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性与数学教学

2020-12-21杜正毅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注意力小学生课堂教学

杜正毅

【摘要】孩子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本文从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语言等方面论述了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性与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关系,提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可选择的方法,以期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好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性与数学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注意力;课堂教学;小学生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相反的,对任何事若能专心、投入地学习,不仅学习品质佳,相对地,学习成果也会高人一等。”《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各科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注意力集中倾听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注意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的能力。注意力的有效性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注意力集中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和保证。

一、小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一)小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1.向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数学教师要把知识重难点明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有一定的意向性。数学教师要以严肃认真地交代教学目的,目的不宜多,让学生不易产生疲劳,做到及时反馈,让学生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

2.充分发挥数学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做好“引导”工作,设计好数学练习题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带问题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这种方法,即使教师讲授内容不多,学生也会自己通过回忆、想象、思维、讨论等途径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样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思考,集中注意力。

3.精心设计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直观教学对于小学生提高注意力是非常有效的,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直观教学不只是展示实物、图片、录像等,教师语调的高低、快慢,动作的一张一弛,都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关注小学生情感,创设和谐愉悦的数学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课堂学习,营造师生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注重情感交流,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2.用兴趣让小学生引起注意和维持注意。课堂教学的内容越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就越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越集中。如,讲数学实践知识时,联系一些身边事,或是让学生讲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话题,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践表明,最能激发兴趣的事物,是最能引起注意的事物。除了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运用多元化的互动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互评,小组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二是力求数学教学结构的合理化、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现代化、形象化、多样化,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如,变单一的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的传统模式为纵横交错的双向交流结构,采用电声光传播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等。

二、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在培养学生注意力方面的问题

1.数学教学结构单一。系统论认为,结构合理的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的相加总和;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其效能越高。有些教师无视教材的区别,不看学生的差异,只用千篇一律的教学结构,在信息传递上未突破单一的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模式,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没有把握好两者的统一。

2.数学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仅仅起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负载者和传送者的作用,而学生则起了一个接收器和记忆器的作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呆板,教学设计缺少趣味,不能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不注意课堂教学信息的反馈。根据德乌兹等人提出的反应选择理论来看,学生对老师输入的信息进行意义分析后,根据外界刺激的重要性来选择反应,对之做出反应的事物,即为受到注意的对象。反之,则为未受到注意的对象。有些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丝毫不留意学生对信息所做出反应,不能根据学生的注意动向随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或方法。这样就造成教师讲得越多,学生的注意力越分散,教学效果不明显。

4.大量地重复地布置作业。重复地布置类似题型的作业,使学生疲于应付,使学习数学无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二)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数学游戏教学法。教师可将学习的数学内容编成形象生动的游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常用的游戏有“找朋友”“打电话游戏”“接龙游戏”“传花游戏”等。这些游戏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趣味数学教学法。课堂上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编谜语让学生猜,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教师还经常采用小组比赛、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来吸引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3.音乐数学教学法。旋律优美的乐曲,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消除学习的紧张和疲劳,课堂上数学教师恰当地利用音乐,将教学内容创编成学生喜爱的歌曲和儿歌,这种愉快和谐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方法

1.“推陈出新”法。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注意力,一个新事物出现,它是不是能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要靠它和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的程度而定,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切合人们实际的,对之略有所知却又不了解的东西。因此,教师必须努力钻研教材,了解學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把新材料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引导启发,把新材料与学生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2.“情绪感染”法。人在疲劳情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饱满时易于引起注意的事物;反之,人在精神饱满时,最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注意,而且,注意也易于集中和保持。因此,数学教师布置作业应少而精,使学生每天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集中注意于学习。另外,教师还应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小学生愿学乐学。这是良好的数学学习气氛,一个班级和谐,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大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学生的注意力才能真正地入神,教学效果才会从整体上提高。

3.“课堂激趣”法。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让每一位学生有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数学教学中根据内容巧设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展开思维。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尽量为小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的机会;适时补充生动、新鲜的数学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学会倾听、乐意倾听,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

4.“信息的反馈”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发出的信息对学生有无重大意义,能否激活学生记忆中原有的信息是注意的关键。如果教师发出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深奥晦涩,小学生就是有再强的自觉性,再大的兴趣,也无法集中注意。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内容的难易、深浅程度、教学速度等方面适当,符合小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求难易适中,由浅入深。在课堂上,数学教师应当留心学生听课效果的信息反馈,留心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神态,尤其是小学生的眼神,了解自己的讲解能否被学生接受,这对了解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至关重要。

四、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指教师的身体姿势、表情的变化、语气语调、教学方法等方面。具体说來,可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一)数学教师语言

1.教师得体的体态。数学教师教学体态要端庄大方,站姿稳健,有变化但不张扬,给学生以美感。讲课时可适当走动,但不要过于频繁地在教室前后来回走动。手势要准确、形象直观,跟教学语言及授课内容相辅相成。手势要文明,给人以美感,不要用单手指直指学生,这样显得不尊重学生。教师倾听时,身体姿势开放而又微微前倾包容、接纳、鼓励对方说话。教师的微微点头,是一种酬赏式动作,它让学生明了教师的专注,并鼓励学生继续说下去。

2.教师和悦的目光。教师与学生的目光交流要柔和,让学生感到教师目光蕴含的温暖与支持。教师如果过度地凝视学生,会给学生造成紧张与压迫感。因此,教师应注意适时地将眼神从学生的眼睛移开。不过,如果目光移开过久或四处游晃,则又会令学生觉得不被重视而产生隔离感。可见,保持适当的视线接触是一种技巧,过与不及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3.教师友善的脸部表情。一个友善、微笑而放松的表情,通常表示教师的接纳及有兴趣倾听的意愿,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情绪激动、流泪时,教师应适当地调整面部表情以表达安抚同情。

(二)数学教学语言

利用丰富的数学教学语言,可从以下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

1.语言的教育功能。课堂教学的语言功能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教育性,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激励和引导学生;要有启发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通俗易懂,使知识在学生眼中变得清楚、明白、简单;要有科学性,语言准确、规范、逻辑性强,正确使用概念,语法规范;要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要有自控性,教学语言要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包括用词、音量、语速、词语密度和重复的次数等。

2.数学课堂提问的指向性。数学课堂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问应多采用对答,少用齐答。因为齐答很难全面收集可靠的反馈信息,出现很多“南郭先生”。提问时,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然后指定回答问题的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漠然直立,要身体微倾向学生,专注地听,并用目光扫视全班学生。

3.数学组织教学集合性效应。组织数学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上课时,环视全体学生,让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要经常变换数学教学方法,不要一讲到底,可轮番使用提问、默读、朗读、练习、演示等方法,使学生保持注意力。课堂上,发现个别小学生精力分散时,要巧妙地进行提醒,但不要干扰其他学生,如稍做停顿、到小学生身边暗示等。

4.数学教学板书美感。数学教学板书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板书设计要有条理、整齐,给人以美感。板书要规范,字迹要足够大而清晰,主要信息要醒目。如果板书字太小,字迹潦草、零乱,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5.数学教学手段丰富性。数学教学手段恰当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强化小学生的注意力。在一些课堂情境下,传统数学教学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多媒体则可以解决。多媒体集视频、音频等功能于一身,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使小学生专心致志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要正确处理好小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性与数学教师教学的关系,丰富数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创设和谐、宁静、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小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刘忠锋.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22):220.

[2]霍睿.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

猜你喜欢

注意力小学生课堂教学
让注意力“飞”回来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我是小学生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阅读理解两则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