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初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2020-12-21袁雷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情境创设

袁雷

【摘要】很多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往往感到难以适应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从而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两极分化的情况。不难发现,同属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在现实中囿于学校编制和不同学段孤立的教学实际,导致不同学段的学校和教师“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无暇顾及数学学科内部的联系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持续发展。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这一问题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认真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 衔接 情境创设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初中数学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有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不适应初中教学,导致成绩退步,久而久之,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是摆在我们初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个体差异现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时首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我国在小学教学大纲中对差异化教学有明确规定,要求教学活动要有一定弹性,不能以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的好坏,教学内容要满足全体学生需要。教师可将学生划分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且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层次的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研究和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其宗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数学学习是为学生今后进入中学打基础的,所以教学要把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注意教学的衔接问题。比如,以

“数与式的衔接”内容为例。这一部分内容的衔接主要表现为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实数,由算术运算到代数运算。前者的衔接环节是负数的认识,后者的衔接环节是用字母表示数。即非负有理数→初步认识负数→有理数。从算术数(整数、分数、小数)这些从客观现实中得来的数,扩充到有理数域,负数的引进至关重要,而负数的认识,现已放到小学阶段。在学习这一单元时要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切不可认为它相对于小学数学是个相对独立的章节而轻易放弃深挖及铺垫的作用。

再如,“由算术方法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衔接”这部分内容。小学生大部分在解答应用题时是用算术法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而進入初中后,更多的则是强调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从现在的新课该教材来看,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学进行衔接了。五年级的“和倍问题”“和差问题”,现在已淡化数学方法,均已采用方程解答的方法教学,六年级的分数应用题,不再提倡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去解决,已经用方程方法解答代替了原来教学思路,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中小学教学思路与方法的衔接。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在运用原来老的教学思路,出现这种教材与教学方法有差异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教师摸着石头过河,因为这毕竟是首轮课改,大家都还采取保守的方法,方程与算术方法都教;二是部分教师的观念未能改变,仍然用老思想去看待新事物,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方程解答问题的方法是与中学衔接而做准备的。

在教授“空间与图形领域”这部分内容时,小学生需要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和把握与空间观念有关的内容。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从形状、特征等多种角度感知和体验周围事物,不断地积累关于图形与空间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中小学在观察与表达识图与画图、直观与推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样,中学要比小学有很大的进步,因此,中学不是小学简单地重复,而是在更高水平上的深入学习,小学阶段应扎实地打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在从“自然数与分数”到“有理数”衔接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学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升入初中后,在代数方面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新学的抽象的概念,完全靠理解性的知识,而正负数的混合计算、正负号的变化会让同学们望而却步,而接踵而至的就是绝对值、相反数、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分类讨论的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例如,从小学的“自然数、分数”直接到初中的“负数、有理数”的学习,对于刚进入中学校园的同学们来说无异于一条深深的鸿沟。因此,笔者认为《数怎么不够用了》这节课正是在学生数学知识过渡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

情境创设由激发学生兴趣转向关注数学实质。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新课改以来的好现象,最显著的表现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新知之前都要创设情境。由于老师们过于强调情境创设的作用,导致教学中无关紧要的内容过多,与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联系不紧密,让课堂上的趣味性冲淡了课堂上的数学味,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而使课堂开始流失了宝贵的时间。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情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情境称之为兴趣性情境。兴趣性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防止学习疲劳,但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停留在学生数学思维的表层。这类情境的创设主要应用在第一学段,尤其是一、二年级。二是参与性情境,即情境的创设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服务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利于组织学生高度地参与数学思考、操作等学习活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了一定层次的、有效的数学思维活动。这类情境的创设在各学段的应用均较多。三是情境的创设以学生学习的核心知识为中心,贯穿于学生的多个学习活动,学生在围绕新知识开展的思考、操作、探究等多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进行了深度、高效的数学思维活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新的知识与能力、数学思想与方法等数学素养都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因此,我们称之为发展性情境。这类情境的创设多应用于第二学段,尤其是五、六年级。为了很好地实现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五六年级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多创设发展性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数学思维活动,多关注数学的实质。小组合作学习不可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老师们课堂教学的常用形式,如果安排不合理就失去小组合作的作用,迷失学生学习的方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效甚至无效。小组合作学习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思想,产生思维的碰撞,提升学习的质量。合理开展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两者相互交替、有机结合。

中小学知识衔接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研究,它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尤其是教学方面,只要我们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准确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由浅入深,以小学数学知识为起点顺利引导过渡到初中知识的高点。只要我们有中学小学一盘棋的整体观念,做好中小衔接的“瞻前”与“顾后”的工作,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数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数学衔接情境创设
论新课改下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数字模拟化研究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