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者”的职教科研道路任重道远

2020-12-21韩冉冉唐芙蓉

职教通讯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想者职业教育

韩冉冉 唐芙蓉

摘 要: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我国把巨大的人口数量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要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从根本上就是要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水平,进行科研并且进行有意义的教育思想研究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努力争当有思想、会思想,更要成为主动寻找思想的“思想者”,构建能够进行真正有意义研究的职教师资队伍,以此提高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并且促进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思想者”;职业教育;科研道路

作者简介:韩冉冉,女,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唐芙蓉,女,苏州大学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10-0036-05

职教发展,科研先行,但目前我国的职教科研力量与普通教育相比还很薄弱,不能够提供有效的理论以及实践去支撑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上海教科院马树超研究员就曾这样说过:“如果说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薄弱环节,那科研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1]科研薄弱的背后反映的是我们的教师水平需要亟待提高的现状。难道是我们发表的论文不多吗,是我们出版的专著太少吗?恐怕也非尽然,因为我们追求的并非是表面上的数量而是根本上的质量。我们的研究要能够为职教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解决思路,要研究到点上;而不是为了发表而发表进行一些所谓的空洞研究,但却没有实际解决问题的价值。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是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类型教育,所以研究者不能就教育论教育,要跳出教育的圈子,与当地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大环境的社会文化、产业、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相结合,这就需要研究者做一个时时刻刻进行思考的“思想者”,结合当下,归于实践,使研究成果具有实际意义和价值,从而真正做到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雪中送炭或锦上添花。

一、“思想”在研究中的价值及现状

教育学术研究的重要特征在于它的思想性。思想的存在对于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向性,能发挥很大的作用。职教教师不仅要深入搜集思考已有的研究成果,还要结合所属的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的体验实践得出看法、建构思想,成为终身的“思想者”。

(一)“思想”在研究中的价值

思想是进行任何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支撑,对于较为薄弱的职业教育而言更不例外,思想是职业教育研究的生命力。“思想者”是学界对广大教育研究者的最大期望。职教研究者要想变得强大就要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并形成自身的思想,这样才会使科研有动力前行。

思想的碰撞能激发出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能促使人进行反思,为新理论的提出、方法论的构建奠定基础,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更优发展,使职业教育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美好愿景。教育研究的生命力在于思想,职教科研之路亦需要思想的引导。

从职教科研的发展推动着职业教育向更为长远的前方发展来看,思想的加入更能促进这美好愿景的达成,我们身为教师需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另辟蹊径,开拓一条有价值的思想道路,这样才能促使我国的职教科研与思想相辅相成,与经典齐肩并行。要进行有意义的研究,就意味着我们必须突破已成的思想框架,在不断的批判中、反思中,思想才能长久屹立于世。

(二)“思想”在研究中的现状

中国教育研究中思想的“贫困”是一大突出特点[3],职教科研更是如此。很多刊文的思想很浅、研究不深,或者是别人思想的“搬运工”,都是别人思想的二次使用,而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少之又少。曾有人言,有很多研究者在文章行文之初并没有深入地对存在的教育问题进行科学的研究,然而却在末尾写下许多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策略”。人们难免会提出批判和质疑:这种所谓的“研究”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吗?所以,思想关乎未来职业教育研究的希望,职业教育的研究者首先应该是一位思想者。

二、教师与“思想者”

思想也有利弊之分,“有意义的”思想是我们职教教师所需要的,它必须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遵循自身的研究传统以及结合时代的需要。正如吴康宁教授也说的:“为何人要寻找思想,那是因为在实践的道路上遇到问题并企图解决问题的需要。”[2]这也说明寻找思想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并且人们对于问题的认识也会成为所要寻找的思想的一种来源和基础。所以,在做科研中对于思想的寻找是有目的性的,不是思想者的被动服从过程,而是基于自身对问题的需要而有选择的过程,这也是一种思想的重新建构、创生,焕发新的生命力的过程。

每一个真正的“研究者”都应当首先是思想者,应当首先尊重自己的思想权利,首先珍惜自己的思想欲求,首先相信自己的思想能力,首先重视自己的已有思想基础[3]。惟有思想的努力首先投向研究者的自身感悟,新的思想才能更多地诞生,中国教育实践也才有可能期盼到更多的福音,而这也是中国教育研究能对世界教育研究真正有所贡献之可能性所在。身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的思想能力,珍惜自身的思想欲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思想,才能为建设进行真正有意义研究的职教师资队伍出一份力,以此提高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并且促进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

