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0-12-21陈光才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安全管理学校

陈光才

【摘要】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各级各部门都极为重视,学校也煞费苦心,但安全事故总是不断,究其原因,除全方位的管理之外,更应该重视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

【關键词】学校;安全管理;行为习惯

一、小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的培养的意义

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的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生命重于泰山”,开展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部分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在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安全行为习惯培养,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意义十分重大。

二、制度体系建设是学生安全行为的保障

安全管理制度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安全实践工作。要促进安全实践工作的开展,学校应根据相关职能部门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从学校层面、部门层面、班主任层面、教师层面,确定一岗双责的管理模式,明确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让每一位管理人员或教师都能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清楚在出现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形成人人参与,共同负责,为培养学生安全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三、让安全文化起到聚心、育人、塑形的作用

安全教育管理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合理整合资源、合理分配资源,加大对安全教育的投入,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起到活动滋养、环境润泽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未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良好的文化氛围将潜移默化地提升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纠正学生的安全行为。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固定宣传和活动载体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在富有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科学的安全文化在我们的现实教育中对学生能起到文化聚心、文化育人、文化塑形的作用。

四、细化管理,规范学生的安全行为

学生的安全行为规范,更需要一个细化管理过程。有了安全文化的熏陶,有了制度的保障,更需要对制度的落实。在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几个环节的教育管理。一是开校前新生入学行为规范教育,可以用一个周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行为规范,在行为规范中涉及学生上放学行走、乘车规范,在学校上课规范,作业规范,课间规范,活动规范,饮食规范等。二是充分发挥班主任岗位作用,班主任管理班级学生工作,班主任和学校的长期跟踪管理才能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三是师范感召,言传身教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无声的命令,学校所有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言行和工作生活方式,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地方,教师必须先做到,发挥好榜样的作用。

总之,学校安全无小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安全事故的保障,我们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才能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为此,在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培养,我们要长抓不懈,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本泉.加强小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探索[J].新课程(中),2019(3).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安全管理学校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论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浅谈现代汽车检测技术与安全管理
学校推介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