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研究
2020-12-21邓芬
邓芬
【摘要】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收获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学生素质
小学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了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数学这门逻辑性、严密性极强的学科来说,学生应该要具备一定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达到如鱼得水般的境界。
一、唤起思维欲望,激活学生思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就要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只有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欲望,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认知,勾起学生的学习期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怀着愉悦的情绪去学习数学,带着积极的心态去研究和探讨数学难题,把持坚持不懈的态度去攻克数学难关,进而实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二、善用一题多解,扩散学生思维
一题多解的方式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强大而有力的手段,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从不同思维层面看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问题,进而扩散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在遇到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时,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解题过程中似是而非,似乎已经理解了解题的方法,可是在自己真正解题的时候又会觉得很陌生,不知如何下笔。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面对学生这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现象应该要予以高度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善用一题多解,利用一题多解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片面性”“狭隘性”的缺点。
三、多角度思维训练,培養学生思维求异性
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不仅是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多角度深刻理解,解决难题,而且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使用多层次的思维去看待新知识点,进而提出疑问,引起自己的新思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疑能力都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基础是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跳出原来的思维固性,用新思维去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这也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原理。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求异性,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掌握这项能力,达到灵活运用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效果。
综上所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多方位思考数学问题,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数学、分析数学问题,这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争取让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实现更高的数学成就。
【参考文献】
[1]刘金龙,唐志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149-150.
[2]吴发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9(8):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