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疫情影响下航空服务专业建设思考

2020-12-21王华

科学与信息化 2020年28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

王华

摘 要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航空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对应民航产业链的航空服务专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本文结合现状,分析区域发展优势,阐述了航空服务专业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疫情影响;航空服务;专业建设

前言

深圳技师学院2017年6月在深圳地区首开大专层次航空服务专业,学制三年,2020年迎来首批毕业生。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和蔓延,航空和旅游成为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国际航空协会(IATA)的调查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4月,全球航班数较2019年同期下降80%,预计今年全球航空业收入将减少3140亿美元。裁员、停薪已成为世界各大航空公司常态。

民航业正在经历“最艰难时刻”的现状对于我校成立仅三年的航空服务专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专业发展何去何从,怎样突破困境,实现质的飞跃成为当务之急。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制定十四五规划,对于疫情影响下航空服务专业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1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发展必须夯实的基石

疫情影响之下的航空公司必然会出台疫情后期的应对策略,提升产品,提早布局,把萧条看作再发展的飞跃台,服务产品与服务质量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升级。航空服务专业建设必须瞅准时机,从以下几个方面与航空公司进行高端互动,深化校企合作。

1.1 深度对接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基于校企合作资源平台优势,积极与航空公司、机场等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学生实习和就业情况,进而不断修订和完善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特色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高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1.2 借助航司品牌效应,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签订意向性定向培养协议的方式,让机场和航司参与到学生的招生、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训基地的建设等人才培养的整个流程之中,为民航企业定向培养和输送人才。如此既能保证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水平,也能吸引学生报考,获得更多优质生源[1]。

1.3 引进企业一线专家,共建“雙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通过聘请航司管理者、资深从业者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和讲座,或者直接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之中,将最新的服务理念带进课堂,提升课堂实践教学质量。同时在校企合作基础上派遣学校专职教师深入到民航企业的招聘、培训等流程中,积极参与行业学习,了解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双管齐下,强化“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2基于集群效应实现高端服务专业群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各行各业的迅猛发展,近几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开始打造专业群,在与单一专业建设的对比分析中能够发现,通过专业群建设,在单一专业模式下,高职教育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工作,变得可做而且能够做到了。因为在单一专业的开发中,专业直接面向的产业链,以及针对的该产业链上的职业岗位,这种“面向”和“针对”是不实的,是很难做到的。对应得太具体了或小了,社会的产业链是变化的,而培养人才的专业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种对应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这种对应,通过人才培养为该产业链服务,难以产生社会效果(或效应)。

在本次的疫情影响下,民航业产业链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航空公司开始将客机改造成全货机,用于国际、国内货运助力复工复产复市。而在航空业一片哀鸿之中,国内通用航空短途运输市场逆势而上,市场规模有望超越2019年。这也再次证明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如果航空服务专业能依托交通运输专业集群,则在行业产业链变化中,有望实现专业集群内部调整(包括专业层面的调整、专业内部面向的职业岗位的调整、专业内部面向职业岗位中的技术技能项目的调整),切实地适应了经济产业链的变化[2]。

目前我校的专业集群尚在规划建设中,如果按照“瞄准一个产业+盯紧几个企业”的发展思路,借力目前校企合作的资源,依托交通安全、运输服务等产业的优势,成立交通运输专业群,将助力航空服务专业实现“转轨”,并不断“追高”。

3建立基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

我校航空服务专业成立时间较短,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采用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架构包括了一体化课程、实践类课程和文化素养类课程。在一体化课程教学理念下构建的教学模式,从工作岗位出发,以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设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在实习和就业中能最快速度胜任岗位工作。但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毕业时能进入民航企业工作的学生人数较少,这就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迁移和拓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空中乘务”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学校通过校外实践专家访谈会,以空中乘务员工作的四个阶段为基础,归纳总结出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将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简单对应了相关课程,如客舱设备与操作、民航客舱服务、民航安全与应急处置等。通过专家访谈会设置的课程体系只关注了专家所描述的航空服务专业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关注较少,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迁移和拓展几乎未涉及。

在新一轮课程体系构建中,在基于工作任务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职业能力的分析。新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在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基础上,开展会议研讨式分析,并且由学校专业教师团队、不同企业相同岗位的实践专家、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及高职课程体系构建有深入研究的分析专家三种身份的团队人员参加研讨分析,这样就可以将一些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解决“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关系,同时根据职业能力的分析和描述,将一些多个工作领域都提到的职业能力进行综合,形成完善的职业素养类课程,从而构建起更加符合企业需求、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课程体系[3]。

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这种基于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课程体系则需呈现出新的呈现模式,并成为课程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一环:线上航空服务课程的内容延伸以及专业教育的能力培养。在航空服务专业的线上教学当中,仍然围绕着“空中乘务”的教学导向核心,通过利用一些专业的客舱设备操作的讲解视频或者民航安全与应急的讲解视频等展开信息化的线上教学。与此同时,在线上教学模式当中,仍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注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展,通过给出一些专业化、具有思考性的学习问题或者关于航空服务专业的各种虚拟情景,使得学生在充分思考之后,给出理想答案。这种线上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结合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学生的培养,而且可以促使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的沟通和学习功能以及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社会对于航空服务人员能力的需求情况,而有针对性开展线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调整,从而形成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4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带动专业建设发展

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世界一流技能水平,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处于引领地位。我校自2017年和2019年连续参加第44届和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收获1银3铜,实现深圳世界技能大赛奖牌的突破。通过世界技能大赛的引领,我校平面设计、游戏和珠宝加工与制作在全国积累了较高的知名度,对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航空服务专业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首先,带动教师技能水平提升。世界技能大赛代表世界技能领域最高技术标准。通过组织参与指导世赛选手选拔活动,带动参赛全员对照世赛标准,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掌握前沿技术并获得专业发展。

其次,引领课程建设研究。与航空服务专业联系密切的世赛项目是“餐饮服务”,围绕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在课程设置上与高端服务前沿紧密结合,增设超前课程,推动课程建设,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能力。

第三,促進实训基地综合建设。结合培养高端服务人才的目标,实训基地建设立足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高端发展为目标,兼顾培养技能精英、拓展国际交流、深化校企合作、升级设施设备等建设目标,形成能承担各级各类竞赛集训和举办赛事的综合实训基地。

5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的全球终结,依然遥遥无期。对全球航空业来说,漫长的至暗时刻,或许才刚刚开始。但航空运输业的韧性及长远价值仍可期。随着海外疫情防控力度的加大、中国地区疫情率先得到有效控制,多国政府相继出台紧急措施为航空业纾困,疫情得到控制后,全球航空业有望逐步复苏。应对民航业的全球性发展变化,我校航空服务专业只要能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优势,结合学校升级转型的发展前景,做好十四五规划建设,定能为深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服务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黄赶祥,李鸣镝,虞雪.应用型本科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与发展——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8(7):77-79.

[2] 谭任绩,王悠.高职专业群建设的五个环节及其特质[J].职教通讯,2018(22):22-26.

[3] 王海燕,孙雨婷,谢辉.基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的空中乘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以新疆职业大学为例[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5):24-28,40.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