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的“人本化”策略
2020-12-21罗敏
罗敏
【摘要】对教师实行“人本化”管理,应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位的学校教师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强调在管理中要尊重和重视人的本性,发挥人力的关键性作用,要切实做到尊重教师的人格,承认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坚信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首要资源,树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翁的观念。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发展;模式
一所学校教育质量如何,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要使教师真正做到安心工作、敬业奉献,单纯靠行政命令,检查督促,量化评比等一些传统的方式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学校的主人。对教师实行“人本化”管理,应是一种坚持以人为本位的学校教师管理模式,其基本理念就是强调在管理中要尊重和重视人的本性,发挥人力的关键性作用,要切实做到尊重教师的人格,承认教师具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坚信教师是学校管理中的首要资源,树立教师是学校主人翁的观念,努力引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让教师积极、主动地为学校的生存、发展贡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一、需要理解和尊重
营造一个互相理解和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理性管理中,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动的服从,难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在现代学校管理中,关心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取信于教师的理解与信任。学校管理者要十分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重视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信任,少一点误会和怨气。
尊重教师,学校管理者就要树立“以师为本”的思想。要让教师在学校事务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其实质就是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重大事情要交教代会研究通过,实行民主办学。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让教师表达心声,使信息沟通的渠道畅通,向民主管理要质量。
二、关注成长和发展
“人本化”教师管理理念有个重要标准,就是要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每个教师都是在实践经历中成长,教师除了加强自身修养,同样需要学校管理者的引导、激励、培养。学校领导要做到胸中有学校、心中有老师,要以“学校搭台,教师唱戏”为平台,多给教师提供学习、展示的机会,多多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学校应责无旁贷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教师感到更多的人文关怀,感到教书育人、工作学习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愿教、乐教”,而不是“苦教、厌教”。
学校管理者要鼓励教师善于挤时间学习,支持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高一级学历进修,创造条件以满足教师学习现代网络技术的需要,保证教师培养提高所需的经费。其次,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要发挥自身人格魅力的作用,既要当指挥者,更要当服务者,还是教师成长的评价者、促进者,生活上的知心朋友,努力使学校成为教师情感交流的港湾、事业成长的坚强后盾。
三、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学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相互发生积极的影响。对学校教师的管理过程,实质上也是学校全体成员之间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其实,大多数教师本没有存心要与学校领导过不去,他们从心底也希望能与学校领导和睦相处。之所以会产生各种隔阂,形成各种意见,主要是缺少彼此间的沟通、交流和谅解,结果大家都为这种紧张的关系而妨碍工作,影响教学。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领导要冷静对待,不急不躁,要以自己的公心和诚心去化解教师的对立情绪,这样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基础才能牢固。
学校管理者要努力使每位教师都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信任和关怀。对教师的婚、丧、嫁、娶、病,学校领导必须到场。在学校工作分配上力求做到人人有机会,充分考虑每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工作。对教师思想、生活方面的问题都想在前面、干在实处,特别是教师个人力量办不好的和办不了的事,学校都积极帮助做工作,以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学校要倡导同事间多一点关怀和爱护,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交流活动。学校领导要主动与教师交往、交流,做教师的知心朋友,同时也让教师了解领导的内心世界,彼此进行沟通和理解,從而成为知音。通过人际的正常交往、沟通和理解,教师就会怀着一种快乐的心情进行工作,人际的亲情、友好互助的平等合作精神就被升化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就被重视了,教师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个性的充分发展也得到了扩张。
综上所述,“人本化”管理是人文精神回归时代的召唤,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我们提倡“人本化”教师管理理论,并不是完全摒弃传统的科学的教师管理模式,只有将传统管理理论批判地吸收与继承,并将二者有机地融合,才能使教师管理向更高、更新、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恩鸿.教师管理的研究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9(17).
[2]曹文武.教师管理的人本回归[J].教师,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