合小学,小学也要配合幼儿园,唯有如此幼小衔接才能合拍。”

(二)幼小衔接的出路

H老师综合多年的带班经验以及她自身作为家长的经验,对于幼小衔接出现的现实困境,总结出家长可以参考的三点教育建议,同时也给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方法。

1.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卢梭认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他的地位,即应该把成人当成人,把孩子当孩子。”H老师十分认可卢梭的思想,认为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把童年当成童年,家长作为孩子童年学习与成长的反光镜,只有先成为轻松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我见过很多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到孩子身上。有的妈妈小时候可能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跳舞或者学钢琴、小提琴,等她有了孩子就一股脑地全让孩子学,不仅要学,而且要学好,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可是孩子还那么小,一下子上那么多班吃不消啊,所以结果往往不怎么好。家长本意是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实际上是孩子早早就失去了对新鲜事物的探究兴趣。”

“我认为这方面我做得比较好,可能因为工作关系接触的孩子比较多,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抱着平和的心态去教育和陪伴的。像兴趣班什么的也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时间安排,现在老大快上初中了,她的发展在同龄人中我认为是比较好的。”

2.不断加强教育知识的学习

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替日新月异,家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早在几十年前做过的“双生子爬梯实验”中那样,家长只有在了解、学习相应的儿童心理发展知识后,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规律,才不至于“揠苗助长”。“现在的孩子不比我们那个年代,孩子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有时候小学的数学题我算半天都不会。(我只有)不断学习,到了小学、初中,才不至于和她(大女儿)沟通不畅,还能给她树立个好榜样。”

3.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家长不能逃避自己的教育责任,完全把孩子的教育推给教师和教育机构。要拿出更多的时间给予孩子有质量的陪伴,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及时进行指导,这不仅有利于孩子在玩耍中增长智慧,锻炼思维,也有利于增进良好的亲子关系,满足孩子对爱和尊重的需要。“老大上幼儿园的时候,当时因为工作离家比较远,也比现在更忙一些,我感觉对她的陪伴是不够的。到了老二,家就在单位附近,我也更有经验一些,明显感觉到老二比姐姐同年龄时发展得要好一些。不过现在老大已经上了初中,她周末上钢琴课等课程,我都会陪她。这样感觉她学习的劲头会更足。”

四、讨论与思考

H 教师以自身的经验故事为素材归纳出的幼小衔接的困境与出路的大多数结论,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均侧重于说明幼小衔接不是受单方面因素控制的课题,而是受家庭、幼儿园、文化及社会制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是,由于个案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性,较少关注到“儿童本位”这一已经被很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维度。

本研究的成果受益于叙事研究的思路框架形成,但也有一定的局限之处。一是研究对象。H老师作为本研究的个案,依据她作为老师以及家长的经验得出结论难免片面,至少在问题(即困境)这一层面的说服和参考力度不够。二是研究内容。正如前面所讲,幼小衔接这一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溯源,且受诸多因素控制和影响,用叙事研究来归纳总结有些不够全面。

猜你喜欢

幼小困境幼儿园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跟踪导练(一)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幼儿园私家菜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