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发展策略探究

2020-12-21王本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高职院校创新

王本玉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也步入了新轨道,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因此,如何能够最大化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优势,也是我们广大思政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重点问题。鉴于此,结合自身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实践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总结,认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发展要突出一个“新”字。转变新思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拓展新方法,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开辟新场所,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打造新团队,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队伍建设。在此基础上,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创新改革,并步入良性的循环发展轨迹。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学 创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一个“新”字上面。那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创新改革,也是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同仁们一直思考的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经验与心得,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策略的探究。

一、转变新思路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不断革新,针对学生展开的思政工作也产生了新的变化,各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实践层面都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因而,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变新思路,融入新观念,具有新意识,需要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进行不断创新和完善。

第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要在与时俱进中产生清晰地认识,对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现状进行全面地分析,能够从理性层面客观的进行总结和把握,真正地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以学生为本”。事实上,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工作开展才能真正地从学生的培养目标入手,实现品学兼优的高规格人才塑造。

第二,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环节,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作为教育核心,将所运用的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紧密围绕学生的需求,始终展开以学生为主的先进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

第三,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学生必须作为受益主体,能够在丰富生动、多元创新的思想政治活动实践开展中,拓展高职院校高端人才的思想内涵,在人格、品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要不断进行新思政理念的学习和转变,不断的进行新方法的探究,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现自我创造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目标。第五方面,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向的主体是全体学生,所以学生群体就是主要的中心价值主体,应做到思想政治渗透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获,为国家和社会输入更多职业观和道德感兼备的建设性人才。

二、拓展新方法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创新

伴随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面临诸多的机遇,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学的组织者必须加强思政教学方法的拓展和整合,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保持创新发展的动力,能够紧随时代发展做出自身的调整和完善。笔者认为具体到实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革和创新,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更加丰富有效。

首先,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减少注入式、灌输式的被动教学,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更加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和发展,将更多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融入当前的思政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可以为师生之间就思想政治的相关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并且能够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做不仅能够活跃传统的思政教学课堂,也使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更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会在无形之中激发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探索欲,在多种教学途径中借助讲座、阅读等各种活动全面促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施。

其次,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化构建,剔除过去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不仅要加强思想政治课堂的理论性建设,而且要积极与其他渠道联手拓展多元的思想政治实施方法。比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进行合作,共同进行相关思想政治方面的活动组织,积极组织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感受到乐趣和力量,自觉从中吸收有益成分,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树立健康端正的思想和观念,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入良性的循环之中。同时,笔者作为高职院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地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好处,学生也可以从被动式的说教、灌输的课堂中脱离出来,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自由探索,从中能够感受到思想熏陶的乐趣和进步。

最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实践,要从互联网资源中吸取优势,能够优化和运用互联网资源,不断充实思想政治课堂,为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提供便利。但是,不可否認的一点是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我们在运用的时候要懂得甄别和筛选,提炼出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效果的内容和方法,为学生的思想塑造所服务。比如,大力拓展校园网络渠道,借助此平台展开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一个具有针对性,又有实效性的好方法。校园网络可以提前进行先进思想内容地优选工作,将学生们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可以进行快速地收集和呈现,并开设互动版块,为学生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显然,网络资源的便捷性和共享性,开辟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新路径,使学生在新的教学方法中,获得思想地进步和自身地成长。

三、开辟新场所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

由于高职院校各个专业学生的上课地点和学生的自习地点并不固定,学生公寓就成为许多学生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学生公寓人员密集,成员稳定,在学生谈天说地之间信息传播的速度相当快。由于这些信息往往良莠不齐,且公寓又是学生休息及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就必须将学生公寓作为利用一个重要的工作着力方向。对此,可以从两方面切入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学校在学生公寓管理方面,应更为积极地引入党、团、社团等学生组织,促使其同学生宿管人员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机对接、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扩大宿管工作在学生群体中的覆盖面,为学生公寓深入、渗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可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内党、团、社团等组织在各个公寓楼以及公寓楼内的各层建立支部性的工作点,选配精明强干的党、团、社团成员任支部负责人。并且,配合校园广播、媒体将这些支部负责人培养成为学生中的意见领袖,从而在无形中发挥出对于学生公寓内舆情的掌握和引导作用,并为面向学生公寓创新发展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全新的途径和方式。

四、打造新团队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队伍建设

在移动互联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平台日益普及的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总书记的这段讲话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方向,产生了指导。并且,也在时刻提示我们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者,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工作,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选定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方面,以此为指导延伸工作手臂,创新工作方法,培养校园意见领袖,方能迅速占领互联网这块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开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鉴于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必须针对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迅猛普及发展的形势,对思政教师、辅导员等开展专项的业务培训活动。重点学习并探究在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社交平台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方法与抓手,并在新媒体平台端对学生展开亲切的互动交流。这样,有利于促使高职院校思政教学队伍,既可以在线上环境中发展出相对民主化、平易化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也可以将这种民主、平等的工作方式运用到线下的思想政治教学当中,有望从根本上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并打开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局面。

五、结论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必须走在时代前沿,能够紧随思想政治教学新趋势,进行自身教学工作的不断改革和逐步完善。首要的就是在针对学生所展开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要时刻体现一个“新”字,以新思想带领新思路,以新思路拓展新方法,以新方法开辟新平台,以新平台储备新力量。以此来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创新发展,需要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的改革,才能形成不竭的发展动力,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开展永葆青春和活力,为社会输出更多职业素养高、思想端正、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晖,刘颖.意识形态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21.

[2]何树.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05):82.

[3]焦娜.“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探讨[J].智库时代,2020,(05):184.

[4]薛存科.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创新[J].现代交际,2020,(02):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学高职院校创新
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研究
试论社交网络平台在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