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报勾陈:烽烟滚滚唱英雄

2020-12-21彭援军

北京纪事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刊号志愿军报纸

彭援军

正值抗美援朝70周年,这一气壮山河的凯歌,应该永载史册,无独有偶,在集报圈、红藏界内外,都有有关收藏《志愿军》报的故事。

街边捡漏,“朝鲜停战协议”

原武警总部大校、中国报协集报分会顾问、家住北京西城区展览路武警宿舍的王选源,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收集各种军报,多达数百种,其中志愿军团师级以上自办的志愿军报达十数种,志愿军司令部主办的《志愿军》报多期,其中最珍贵的是,套红版的、刊登《朝鲜停战协议》的那一期报纸。

王老为何对收藏军报情有独钟?笔者采访得知,王选源早年曾担任《华北解放军》杂志主编,改革开放后,曾在西藏军区司令部见到了自己编过的《华北解放军》,感到格外亲切。他还担任过原中苏边界新疆段谈判代表团团长。王老退休前在武警总部政治部工作,可以接触到大量军内报纸,同时他又接触到了北京的几位集报大家,这样他便把收集军报作为重点集报专题。军事博物馆和部队军史部门的同志都曾到他家查找所需资料。采访中,王老讲到一件有趣的集报轶事。20年前的一个夏天,王选源头顶烈日骑着自行车去北京展览馆一带办事,途中猛然发现前面有个蹬三轮车的人拉着半车旧报纸在马路上急驰,王选源蹬车紧紧跟了上去,他一边骑车一边歪着头观察着三轮车上的旧报纸,王选源看到在捆扎的旧报纸里,有一摞发黄的老报纸格外扎眼。他马上意识到,今天可碰到捡漏的机会了。他把收废品的人喊停下来,说明原委。在一个树荫底下,王选源打开那个报纸捆儿,抽出那摞泛黄老报纸对收废品的人说:“这十几份旧报纸我要了。”收废品的人说:“那行,您给50块钱吧。”一手钱一手报,成交。回到家里,王选源打开这些旧报纸逐张细阅,发现这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志愿军》报,而且,其中一份,便是那份刊登《朝鲜停战协议》的传家宝。王老说,我大伯就是当时守卫板门店中美朝谈判地点的志愿军见证人。

创刊号的由来

8年前,30多岁的武汉红色收藏家姜小平,首次公开他收藏的抗美援朝“压箱底”宝贝——《志愿军》报创刊号和《志愿军》前40期报纸装订本,并向记者讲述了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姜小平说:“这些报纸是2011年,他从山东一位志愿军后代那里得到的。原收藏者的父亲是志愿军12军一位团长的通信员,在朝鲜战场受伤转业时,他对团长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得到一套完整的《志愿军》报,团长答应了他的请求。多年历经风雨,他的许多证书都遗失了,唯保存下来的就是这套报纸。

记者看到,这套老报纸已经泛黄,但收藏很完好。第一份是《志愿军》的创刊号,头版刊有“我军三次战役歼敌六万余人”的消息,创刊号是一张报纸诞生的首份报纸,收藏和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像《志愿军》报这样存世量极少的军内战地老报纸,就更为珍贵,其创刊号则更是凤毛麟角,是难得一见的革命文物。

姜小平不但集报,而且研报,据他考证,《志愿军》报是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我军第一份在朝鲜出版的军队内部报纸,于1951年l月15日创刊,报头《志愿军》由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题写,由“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部批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出版。《志愿军》报为4开4版,有时出8个版,平均每月出版8期左右,每周2期。其间也有号外、画页专版、文化美术作品等专门版面。其发行范围仅为志愿军各参战部队,属于军队内部发行的战地报。由于大多都损毁在朝鲜战场了,能保留下来的《志愿军》报非常稀少,尤为珍贵。《志愿军》报报道的内容除了社论、国内消息外,还经常刊登短小的通讯和各种参考资料。从1951年l月15日创刊,到1958年10月28日终刊,8年共出版了700余期。

