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设教学情境的体会和方法
2020-12-21刘小林
刘小林
【摘要】教学情境的创设,还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总结归纳、去验证。本文作者根据其教学实践经验,浅谈了几点体會和方法。
【关键词】创设情境;小学;数学;方法
教育学家认为只有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学生思维起到促进作用。这个环境对课堂而言就是教学情境。因此我们老师要组织理想的教学活动,应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才能创造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呢?
一、走进生活,创造现实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创造有效的现实情境,可以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化和儿童思维的形象具体化之间的矛盾。生活中的问题背景可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教学“平均分”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及分发各种食品和水果,借此提出“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分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动手做做,创造操作情境
课堂上让学生自已准备实物、教具,自己动手操作,各种感觉器官一起参与,这样学生就能持续兴奋地在操作中主动探索求知。在教学“抽屉原理”问题时,让学生利用笔和文具盒摆一摆,放一放,从操作中理解“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几支笔”的意义。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很快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总之,教师要根据需要多设计一些操作情境,让学生真正落实“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重要学习方式。
三、利用旧知,创造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教学“长短、高矮”时,学生一般用比较法,而教师问:“黑板上这两条线段拿不起来,怎么比长短?”有的说可以用眼睛看出来,此时教师立即把这两条线段画得差不多长,接着问:“若眼睛看不出来,又该怎么比?”学生于是在问题情境中探究出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有的会说用尺子去量,有的会说用手去量,有的会说用小棒去量,有的会说用绳子去比。这样学生积极性强,创造思维逐渐萌芽。
四、根据内容,创造数学情境
对于有些教学内容,直接从数学情境引用数学自身的内在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效果要比创设一些看似热闹活泼却缺乏数学内涵的现实情境好得多。
如教学“0的乘法”时,如果“从0和任一数相加得这个数,任一数减去0仍得这个数”知识入手,直接提出数学问题“0和一个数相乘,结果怎样?”引导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自主探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
当然,以上关于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仅是一家之言,我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总结归纳、去验证,但无论怎样,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目的要明确,形式要新颖,组织要灵活,时机要巧合。
【参考文献】
[1]邹丽丽.创设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J].教育,20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