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助力马铃薯主粮化转型策略
2020-12-21杨莎甘蓉军
杨莎 甘蓉军
[摘要]当前,制约马铃薯主粮化因素诸多。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协同各方优势、聚农业资源、带农民致富、兴农村经济”为宗旨,按照“聚集区域‘三农资源,打造农产品产业链;借力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各方优势资源,促进公司产品良性迭代升级,引领产业发展”的思路,探索“互联网十电商平台+科研机构+马铃薯主食加工与淀粉加工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线下代理代销+线下体验店”于一体的助力马铃薯主粮化转型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马铃薯;主粮化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农业部公布《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主食消费比例。襄阳市是湖北省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然而,受农业本身特殊性、市场缺乏有效的预警预测机制、资源研究和改良成果推广滞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马铃薯主粮化进程比较缓慢。基于此,我们搭建襄阳地区马铃薯全产业链客户端服务平台,为马铃薯主粮化提供互联网+转型升级解决方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马铃薯主粮化现状
1.1由菜变粮基础条件具备
马铃薯主粮化,是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促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马铃薯成为第四大主粮,可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下,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上涨,马铃薯生产配套栽培技术逐步成熟,马铃薯价值的开发逐渐深入,居民健康膳食需求日益增加等都为马铃薯成为主粮奠定基础。
1.2消费习惯培养道路漫长
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消费利用层次普遍较低,鲜食为主。在主粮化进程中必须要让公众知晓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培养公众的消费习惯,加强消费宣传与引导。马铃薯要成为主食,除在产品品质、花样等本身特性上下工夫外,还需培养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得到认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3全粉价格偏高无竞争力
没有价格优势,就没有市场竞争力。目前,马铃薯全粉价格偏高,老百姓很难消费马铃薯馒头。当前,国内可进行马铃薯全粉加工的企业少、加工设备多依赖进口、加工技术不成熟等,导致全粉价格偏高,严重影响马铃薯主粮化进程。
2市场需求现状
2.1主粮增产受限,马铃薯需逆袭
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显示,中国粮食总产量虽逐年上升,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水稻等主粮的增长空间十分有限。马铃薯耐寒、耐旱、耐贫瘠,各地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种植。马铃薯适合在土地有限而劳动力较为充足的发展中国家种植。不少国家已将马铃薯列为战略储备粮。
2.2农民素质偏低.技能需要指导
中国农民素质整体不高,受种植技术粗放、缺乏合理的田间管理、缺乏施肥技术等因素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缓慢。青壮年劳力基本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在土地上劳作,土地种植面积减少,部分荒芜,缺乏技术含量.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也有不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开办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但因学历不高、自身能力有限、与高校科研院所沟通渠道不畅等,导致种植技术匮乏。
2.3供需端无链接,需协同平台解决
马铃薯销售价格受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市场信息和生产者联系不紧密。一方面市场信息不通畅,一方面农户及合作社缺乏预测市场信息的能力,导致马铃薯产出与需求不平衡,影響马铃薯的市场竞争力。借助互联网,可把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化肥厂、农药生产企业、农药经营企业、马铃薯全粉加工企业、科研院所机构等集合起来建立网络数据库,实现对从马铃薯生产、加工、储运到销售的生产流通全过程可追溯。
2.4品牌无竞争力,应塑造营销形象
目前襄阳地区马铃薯产业已基本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的格局,但无叫得响的马铃薯主粮品牌。实施发展中高端马铃薯战略,创品牌、升级产业卖文化,主粮化才有出路。襄阳是历史文化名城,需要推广主粮加工技术,借助“孔明酱菜”的品牌,打造“诸葛薯馍”、“楚薯煎饼”等马铃薯产品,借助微信、拼多多、京东等众多信息聚集平台,树立品牌。
2.5薯渣也有营养,科学变废为宝
目前中国马铃薯加工主要是提取淀粉。中国大中型淀粉厂共1000多个,年生产土豆淀粉200万t,排放土豆渣约450万t,薯渣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鲜土豆渣一般作为青贮配料或当成废渣掩埋处理,但导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土豆渣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果胶、部分淀粉、少量蛋白质,可作为发酵培养基,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为缓解畜牧业发展中出现的人畜争粮、饲料原料供应紧张等局面,有必要开发土豆渣。
