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研究
2020-12-21张晓敏
[摘要]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中国反贫困战略逐步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如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是中国反贫困事业面临的新问题。根据陕西脱贫攻坚现状,分析了陕西返贫风险及成因,探索陕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路径。
[关键词]相对贫困;产业扶贫;消费扶贫;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相对贫困,是指在当地特定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约束下,个人或家庭获得的合法收入虽然可以维持家庭成员的基本生存性需求,但是无法满足当地条件下所认为的其他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国外通常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的50%或60%作为相对贫困标准。
从中国反贫困战略变化来看,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反贫困战略正逐步从消除绝对贫困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20年确保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是中国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2018年8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基础,并提出抓紧研究制定2020年后减贫战略。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多管齐下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谋划2020年以后的减贫和防贫措施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2020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指出,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重心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目前的集中作战逐步调整为常态推进,这意味着中国反贫困工作将发生重大变化,要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从研究现状来看,国内专家学者对反贫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上,对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减贫战略的变化上。李小云等认为,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中国贫困治理取得巨大成就,到2020年以后,农村贫困的治理战略需要由长期以来的“扶贫战略”转向“以防贫为主”的新的贫困治理战略框架。何秀荣认为,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的基本定位是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魏后凯认为,在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是把农村减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减贫和农民增收,并实行农村减贫与城市减贫并重,全面统筹城乡贫困治理。白永秀、刘盼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反贫困的战略重点应集中在新贫困标准的制定、反贫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反贫困体系的建立、农民工市民化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面。汪三贵、胡骏认为,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工作将从消除绝对贫困逐步走向减缓相对贫困,并结合新中国反贫困历程和基本经验,就相对贫困标准、制度框架、政策体系等进行了展望。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和分析都认为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问题将从消除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解决相对贫困将比消除绝对贫困更复杂,持续时间更长,遇到问题更多。但在如何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方面,专家学者并没有统一的观点和深入的研究,更缺乏针对陕西实际情况的探索与研究。
因此,陕西如何找准突破口,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路径,逐步破解相对贫困难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陕西脱贫攻坚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592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8.34萬人,减贫573.6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75%。截至2020年2月,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解决,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绝对贫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脱贫工作远没有结束。陕两部分区域依然面临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乏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陈规陋习难改等问题。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是陕西省反贫困事业面临的新挑战。
2陕西返贫风险分析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陕西存在一定程度的返贫风险,具体原因如下。
第一,脱贫工作出现松懈情况。随着陕西贫困县全部摘帽,个别地方出现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
第二,产业扶贫基础较弱,持续发展动力不足。扶贫重点产业规模小、层次低、市场竞争力弱、带贫益贫效果差的现状还未根本扭转,扶贫产业对贫困户脱贫支撑作用较弱,贫困户主要收入源于外出务工,个别地方扶贫产业抗风险能力较差。
第三,易地搬迁扶贫后续扶持政策乏力。易地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配套还未完善,就学、就医、就业困难,搬迁居民收入来源不稳定,陈规陋习难改,融人新环境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第四,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户等、靠、要、懒等现象依然存在,脱贫态度不积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缺乏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把贫穷当作一种习惯,不愿通过劳动致富,甚至把扶贫物资和扶贫款换成消费物资挥霍掉。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不仅阻碍脱贫攻坚步伐,更是返贫高风险群体。
第五,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加剧返贫风险。由于疫情影响,陕西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全域旅游业受到较大影响,使得本就脆弱的扶贫产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同时,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导致依靠务工收入的贫困家庭面临短期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工作岗位的风险,加剧了贫困户的返贫风险。此外,技能培训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贫困户进入劳动力市场谋生的进度。
3陕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路径
3.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优势
实践证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这一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优越性。解决相对贫困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的优势,是陕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根本方向。
3.2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绝不能有盲目乐观、疲惫厌战的思想。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握工作重点,打好深度贫困歼灭战,多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
3.3强化监测预警,提前采取帮扶
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健全脱贫防贫数据平台,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易致贫边缘户、因疫情收入骤减或其他原因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动态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3.4加强产业扶贫,夯实增收基础
产业扶贫要统筹施策、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在资金扶持、技术培训、品牌培育、政策导向上给予倾斜支持。把产业扶贫作为建立“造血”功能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的突破口,把贫困户镶嵌在重大项目和产业链中,确保贫困户能够持续稳定获得收益。
3.5易地搬迁扶贫,做好后续扶持
加大易地搬迁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力度,解决好搬迁群众的就学、就医问题。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招商力度,积极培育新社区工厂,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有计划、按步骤地把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减少贫困户对传统种养产业的依赖,全方位实现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业,确保贫困户搬迁后有稳定收人来源。
3.6鼓励消费扶贫,保障渠道畅通
组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公职人员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购买扶贫农产品,推动苏陕扶贫协作地区、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消费扶贫。着力构建扶贫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保障扶贫产品销售、运输渠道畅通。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扶贫项目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实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贴。
3.7加强宣传引导,改变生活方式
加强易地搬迁社区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安置群众的归属感、满意度。加强新民风建设,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引导搬迁户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习惯,尽快融入社区生活。
3.8深化扶志扶智,实现自力更生
教育引导贫困户树立勤劳致富的思想意识,摒弃相互攀比心理和“等靠要”的思想,实现精神脱贫和物质脱贫同步发展。加强对贫困户的教育培训力度,切实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3.9科学研判疫情,防疫防贫两不误
加强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的精準对接,稳岗拓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社区工厂等尽快复工,提高复工比例。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参加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科学研判贫困地区疫情,将疫情防控与恢复生产相结合,防止过度防控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结语
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扶贫工作的重心逐步由解决绝对贫困转向解决相对贫困,扶贫工作方式由集中作战调整为常态推进,新的形势要求广大研究者深入思考,提出有效途径,加快陕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步伐,逐步破解陕西解决相对贫困难题。
[参考文献]
[1]李小云,苑军军,于乐荣.论2020后农村减贫战略与政策:从“扶贫”向“防贫”转变[J].农业经济问题,2020(02):15-21.
[2]何秀荣.改革40年的农村反贫困认识与后脱贫战略前瞻[J].农村经济,2018(11):1-8.
[3]魏后凯.2020年后中国减贫的新战略[J].中州学刊,2018(09):36-42.
[4]白永秀,刘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城乡反贫困的特点、难点与重点[J].改革,2019(05):29-37.
[5]汪三贵,胡骏.从生存到发展:新中国七十年反贫困的实践[J].农业经济问题,2020(02):4-14.
[收稿日期]2020-07-26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联2020-2021年度陕西妇女,性别研究项目(20FN-221);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2020年度校(院)级决策咨询课题。
[作者简介]张晓敏(1981-),女,甘肃白银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数学及“三农”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