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 由胡须到颜值

2020-12-21萧振鸣

北京纪事 2020年12期
关键词:胡子颜值鲁迅

萧振鸣

顏值,是网络时代的新词,鲁迅时代没有。酷,也许是从英文cool译借过来的,鲁迅时代也不这么用。这些新词说明了语言文字是随时代发展演进的社会现象,因为说“颜值”,世人已都能懂,也许更能引起年轻人阅读的兴趣。

胡须

鲁迅一生的照片很多,黄乔生先生编辑的《鲁迅影集》中共收入鲁迅照片114张。但只有一张“断发小照”是没有胡须的,拍摄时间是1903年。那时他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读书,才22岁,也许须发还不硬实,断发时连胡子也刮干净了。最初一张留胡子的照片摄于1909年的日本东京,那时他28岁。大约从这时起,鲁迅的胡子越来越浓密了,直到逝世的那一天,仍然留下一张有浓密胡子的遗像,以至于鲁迅遗容的石膏面膜上还沾上了几根鲁迅的胡须,那面膜现在就陈列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读者可以去验证,又黑又粗的。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所赐的东西不能丢,是孝顺的表现,这习俗从西周就有了。男人留胡须,似乎是一种成熟的标志,文化人士中留胡须的真是不少,蔡元培、李大钊、周作人等的标准像中胡须都是各有特色的。李大钊的照片上是个戴眼镜,留八字胡须的学者,遇害时年仅38岁。鲁迅说李大钊“椭圆的脸,细细的眼睛和胡子,蓝布袍,黑马褂,就时时出现在我的眼前,其间还隐约看见绞首台。”表达了他的悲痛之情。

鲁迅对胡须其实颇有研究。他有篇杂文《说胡须》,讲述了自己胡须的故事:

鲁迅从日本回家乡,在船上与船夫聊天。那时他的胡子两端是向上翘起的样式,那船夫以为他是外国人,夸他中国话讲得好。鲁迅解释说:“我是中国人,而且和你是同乡,怎么会……”船夫却哈哈大笑,说鲁迅真会讲笑话,搞得鲁迅挺无奈。后来又有一位“国粹家兼爱国者”骂他:“你怎么学日本人的样子,身体既矮小,胡子又这样……”鲁迅辩道:“可惜我那时还是一个不识世故的少年,所以就愤愤地争辩。第一,我的身体是本来只有这样高,并非故意设法用什么洋鬼子的机器压缩,使他变成矮小,希图冒充。第二,我的胡子,诚然和许多日本人的相同,然而我虽然没有研究过他们的胡须样式变迁史,但曾经见过几幅古人的画像,都不向上,只是向外,向下,和我们的国粹差不多。维新以后,可是翘起来了,那大约是学了德国式。你看威廉皇帝的胡须,不是上指眼梢,和鼻梁正作平行么?”总有人指责,总要辩解,于是鲁迅就听其自然生长了,“听其自然之后,胡子的两端就显出毗心现象来,于是也就和地面成为90度的直角。国粹家果然也不再说话,或者中国已经得救了罢。”胡子向下该没问题的吧,可是改革家们又出来指责了。有一天,鲁迅终于研究出胡须备受指责的原因,“知道那祸根全在两边的尖端上。于是取出镜子,剪刀,即刻剪成一平,使他既不上翘,也难拖下,如一个隶书的一字。”

鲁迅晚年说:“当我年青(轻)时,大家以胡须上翘者为洋气,下垂者为国粹,而不知这正是蒙古式,汉唐画像,须皆上翘。”鲁迅对那些对他的胡须变化好奇的人说:“总之我从此太平无事的一直到现在,所麻烦者,必须时常剪剪而已。”这“时常剪剪”的深意,表达了鲁迅的一种犀利的坚持。

时下蓄须的国人似乎又多了起来,书画界、影视界甚至文学界的大腕们有很多蓄须者,然而那蓄须的目的只有扮酷,去迎合那些有大叔控的粉丝们而已,殊不知,蓄须史也是有很多学问的。鲁迅的胡须,透出一种强烈的男人的大叔气质,真的很酷。

