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有效管理与激励策略思考
2020-12-21曹立光
曹立光
摘 要:员工是整个企业内部非常基础且重要的一个要素,员工的质量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决定着企业能否获得有效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强员工的有效性管理,实施科学的激励策略,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激励策略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企业员工有效管理与激励策略存在的问题,探究企业员工有效管理与激励策略。
关键词:企业;激励策略;员工管理;意义;问题;策略
激励策略即是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从员工的实际状况出发,融入一定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工作时的积极性以及内在的潜力,继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和进步。完善的激励策略的使用,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的必要措施。但是就当下的企业而言,内部在对员工管理时,激励策略均存在一些问题,这也影响了激励策略在员工管理中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加强激励策略和员工有效管理的研究,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激励策略在企业员工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营造良性的企业竞争环境
所谓激励即是对人内心状态的一种刺激作用,通过采用某种激励的手段提升个体内在的动机。而基于这种动机,推动员工向所指定的方向努力。激励虽然属于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但是也可以通过外在的形态去推断激励的效果和程度。一般激励的水平越高,个体在工作时的表现则越积极,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好。而在企业内部如果能够设置一个科学的竞争激励制度,则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竞争环境。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每个员工都不会安于现状,而是会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不断的前行,将工作时的压力变成员工的一种动力,继而为企业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
(二)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融入有效的激励策略,则可以激发员工工作时的积极性,将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同时,通过激励策略,员工可以获得自身精神以及物质上的满足。在这种满足的催使之下,员工会不断的学习,以提升自身的能力,获得更多的需求。最后激励策略必定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为企业营造良性的竞争机制。在这个环节,员工的内在潜力会充分的激发,在企业内部一些不认真、不负责的员工也会逐步减少,最终便可以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1]。
(三)有利于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
当今社会,互联网迅速的发展,这也为员工寻找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得当下的企业离职率过高。很多的员工在企业生存了一段时间之后,因为工作氛围或者工作薪酬等问题,纷纷选择离职,这在无形便可以企业增加了人力方面的压力以及成本。相反在融入科学的激励策略之后,员工的价值会充分的挖掘,员工也可以凭借自身的实力获得应有的报酬,继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在这样一种工作氛围中,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赖感,降低了企业的离职率。
(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就当下的社会现状而言,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企业想要在整个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则需要充分发挥出员工的力量,为企业内部招聘优秀的人才,同时发挥员工内在的潜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把握好优秀的人才。而通过激励策略的融入,有利于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继而达到企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二、企业员工有效管理与激励策略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激励策略缺乏公平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对员工实施激励策略,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然而,并不是融入激励策略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就会充分被调动。在融入激励策略时,还要充分的考虑激励的相对程度。员工通常会将自身的投入以及回报和他人的进行比较,当这种比较产生公平感时,才能够有效地对员工进行激励。但通常企業内部所设置的激励制度都缺乏一定的公平性,严重的打击了员工主动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激励效果的发挥。
(二)激励策略缺乏系统性
企业在融入激励策略之后,想要提高绩效,就不能够只关注员工,应该注意系统性。将员工置于大环境中,综合多种因素,设置激励体系。通常无论是哪一种激励,只要和其他管理隔离,就很难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而大多数的企业在对员工进行管理时,都没有意识到激励策略的系统性,也影响了激励作用的发挥[2]。
(三)激励策略缺乏针对性
企业在对员工激励时应注重差别性,每个员工自身的追求不同,且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也存在差别,想要发挥出较好的激励效果,应从员工的实际情况出发。这和心理学家马斯洛所提出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相适应。但是就目前的企业而言,在使用激励方法时仍然是比较统一且僵化的。在这种激励策略之下,只能够调动少部分人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激励的效果。
三、企业员工有效管理与激励策略的探究
(一)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管理制度属于企业的内部制度,是实现各个组织目标的基本保障,其中激励制度属于员工有效管理的内容之一,其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想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则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背景以及管理的特征,基于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的需求,制定合理的制度。同时,还应该将激励的方法和目的有效结合,以确保可以达到期望以及效果的一致性。通常一个完善的激励制度在企业内部可以营造一个和谐的竞争氛围,提高员工在工作时的积极性。然而在制定制度时,也应注重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因每个员工生活的环境以及岗位职责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统一性的激励制度往往只适用于企业的一部分员工。因此,需要从员工的不同需求出发,制定合理的激励策略,保证其能够适应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发展。
(二)合理调整员工的收入,实现物质的有效激励
通常在一个企业内部,促使人才进行流动的最大的因素则是经济因素。企业员工为企业服务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收入。收入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员工对个人生活的一种保障,也是企业对员工价值的一种肯定。由此可见,在激励策略中,有效调节员工的收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员工在物质生活上得以满足,才能够为企业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激发员工工作时的潜力。具体在进行经济激励的过程中,应考虑各个部门发挥的价值以及每个员工为企业的贡献程度。如行政部门员工工资在固定薪酬的基础之上,可以再增加浮动薪酬。根据员工工作的表现,为公司创造的收益,适当增加收入。增加的收入要确保合理性、公平性,以激发每个行政人员在工作时的积极性。其次福利制度的建立也是薪酬的一种表现形式。传统企业的福利制度往往是固定的,每个员工都是一致的。为了体现人性化,企业可以取消统一福利的做法。先确立几种不同的福利,让员工自主选择福利的方式,以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但是在基本福利制度上,比如员工的医疗保险,年休假天数等应保持统一,但可以增加一些特殊的福利,让员工自由选择。比如在休假期间,提供专业化的培训等。这一类薪酬激励制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员工对薪资的追求,也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内在工作的激情,发挥出每个员工内在潜力和价值[3]。
(三)为员工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明确提出,当个体的物质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之后,则开始追求更多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内容。这也就决定了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时,应融入一定的个人发展的激励策略,让员工在得到物质满足之后,发挥出个人的价值,实现个人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在企业内部需要设置培训机构,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通过培训提升理论知识,获得新的技能。也可以鼓励员工在外进行继续教育,对于成绩较为优异的工作者,可以增加考核的分数或者报销学费。其次,根据员工的知识储备量以及能力,合理为员工提供岗位。保证岗位的设置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同时,可以激发员工的潜力,让员工在岗位中获得发展。通过为员工提供更好发展的激励策略,满足员工内在的心理需求,实现员工以及企业的共同成长。
(四)举办活动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在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时,除了要融入完善的激励制度,合理的调整员工的薪资比例,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之外,还要为员工营造较好的工作氛围,这也是影响企业员工流动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管理的亲和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企业需要为员工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员工之间除了工作之外可以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如举办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员工的業余生活。定期进行趣味比赛,唱歌比赛,或者组织集体看电影等。其次像员工的生日,企业的人力资源要充分的利用,让员工可以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重视度,同时,让所有员工都能够为其送上祝福,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继而将自身的工作潜力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企业。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员工管理的过程中,应融入完善的激励策略,以营造良好的企业工作的竞争氛围,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融入激励策略时,应从企业发展的背景以及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建设合理的激励制度,实现对员工物质以及精神的激励。同时,通过创建多样化的业余活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以及信赖感,为企业留住更多优秀的人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桂飞.企业薪酬管理与职工激励策略设计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9(12):79-80.
[2]朱可杰.人力资源薪酬激励策略的优化方式研究[J].中国商论,2020(01):251.
[3]陈吉.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策略优化[J].人力资源,2020(0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