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020-12-21庄少海

教育界·A 2020年13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

庄少海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依托教材,立足学情,合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吸收,推动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等方面全面发展,从而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旨在通过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進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当前初中课程改革的稳步落实,传统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不足也慢慢显现出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经历。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因而教师必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同时结合教学内容,深度挖掘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引入教学案例,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并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不断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物理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多而时间少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但是每周安排的物理课时间不多,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很难系统地掌握全部的物理知识。此外,同一班级中,学生物理水平参差不齐,而整齐划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需求,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

2.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是一门有着严格的逻辑体系的学科。然而在现实中,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学校实验器材、实验设施没有更新和添置,导致实验器材极度缺乏,实验器材得不到及时的修补或更新;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应付考试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时候,学生即使有机会做实验,目的也往往是测量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局限于“验证规律”和“操作方法的训练”上,形成一种机械化学习。由于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历,只是生硬地记住实验结论,至于器材的选择、方案的设计、信息的处理、实验的评估就更无从谈起了。

3.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在现阶段,教学形式化是造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初中教学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在课上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内容,依托讲授开展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又制约了学生的探究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部分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花费大量时间讲解解题技巧,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大量模式化的解题训练,进一步压缩了学生的发挥空间,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就会不主动思考,这不仅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还会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烦和恐惧心理,阻碍了物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4.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或回答问题后,会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此时教师的评价就成为教学的一项关键因素。而一个充满个性化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再次回答问题和继续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但是,不少教师的评价标准仍较单一,往往只是按照优秀、良好和差三个等级进行评价,不重视指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忽略表扬学生的闪光之处,这样的评价让学生感到十分迷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分析

1.依托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在一般的物理演示课堂上,由于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许多物理现象用肉眼难以看清,实验效果不尽如人意。而依托信息技术良好的呈现效果,教师可以把一些原本无法看到或看清的现象,直观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观察、理解与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重视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使物理课程的教学更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例如,在教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恰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理解测量中的误差问题,同时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类似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加高效地实现以上目标,就需要为学生营造高效的学习氛围。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微课教学法,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相关教学视频,或者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投影,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长度和时间是如何测量的,使学生对这种抽象的概念有更立体的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以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运用生活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因而教师应该注重初中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将物理学科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接轨,从而达到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目的。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是非常丰富和有趣的,物理学习资源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初中生不知道如何发现和使用这些资源,教师如果只用讲授的方法开展教学,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以物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在为物理学习提供更丰富素材的同时,还要学会学以致用,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运动的快慢”一课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了解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还要让学生使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速度的计算,而难点则在于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解,那么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知识点,因而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体育课上不同的学生跑步速度是否一样。这样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例子,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知识点,还能让学生更乐于学习物理知识,并且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自己有关的,进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3.巧妙设置疑问,促进掌握知识

在现阶段,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许多教学方法可供选择,能够从单一的教材讲解逐渐向发展学生思维转变。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为了引导学生走进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精心设置恰当的问题。在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将相关知识点进行分解,提炼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依次安排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能够在教材中找到部分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还应合理设置具有拓展性质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散,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及内化,以期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深度探究知识,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乐。

例如,在教学“熔化和凝固”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提炼,然后在课上提出相应的问题:“为什么湖水会在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时候结冰?而当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铁则会熔化?有没有同学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在同学们的生活中是否还有这样的现象呢?”然后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后,学生会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如温度会影响物体的状态。此时,教师可以开展后续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點,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教师以这种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夯实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态度

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基础,是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实验通过生动直观的现象来展现抽象的思维,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提供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促进学生在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中探究知识、认识科学本质、锤炼操作技能,并进一步提升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产生更加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开展教学。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配四名学生,并且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两架小车、两个斜坡和一块抹布,在说明相关要求后,组织学生动手开展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牛顿第一定律。在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从而让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综上所述,科学的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非常重要,能够培养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契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和初中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而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杨变花.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18(29):77-78.

黄健.优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32):67.

徐清.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J].中学生数理化,2017(04):24.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