颜值

关于颜值,鲁迅也给一些外国名家作过评估:“托尔斯泰,伊孛生(按:通译伊卜生),罗丹都老了,尼采一脸凶相,勖本华尔(按:通译为叔本华)一脸苦相,淮尔特(按:通译王尔德)穿上他那审美的衣装的时候,已经有点呆相了,而罗曼罗兰似乎带点怪气,戈尔基(按:通译高尔基)又简直像一个流氓。”鲁迅一向不喜欢扮成葬花黛玉那样的小鲜肉,这大约是希望中国人成为一个强壮的民族吧。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件鲁迅穿过的长袍,结合鲁迅全身照来丈量,他的身高大约不足1.60米,然而肉身的小个子鲁迅并不妨碍他精神的高大。由鲁迅的颜值来评判、刻画鲁迅的形象,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民国国民,但他又是那么地不普通。

我们只是通过照片来看鲁迅的颜值,看看见过鲁迅的人怎样说吧:

日本仙台医专的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少年时学医的老师,他曾回忆鲁迅在日本读书时的情形:“周君身材不高,脸圆圆的,看上去人很聪明。记得那时周君的身体就不太好,脸色不是健康的血色。”这是有照片为证的。

作家章衣萍的夫人、女作家吴曙天有一天与孙伏园同去看鲁迅,她描述:“在一个很僻静的胡同里,我们到了鲁迅先生之居了。房门开了,出来一个比孙老头更老的老年人,然而大约也不过50岁左右罢,黄瘦脸庞,短胡子,然而举止很有神,我知道这就是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爱说笑话,然而他自己并不笑。周作人也爱说笑话,但他说笑话时自己也笑。这就是他哥俩说笑话时的分别。”

鲁迅老友林语堂说鲁迅:“他机警的短评,一针见血,谁也写不过他。平常身穿白短衫、布鞋,头发剪平,浓厚的黑胡子,粗硬盖满了上唇。一口牙齿,给香烟熏得暗黄。衣冠是不整的,永远没有看过他穿西装。颧高,脸瘦,一头黑发黑胡子,看来就像望平街一位平常烟客。许广平女士爱他,是爱他的思想文字,绝不会爱他那副骨相。”

鲁迅夫人许广平第一次听鲁迅讲课,得到的第一印象是:“突然,一个黑影子投进教室来了。首先惹人注意的便是他那大约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直的竖着,真当得‘怒发冲冠的一个‘冲字。”一向以为这句话有点夸大,看到了这,也就恍然大悟了。“褪色的暗绿夹袍,褪色的黑马褂,差不多打成一片。手弯上、衣身上的许多补丁,则炫着异样的新鲜色彩,好似特制的花纹。皮鞋的四周也满是补丁。人又鹘落,常从讲坛上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丁,也掩盖不住了。一句话说完:一团的黑。那补丁呢,就是黑夜的星星,特别熠耀人眼。小姐们哗笑了!”

1926年作家白薇在日本读了鲁迅的《呐喊》,她说:“我读了才惊知中國有一位文才鲁迅,在我的幻想中,以为他是矫健及俏皮的青年。不久我回到广州,郁达夫先生对我说:‘鲁迅是中国唯一的美少年。”

1932年11月,鲁迅赴北平探母,北方“左联”成员王志之曾邀请鲁迅去北平师范大学演讲,他回忆初见鲁迅的情形:“我被高度震慑住了,当前的一切都很模糊,我只恍惚感到当前坐着那位老头子灰黑色的头发是那样凌乱,好像刚从牢里放出来,浓密的眉毛和胡须好像在很活跃地耸动,显得有深厚的涵蓄,我想到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生的经验和富贵的智慧潜藏在里面。”

英国作家萧伯纳访问上海时见到鲁迅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鲁迅幽默地答道:“我老了会更漂亮。”看来,鲁迅对自己的颜值信心满满。

鲁迅好友曹聚仁在他写的《鲁迅传》中说:“鲁迅的样儿,看起来并不看样伟大,有几件小事,可以证明。有一回,鲁迅碰到一个人,贸贸然问道:‘那种特货是哪儿买的?他的脸庞很削瘦,看起来好似烟鬼,所以会有这样有趣的误会的。又有一回,他到上海的南京路外滩惠中旅馆去看一位外国朋友(好像是史沫特莱);他走进电梯去,那开电梯的简直不理他,要他走出去,从后面的扶梯走上去。看样子,他是跟苦工差不多的。”