3马铃薯主粮化互联网转型策略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利用互联网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研判,采取“线上线下订单”的“以销定产”运营模式,有效解决马铃薯零散种植不成体系、专用品种选择受限、鲜食土豆贮藏困难、工艺研发不足、产业升级阻力重重等问题,带领农户走出山区“薯残滞销”的困境。
3.1合作与共享
与襄阳地区以唐河、白河和滚河沿线的双沟、张家集等乡镇集中连片马铃薯规模种植基地合作以及与分散在樊城区、襄城区、襄州区、南漳等地区的多家中小型马铃薯种植户合作;与蔬菜专业合作社、马铃薯加工企业及食品公司、有机肥生产厂家合作:在襄阳市及周边选择知名蔬菜专业合作社、马铃薯加工企业及食品公司与有机肥生产厂家的实体店进行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沃野·星创天地国家级专业化创客空间、武汉轻工大学食品学院等高校合作,协同研发马铃薯主食产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襄阳市农业科学院、十堰市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进行马铃薯品种选育、病害防控以及主食产品研发等。共享襄阳市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沃野·星创天地国家级众创空间、“襄职”实践教学平台等资源,共同开发新技术,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3.2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为了让消费者充分了解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和健康意义,提高他们对马铃薯主食的接受度,我们打造特色马铃薯主食,如“襄薯”、“诸葛薯馍”、“楚薯煎饼”、“光武薯面”等,借助互联网技术,瞄准微信、拼多多、京东等流量巨大的信息聚集平台,使其成为网红食品;搭建楚薯留香云平台,在云平台中构建订单农业、技术服务、鲜薯加工、乐购商城四大版块,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全新体验;开设楚薯留香实体餐厅,销售符合消费者口味的马铃薯主食。
3.3科学设计云平台版块
3.3.1订单农业版块。专家在线:在线咨询、市场预测、专家现场考察,为合作社及种植户科学选址与种植,避免薯残伤农。
订单分析:合作社与上好佳、好丽友等大公司以及襄阳市知名食品企业签订优质马铃薯保底价收购协议并在平台上代售产品;根据消费者在平台上的消费情况,指导产品研发。
3.3.2技术服务版块。①疫病防治:专家工作窒、在线咨询与答疑、专家团队现场诊治等。②技术分享:品种选育、技术培训、高产宝典、案例集锦、掌上种植等。③食安无忧:整合农业、质检、工商、食药等行政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严把产品质量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产品。④机械生产:对接农机局与农业机械公司,实现马铃薯种植全程机械化生产。⑤沟通无阻:多方相互切磋、研讨、发布马铃薯种植数据、分享优质马铃薯主粮品种、展示优秀马铃薯主粮等。
3.3.3鲜薯加工版块。①薯粉加工:借助平台利用卫星定位,将合作社以及散在种植户的鲜薯就近送往淀粉加工基地;分享科研机构淀粉加工新工艺;利用平台将淀粉销售给本地食品企业等。②薯渣利甩环保专家工作室、在线咨询与答疑、专家现场指导等。
3.3.4乐购商城版块。①在线销售:为消费者提供平台,把优质马铃薯产品推向市场,每一个产品都建档,每一个产品消费者都可追溯来源;消费者可到实体餐厅体验产品的生产过程。②肥料易购:在线商城,农药、肥料的选择与配送。
3.4为客户提供快捷服务
用户通过下载“楚薯留香”APP或登陆“楚薯留香”官网,享受在线咨询答疑、技术指导、食安无忧、机械生产、沟通无阻、薯粉加工、薯渣利用、在线销售、肥料易购等快捷服务。
3.5“四位一体”合作模式
借鉴2009年正大集团在北京市平谷区首创的“四位一体”产权模式的成功经验,利用楚薯留香平台,通过政府+企业+种植户+银行的形式,建设标准化马铃薯种植基地,政府提供固定资产投资的部分资金和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融资平台,龙头企业担保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固定资产剩余部分的银行贷款,流动资金全部由龙头企业投资。种植户不参与经营,不承担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
3.6商业盈利模式
合作企业比例分成:与线下实体企业合作的服务项目,按照协议利润分成。
产品销售利润分成:在楚薯留香平台“在线销售”以及电商平台盈利。
培训费:线上下载专区实行付费下载;开展技术培训与农民创业培训,收取报名费与培训费。
技术服务收费:线上技术求助收取咨询费;专家上门服务费用;带动农户脱贫利润;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利润。
线下实体店盈利:线下开设以有机土豆为食材的土豆餐厅,获得利润。
报名费与冠名费:线下开展“山水襄阳土豆宴”、“诸葛放里豆花节”等社交活动,收取报名费、冠名費。
3.7营销策略
采用网络关系营销、用户体验营销、活动营销、事件驱动营销、文化营销等策略,扩大宣传。
4结语
楚薯留香网络平台建设将分阶段进行,逐步完善平台资源与商业模式,构建智慧型互联网马铃薯产销协同生态圈,促进马铃薯主粮化,推进农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效对接,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张炜,杨德桦,黄小箐,等.氮肥用量对襄阳地区马铃薯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6(1):72-76.
[2]刘姚佳.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对我国耕地保留量问题的思考[J].陕西农业科学,2017,63(01):83-86.
[3]陈万明,蔡瑞林,林琳.推进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构想[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01):182-185.
[4]张永祥,岳云.甘肃马铃薯产业与主食化发展分析[J].甘肃农业,2016(17):10-11.
[收稿日期]2020-07-06
[作者简介]杨莎(1984-),女,湖北襄阳人,讲师,研究方向: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