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创造的物象世界有它不可取代的独特地位
2020-12-21
有学生在网络课堂发问:老师,在没有或缺少文字的史前和夏商周时期,考古学家主要依据考古遗迹遗物来试图重建古代社会历史,这当然很重要。可是秦汉及以后的历史时期已经有了大量文献,还需要考古学吗?历史时期考古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和文献记录的历史相比会有大出入吗?
这样的提问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我的答复如下:
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创造和拥有“文化”的动物。人类创造的“文化世界”包含什么?我以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物象世界、语言世界、文字世界、精神世界、行为世界,可供我们研究的历史上的“文化世界”主要是前三者。人类“语言世界”转瞬即逝,因为古代不像现在有录音设备,但语言可以通过文字保存下来,为此,对古代文化世界的研究,其实主要就是“物象世界”和“文字世界”。人类“文字世界”诞生不过5500年左右,中国目前所知在3300年左右。中国真正的文献历史约出现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如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不过它仅仅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真正的大中国历史是由司马迁的《史记》开创的,距今2100年左右。《史记》所载上起黄帝时代,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约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以后到清代为止,形成二十四史,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修成《清史稿》成二十五史,其他还有杂史、野史、私史、地方志、家谱、笔记、专门史等,确实史料丰富。但是,“文字世界”或“文献史学”无论多么丰富,它都无法代替人类文化的“物象世界”及其历史。
第一,“物象世界”比文字世界要古老得多。古老多少?300万年以上。没有这个以旧石器、新石器到青铜时代甚至到铁器时代早期的“考古史学”的完成,我们无从知道人类的器物、城市、艺术、宗教等等的文化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至今我们还无法走出神话时代和传说时代。
第二,“物象世界”自成系統,正如文字世界自成系统一样。工具、农作物、建筑、艺术品、都市、器用等都是这样。这个物象世界有它自己的发生发展、运行法则和规律,有人就有它的存在,它是人创造的,又服务于人,人离不开这个物象世界。你记录它它存在,你不记录它它也存在。甚至可以说人类可以没有文字世界,但不能没有物象世界。它的历史是人的历史,是人的创造力的历史。同时,文字本身也会成为考古学的发现与研究对象,如考古学的分支学科甲骨学、金文学、简牍学、敦煌学、吐鲁番学、墓志学、石刻学等,都是以出土文字和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
第三,“物象世界”与“文字世界”既各成世界又互有联系。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物象世界与文字世界互相支持、互相推动,共同取得了人类的一切成就,不断改善着人的品性和生存质量。忽视物象世界的历史,我们就触及不到生产与生活的基础和原真状态,无法让文字世界落到具体的物象身上。为此,在现代考古学诞生之前,历史学是残缺和不完整的。文字世界会对物象世界有所记录,但文字世界即使记录了物象世界,它也不可能代替物象世界本身,更何况文字世界对物象世界的记录至多为“九牛一毛”。不要说古代,即使是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眼前的物象世界又有多少被记入史书?为此,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文字世界都不可能代替物象世界,文献的历史不可能取代物象的历史。此外,文字记录的历史内容一般包括王朝、人物、纪事、制度、文学、思想、宗教等,它虽然建构了以人为核心的历史,但也呈现出与物象世界相关性的一面,有的还是物象世界的“镜像”或与物象世界是一体两面的关系。
第四,作为文化的“物象世界”包含什么?包括人的肉体;人创造的所有物质文化世界;人的物质文化世界蕴含的制度、技术、艺术、精神;不同地区、不同族群、阶级、国家间物象世界的关系;人类物象世界与自然世界的关系;物象世界与文字世界的相互关系等等。物象世界有它自己的发生及发展动力、演化及其进程等,它的绝大多数和文字世界基本没有关系,除非这个文字世界专门关注某种“物象”世界并且做出持续的寻求、记录和研究。而考古学恰恰承载着这个任务,考古学依托发现的人类过去的物象世界建构了诸多学科方向。
第五,物象世界除了代表着“文化”世界中独立存在的体系之外,还有一个文字世界所无法承担的任务,那就是它在今天可以用“物象”形态“再现”历史,它以“文物”的形态和专门的学术研究支撑着今天大量的博物馆、美术馆、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单位、风景旅游区、古城古镇古村、世界文化遗产、独特的传统知识、文化创意等等的存在,让人们可以目睹鲜活的历史与消失的文化,而文字世界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