三、提升职教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及策略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而骨干教师、卓越教师及教育家型教师的培养,均离不开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4]。因此,对于职教教师来说,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势在必行。

(一)职教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分析

1.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身为一名职业教育教师,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将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在国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教师既要做传授知识的人,也要做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人,两者之间的衔接与转化就要依靠学术科研工作来推动和完成;同时,科研对其自身专业化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得到保证?学生的课堂效率如何提高?课堂应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教师如何去开展创造性的教学?……这些教育教学的创新工作都需要借助教学科研来得到答案。优质的科研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效果有所保证,这也是教师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的重要标志。同时,学术科研在当今校内教师的评职称、升职加薪、年终绩效等方面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不论从哪方面来说,教师都需要积极地去开展科研工作,只有在科研中不断地去实践、反思、实践、再反思,然后不断探索与创新,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2.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上海教科院马树超研究员在一次校长联席会上提出的如何打造优质高职院校的十大标准中就明确包含了“科研成果转化高水平”这一项重要内容。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担负着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使命。从职业学校层面来看,提升其科研成果转化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的主要承担者就是职业学校的教师,其科研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质量。学校通过科研质量的提升去带动学校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就意味着课堂先进性与科学性的提升,教师将专业前沿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引入融合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间接地培養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科研思维,从而促进优质课堂的质量建设。[5]因此,科研工作是学校能够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必经之路,它有利于促进学科和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手段和教学内容,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3.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职教政策,如《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都提到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张。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存在着和企业、行业所需要的的人才技能标准不符的现象,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与职业院校招生难形成强烈反差等问题。面对这些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职校教师可以从多维视角进行相关研究,既可研究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如何相互适应等外部规律,也可从教育体制、教学结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方法等内部规律层面上进行研究[6]。总之,职校教师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只有不断提升其科研能力,在理论与实践中鼓励其大力开展科研工作,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才能真正贯彻国家职教政策,将国家所提倡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二)职教教师科研的思想提升策略

1.提高科研的意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张健教授曾说过:“科研意识就是对科研的纠结度,是一种指向科研的积极的心向。”[7]而我们目前的状况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进行科研的意识,仍处在对科研工作的消极反应或者被动应付的层面,如存在“教育科研神秘观”“教育科研无用论”等错误的观念与意识;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等,这些都进一步削弱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作为一名未来的职教教师,该如何树立强烈的科研意识呢?一是时时刻刻保持思考。一个有科研意识的人,他的思想是与科研融合在一起的,无论是阅读、教学、做事、学习等都能联系科研进行思考,因而他们总能不断地发现科研的材料,并善于将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融入到科研中,进一步催生科研的创新与成果。二是要能够调动自己进入角色和状态并付诸行动。就阅读而言,我们要做一个有科研意识的阅读者,即必须要带着明确目的的去阅读。首先,不要全盘跟着别人的思想走,哪怕是专家、权威或业界名流等,我们要学会保持批判的态度去看待问题,去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其次,要学会并善于运用迁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迁移意识,努力建构阅读的材料与科研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思考去找到新的突破口与切入点。三是要时刻秉承自身的科研思想。只有这样,我们在阅读他人的文章时才能做到“为文而读,为文而思,为文而备”;在写自己的科研文章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2.注重科研的积累。科研的积累实质上也是一种科研思想的积累。职教科研的积累是根据研究主体对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条件等所需要的材料进行思想升华的必要途径。职教科研从表面看是能力、智慧、内涵建设的一种体现,但其最基本的还是得落实于材料的积累,只有通过多多益善的积累,在积累中进行材料的比较,进行观点的提炼与分析,才能有进一步的科研成效。

对于职教科研积累,这里主要推荐三种常用的方法:一是笔记积累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积累法看似老生常谈,实则仍是一种比较重要比较实用的积累方法。二是多元积累法。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在科研积累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单方面的积累,需要将眼界放宽,思路放广,注重多元化的积累与布局。三是语言的积累。科研是离不开运用语言工具完成文字定型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注重语言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多去积累那些能够抓住人眼球、比较新颖的词藻与话语[7]。

