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表述与落实

2020-12-21莫素云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落实要素

莫素云

【摘要】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如何表述“过程与方法”目标呢?一般应包含以下四个要素:①行为主体;②行为动词;③行为条件;④表现程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则要注意:一、明确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二、创设任务情境,激发探索欲望;三、留足时间空间,教会学生“学”;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关键词】表述;要素;落实;有方

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是指引学习者的思维过程,是学生思考问题的认知建构过程,是学生学会“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过程。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是数学课程的“灵魂”。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探究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培养。这些需要通过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来有效落实与达成。学生只有经历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和认知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巩固知识技能,才能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并从中体验和感受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因此,课堂中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一种体验性目标,它是有一定的层次分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确定:经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独立或合作参与活动,获得初步经验,建立感性认识。如“经历……的过程”。體验———经历知识的形成,并能对知识作一定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如“体验……的过程”。探索———经历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探索,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探索……的过程”。在述写教学目标时,我们可用行为动词描述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行为。“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让学生经历某种过程来实现的。一定的过程,就意味着一定的学习行为,而学习行为一般来说是可见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与方法”目标时,尽可能用行为动词描述,以凸显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测性。

那这个“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

一、明确主体地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美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而每个学生都愿意担当“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胜利者”,体会创造的乐趣。一切有效的教学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获得知识,远比通过老师的讲授而了解知识要理解得深刻、有效;技能的形成,也离不开学生自己的实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传授的知识、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感知、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及自我修养,才能转化为他们自己的知识本领与思想品德。教师的“管学”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习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二、创设任务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疑惑,激发探索欲望,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为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创造条件。《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环节。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84÷20、420÷60),你能马上说出它的商吗?(……)对!这是我们上一节课学习过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再看(出示84÷21、430÷62),这两题跟我们上一节课学习的有什么不同?(除数不是整十数,但接近整十数)今天学习的除法除数不再是整十数,怎么办?不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这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选择题目以对比的方式引入新课,既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又凸显了新知识的学习价值,通过比较除数的不同造成认知的冲突,除数不是整十数,该怎么办呢?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方法。

三、留足时间空间,教会学生“学”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教会学生“学”。完成这个任务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一课中自学导航环节。(课件出示自学活动要求)

学习目标:学会用“四舍法”试商,会列竖式笔算。

(一)认真阅读书本P76例3,把例3的横式与竖式补充完整,组内核对答案:

(二)讨论交流:

1.例题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计算的呢?

2.课本上虚线方框里的竖式是什么意思?

3.怎么计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4.说说你在自学中的发现和遇到的问题,组长做好记录。

这个环节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通过学生讨论的形式,以记录讨论结果的方式呈现完整的试商方法,教给学生探索的方法。并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聚焦出这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试商。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把结果直接告诉学生,不如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是一种策略性知识,是一种隐性知识,在教学实践层面,容易被教师忽视,以至于教学过程中得不到真正落实。我在试教过程中就出现过这样的误区:计算课教学没什么要探究的地方,该怎么算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不断地练习加以巩固准是可以的。但在练习反馈中就一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从个体上理解算理,明确算法。这次新课程关注“学习方法”,表明新课程要改变原来过于强调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方法,并在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内化这些方法。所以我在“反思过程,加深理解”环节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竖式84÷21、430÷62,比一比,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在设计这一学习内容时,我着重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当小老师,充分地说算理和算法,内化为自己的实践行为。老师只是导师的角色,适时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与反思及时理解算理,梳理算法。学生经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理解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明确基本算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是天生就会的,当然需要教师在每堂课中培养。如自学导航环节中,我在巡视过程中,就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如果不加以点拨,学生自学起来可能会有困难。在巡视指导时注意:课堂巡视是我们在教学中惯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巡视过程中的重点是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学习状态,主要意图为参与学生交流、拓展学生思维、指导学生活动。是要有目的、有方法,也是要进行精心设计过的。一是当学生学习的顾问。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教师要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解答疑惑。二是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以合作伙伴角色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三是寻找典型案例。遇到创新性的答案和典型的错例,我会用手机投屏功能将它们记录下来进行展示分析。

【参考文献】

[1]肖爱芝.当代教育心理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过程与方法落实要素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农村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与方法之我见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关于全班同读一本课外书的阅读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探究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