记者看到,这套珍贵的《志愿军》报刊登了《英雄杨根思永垂不朽》《爱民模范罗盛教》《伟大的战士邱少云》《祖国的好儿子黄继光》等数十篇著名通讯。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都是最早由《志愿军》报进行报道,然后才在国内报刊转载,或由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进行再次采访报道而传遍千家万户,传遍五洲四海的。

《志愿軍》报第2期,除刊有《英雄杨根思永垂不朽》一文外,还刊登了周巍峙创作的歌曲《打败美帝野心狼》。“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歌词,源自志愿军炮兵1师第26团5连指导员麻扶摇于1950年写的一首战地打油诗。作曲家周巍峙为这首诗谱了曲,歌名为《打败美帝野心狼》。后来,作曲者又将歌名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首次刊登于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第一版。该曲于1954年3月在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举办的“三年来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获得一等奖。

笔者所熟识的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姜小平是四川自贡人,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他从小受到当村干部的父亲影响,喜欢上红色题材的旧报刊收藏。2001年,大学毕业后,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的姜小平被公司派到武汉工作,业余倾其财力与精力大量收集购买红色珍品,尤其喜欢收藏报刊创刊号,《人民画报》《新华月报》《人民文学》《集邮》等著名刊物创刊号,均可在他的收藏专柜中找到踪影。目前,他已收藏书报刊红色典籍万份以上,其中包括最早的毛泽东个人传记,最早的周恩来和邓颖超个人传记,以及最早的恽代英、项英、贺龙传记,最早客观报道南昌起义主要过程的文献,国统区首次公开刊登的邓小平照片等,被收藏界誉为“最年轻的红色收藏家”。

代理主编,《英雄儿女》与65军

笔者偶然得知,在中国书法界“南有林散之,北有林鹏”之称的林鹏老先生,当年曾担任过志愿军65军报社代理主编。笔者在80年代曾与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主席的林鹏有过交往,知道他家住在省政府旁边的家属大院。前年笔者去太原出差,托山西文联老领导从中牵线,欲与林鹏见面采访这段往事。本来,年老体弱的林鹏一般是不见客的,但因有省文联老领导这层关系,笔者如愿见到了91岁的林鹏老先生,这位当年的小八路对往事记忆犹新。

他是河北易县人,1941年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13岁的林鹏参加革命,在“风潇潇兮,易水寒”的地方打日本。林鹏回忆说,他所在的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有八路军独立第1师,其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独立团,再前身是红1军团1师,再往前推是红军的一个军。

抗战胜利后,林鹏随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部队先后参加了平津战役和太原战役。宁夏和平解放后,整编为65军的军机关还兼着宁夏军区机关。解放战争中65军共歼敌十几万人,还出了一个叫吕顺保的“带兵模范”,是著名的战斗英雄。1951年2月,林鹏随第65军入朝作战,赶上了第5次战役,他们担任右翼突击集团实施战役迂回。全军数万人马集结在临津江南岸的狭小地带,遭敌军航空兵和炮兵的狂轰乱炸,伤亡惨重。在阵地战阶段担任守卫开城的重要任务。著名作家巴金在65军第194师体验生活,创作了小说《团圆》,后被改编为家喻户晓的电影《英雄儿女》。在65军期间,林鹏短暂担任过65军军报代理主编,编辑发表了不少的战地通讯。他说:“当时基层连队、师团机关,方方面面的干部战士都踊跃投稿,小报是油印的,不定期,报头是我自己写的美术字,小报在部队中大受欢迎,起到了鼓舞士气、记录历史的作用。可是,我干这舞文弄墨的事,实属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

1953年9月,林鹏随65军调防回国,驻扎在河北张家口。1958年,65军的第195师改编为特种工程指挥部建筑53师,进军罗布泊,担负艰苦的核试验和导弹靶场建设任务。1981年9月,邓小平检阅的那场华北军事大演习,就有65军参加。

猜你喜欢

创刊号志愿军报纸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青年》杂志创刊号封面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初航》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
《孙子学刊》创刊号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