3.保证科研的时间。科研是需要时间保障的,而目前职教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较大,在教学之余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进行科研,所以保证其有足够的科研时间才能顺利地开展科研任务。第一,学校要给予教师一定的科研时间保障,提高科研标准,并对重大科研项目立项给予资金奖励,鼓励教师积极投身科研事业,并且要把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遵循规律,相辅相成。第二,教师要热爱科研,合理地分配和管理科研时间。勿以忙闲论科研,科研的时间最终还是取决于自我时间的分配与调节,我们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时间,并且找准研究方向与明确研究目标,提高效率,发掘有意义的思想,从而进行有意义的研究。

4.豐富科研的思想。科研的生命在于思想,没有思想的科研就好比一潭死水。思想的重要性在于:第一,思想是动态的、前进的、发展的。科研有了思想的贯穿,才能构建新旧材料之间的联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思想是指导实践的基础。我们要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思考,形成一个由思想到实践再到思想的循环,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从表面到深刻,这是一个思想不断指导并推动实践的过程。第三,思想是迸发出灵感的源泉。过于贫乏、薄弱的思想使我们的研究只能是照搬照抄,毫无创新可言。要想做出有价值的研究,就要进行思想的碰撞,擦出思想的火花,不停地磨砺与创新。我们常常感慨自己搞科研、写文章力不从心,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思想或者思想贫乏肤浅。

教师要实现思想的富裕,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要重视阅读发现。对科研来说,阅读是一个寻找和发现的过程,我们要善于在阅读中捕捉到那些昙花一现般的灵感。二要善于反思总结,对于我们捕捉到的灵感与发现进行总结,去分析它们之间有无联系,有无异同,有无普遍性与特殊性,从而进一步去思考其有无延伸处、创新处,这样就会有利于我们灵感的迸发与创新思想的衍生。三要善写和会写。写作是记录科研过程,传播科研成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升其科研能力的必经之路。有很多人认为写作其实就是靠记忆、背诵出来的,其实不然,真正有质量的写作往往都是靠多写、多练,经过一遍一遍修改出来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怕写,要勇于去尝试,不断去磨炼,因为提升写作能力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多写多练,才能善写、会写。

5.理论与实践并存。杨金土先生曾说过:“投身于职业教育,在潜心于教育实践的同时 ,必须以宽宏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不懈地进行理论思考和科学探索。”[8]这句话就充分说明了在职教科研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存。教师应将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积累教育科研方法,从而去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思考和科学的探索,才能真正把握科研的方向,使科研有价值、有意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不仅能使教师认识到科研与教学活动的密切关系,还能突出科研的实践性,这正是我们从事科研的目的所在。

科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力量,科研之路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构建一支有“思想”的职教教师队伍,每位教师都要基于实践、不断积累、勇于批判,从而提高思想意识并追求更高的思想水平。话语权的获得与自身的科研水平息息相关,我们要适应国情,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中,解放自身,并不断地对外界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进行有意义的研究,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树超.发挥科研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先导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1(19):44-46.

[2]吴康宁.“有意义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由教育学界“尊奉”西方话语的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5):19-23.

[3]任永则.思想的贫困与教育研究者思想生产的思考[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15(3):1-5.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Z].2018-01-20.

[5]陈杨.关于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96.

[6]徐波锋.职业教育科研的应然探讨与实验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3(29):39-40.

[7]张健.如何提升我们的科研能力[R/OL].[2020-06-07]. https://mbd.baidu.com/ma/s/HhsXnfCZ.

[8]杨金土.加强职教科研队伍建设推动职教科研水平提高[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7):28-30.

[责任编辑    秦   涛]

"Thinker" Has a Long Way to Go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HAN Ranran, TANG Furong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motes our country to transform the huge population into a strong human resource advantag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eaningful educational thought research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eachers should strive to be thought-provoking and capable of thinking, and they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find "thinkers" of ideas, and build a team of vocational teachers who can carry out meaningful research,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ed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think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猜你喜欢

思想者职业教育
思想者
思想者与洞见
论“思想者”李敖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看一眼“思想者”,你也会变得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