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农村初中“临界生”的强心剂
2020-12-21党仁梅孔德菊
党仁梅 孔德菊
【摘要】“临界生”是当前农村初中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之所以无法突破各个学科成绩的“临界点”,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心理韧性”。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利用校园心理剧提升农村初中“临界生”的“心理韧性”,进而提升农村初中“临界生”学习成绩的一些有效策略。
【关键词】校园心理剧 农村初中 “临界生” 强心剂
现如今,在农村初中学校,一些自卑、胆怯、含羞、拘谨,紧张、失眠,做任何事都缺乏兴趣的“临界生”不在少数。这些“临界生”各个学科的学习成绩大多都处在一个固定的分数段之内,自始至终无法突破现有分数段,达到一个更高的分数段。这些“临界生”的各个学科学习成绩之所以无法突破原有的“临界点”,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良好的“心理韧性”。
鉴于此,为了引领农村初中学校的“临界生”突破原有的“临界点”,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实践证明,校园心理剧能够在有的放矢地辅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
一、让“临界生”成为“旁观者”
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农村初中“临界生”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韧性”,所以导致他们不能够从提升“心理韧性”着手,突破自己在各个学科学习成绩中的“临界点”。
校园心理剧可以让农村初中“临界生”以“旁观者”的身份清晰地发现“心理韧性”在突破各学科学习成绩“临界点”方面的重要作用。由此,农村初中学生也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提升自身“心理韧性”的迫切需求。以这种迫切的需求为内驱力,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韧性”自然也会得到循序渐进地提升。而随着学生“心理韧性”的逐步提升,他们就会更加从容自如地应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实困难,进而提升学习实效,突破各个学科成绩的“临界点”,摘掉“临界生”的帽子。
相比于在现实情景作为“当局者”的农村初中“临界生”而言,在校园心理剧中作为“旁观者”的农村初中“临界生”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心理韧性”的重要性,并由衷地产生提升“心理韧性”的内在需求。而以这种强烈的内在需求为推手,农村初中“临界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在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
二、让“临界生”成为“思想者”
聚焦农村初中“临界生”,你会发现,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当他们面临各种困难的时候,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成为了影响农村初中“临界生”提升学习成绩的“拖油瓶”。
显而易见,如果农村初中“临界生”能够成为一名“思想者”的话,那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既然如此,农村初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让“临界生”都成为“思想者”。而校园心理剧正就可以让农村初中“临界生”成为一名思想者。
教师不妨可以在校园心理剧中“有意”设计一些现实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参与其中的农村初中学校“临界生”必定会绞尽脑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而在此过程中,这些“临界生”就会逐渐学会思考,就会成为一名“思想者”。
在校园心理剧中,因为每一位参与者的身心都处于放松状态,所以农村初中“临界生”原有的紧张、羞怯等心理障碍都会烟消云散,他们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而这,也就使得他们能够更为有效地解决心理剧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为契机,农村初中“临界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振自身的学习自信心。
三、让“临界生”成为“奋进者”
毫无疑问,农村初中“临界生”要想突破学习成绩“临界点”,就必须要具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即成为一名“奋进者”。在校园心理剧中,农村初中“临界生”可以通过扮演相关角色,从相关角色中获得充足的学习动力,并凭借这些学习动力成为一名学习之路上的“奋进者”。
既然如此,农村初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心理剧剧本,并从这些心理剧剧本的角色中反映出学习的重要性,并由此让扮演这些角色的农村初中“临界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强劲的学习动力。
以强劲的学习动力为推手,农村初中“临界生”就会在充满艰辛的学习之路上奋勇前行。即便是在面临各种现实困难时,强劲的学习动力会推动学生势如破竹般着力解决这些困难。
总而言之,以良好的“心理韧性”为支撑,农村初中“临界生”就可以从容应对、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升学习的实效性,突破学习“临界点”,实现质的飞跃。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心理剧不正是农村初中“临界生”的一种强心剂嘛。
参考文献:
[1]方燕萍.以校园心理剧为载体促农村学生心理成长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24) :16.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9]GHB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