马幼渔的女儿马珏(1930年代,马幼渔任北大教授,女儿也在北大念书),写她初次见鲁迅的印象:“鲁迅这人,我是没有看见过的,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子,在我想来,大概和小孩子差不多,一定很爱和小孩子在一起的。不过我又听说他是老头儿,很大年纪的。爱漂亮吗?大概爱穿漂亮西服罢;分头罢,却不一定,但是要穿西服,当然是分头了。我想他一定是这么一个人,不会错误。”后来鲁迅到她家去了,她从玻璃窗外一看,只见一个瘦瘦的人,脸也不漂亮,不是分头,也不是平头。她父亲叫她去见见鲁迅,她看他穿了一件灰青长衫,一双破皮鞋,又老又呆板,她觉得很奇怪,她说:“鲁迅先生,我倒想不到是这么一个不爱收拾的人;他手里总是拿着一个烟卷,好象脑筋里时时刻刻在那儿想什么似的。我心里不住地想,总不以为他是鲁迅,因为脑子里已经存在了鲁迅是一个小孩似的老头儿,现在看了他竟是一个老头儿似的老头,所以很不相信。这时,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只看着他吃东西,看来牙也不受使唤的,嚼起来是很费力的。”那时,鲁迅还不到50岁,却已显得十分衰老了。

你的样子

萧红去看望鲁迅,说:“周先生,我的衣服漂亮不漂亮?”

鲁迅答:“不大漂亮。”又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又说:“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鲁迅有极高的审美力,一生喜爱美术,晚年倡导新兴木刻,审美,鲁迅是行家。对自己的样子,他实际上是很重视的。他从日本归国后,从事老师、公务员等工作,着装上也是非常在意的。身上有时穿西装,有时穿灰布长袍。冬天是灰布棉袍,春秋是灰布夹袍,初夏是灰布大褂,夏天是白色竹布或洋布大褂。裤子基本上是西裤,这比当时中式的裤子方便且利落。在绍兴做学监时还常拿一根手杖。下雨时使用的雨伞是新式的布伞而不是当时通用的油纸伞。皮鞋是黑色无带的,穿脱方便。在北京时常到前门外青云阁或内联升买布鞋穿,鲁迅常走路,老北京的千层底布鞋很适合他。鲁迅在上海时常穿的是一双胶底球鞋,可能是因为走路舒适的缘故吧。鲁迅一生的着装都很俭朴,大都是灰色系,从他一生的照片看,是民国时期典型的帅男,至今仍有震撼力。

鲁迅的一首《无题》诗是对自我的一篇描述。“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旧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民国以来,跨时最长、流传最广泛的影像恐怕就是鲁迅了。鲁迅之后的美术家,其中特别是版画家、油画家、雕塑家,几乎都创作过鲁迅的形象。但不同时期的鲁迅形象又各有不同,染着时代的痕迹。艺术创作要体现艺术家眼中的形象,于是鲁迅的形象就大有不同。比如雕塑,鲁迅最早的雕塑应该是鲁迅去世时日本雕塑家奥田杏花从鲁迅遗容上直接翻制的。面膜上的鲁迅遗容,削瘦、苍老,然而虽然是躺着,仍是一副高昂着的模样,似乎在说:“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都不宽恕。”中国的许多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张松鹤等,直到现在的雕塑家吴为山都雕塑过各种形态的鲁迅像。版画中的鲁迅形象就更多了,因为他是中国现代版画的倡导者、先驱者。横眉的、立目的、拿笔的、拿枪的、微笑的、思考的,百态千姿,一万个人心中就会有一万种鲁迅的形象,这都源于鲁迅一生留下的写真照片、美术家们塑造的美术形象以及人们阅读鲁迅时产生的审美反映,这就是鲁迅颜值的魅力所在。影视、网络的发达,引发着粉丝们对明星偶像颜值的关注,美的、丑的,都可以是人们茶中饭后的谈资。鲁迅的样子,真的长得很特别,用现在的话来说,的确可以靠脸吃饭的那一种,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中华帅老头。陈丹青说:“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意思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陈丹青没有亲眼见过鲁迅,他是从照片和鲁迅著作中读出来的。

鲁迅离世80多年了。关于死后,鲁迅的本意是:“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然而鲁迅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的符号,始终搅动着中国文化各个领域的波澜。借用罗大佑的一句歌词作结尾:“不明白的是为何人世间总不能溶解你的样子。”鲁迅的样子:酷!

猜你喜欢

胡子颜值鲁迅
胡子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颜值何过之有
鲁迅《自嘲》句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