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价值引领的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策略
2020-12-21丁超
丁超
【摘 要】本文以“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教学为例,论述“政治认同”价值引领的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策略:立足教材,向生活延展,整合政治认同资源;根据教材思维逻辑,切合时代和学情,提炼政治教学主题;契合主题,选择鲜活的情境素材,创设主题教学情境;细化分解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优化主题教学活动;结合主题写信,开展实践活动,组织课后课程实践。
【关键词】高中政治 政治认同 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6-0143-03
新课程改革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品质等作为学科教学的基本任务。政治认同作为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它直接体现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这就需要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坚持“政治认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围绕有意义的主题展开学习,发挥主题在政治学习中的统摄作用,将学生“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落实到政治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中坚持“政治认同”,既需要尊重主题式教学的一般特点,又应坚持“政治认同”价值导向。本文以“坚持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教学为例,阐述“政治认同”价值引领的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实践和策略选择。
一、立足教材,向生活延展,整合政治认同资源
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中坚持“政治认同”价值引领,需要强化资源意识,根据“政治认同”价值诉求,挖掘、收集并整合政治认同资源,从而使政治主题式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走向丰富,使政治认同能够在主题式教学中得到落实。一般来说,政治认同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渠道:一是立足教材。教材是政治主题式教学中政治认同资源的主要来源,也是实施政治教学的载体。教师要将政治认同资源挖掘的立足点放在教材上,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从而提炼出政治认同资源。二是向生活延展。生活是政治主题式教学中政治认同资源的活水源泉,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拓宽资源视野,放眼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具有时代感、典型性的政治认同资源,从而形成立体化的政治教学资源,落实“政治认同”素养。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从教材编排来看,主要借助实例来阐述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并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最后阐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因此,本课从政治理论角度分析,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重要内容;从本节课内容分析,主题相对集中,紧扣“国家利益”大主题,便于实施主题式教学。
鉴于本课教材编排特点,政治认同资源的挖掘既立足教材,又进行适度的延展。第一板块“国际交往剪影”和第二板块“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提供的资源采取保留的做法,并在坚持教材板块资源为主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的时事资源进行适度拓展,从而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影响力,并深化学生对“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认识,以达到增强学生政治认同的目的。教材第三框“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资源可以采用简略处理的方法,着重结合当前领土问题、国家统一问题和中美关系等热门话题进行有效的资源拓展,从而借助富有时代感的资源,突出政治认同价值引领。
二、根據教材思维逻辑,切合时代和学情,提炼政治教学主题
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借助有意义的主题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从而使碎片化的知识得以系统化,使学生通过系统化的学习增强政治认同感。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的需要,合理地提炼出适切的政治教学主题,使主题式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并落实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如何提炼主题,需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和逻辑框架,并切合时代和学情实际。
(一)根据教材思维逻辑提炼主题
教材是政治教学的载体,教材编排时一般会体现出鲜明的逻辑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知识的逻辑。“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主要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国际交往剪影”“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教材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呢?教师可以从国际视野入手,先运用感性材料引出话题,再从感性的材料中提炼政治理论,引导学生了解国际交往的内容和形式、国家间合作和冲突的决定性因素,最后从国际进入国内,从实践层面提出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从这一思维逻辑分析,教师可以提炼出两个关键性词汇:国际交往、国家利益。
(二)切合时代和学情提炼主题
信息化时代,高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更加喜欢关注新奇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提炼政治教学主题时要切合时代,利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主题式学习的兴趣。在提炼出“国际交往”和“国家利益”两个核心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炼出“国际交往和国家利益”主题,引导学生围绕“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三个层面展开学习。这样不仅抓住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且也使主题式教学内容更加集中,使政治知识和理论基于主题的统摄之下,学生通过系统性学习,将在政治理论指引下进一步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三、契合主题,选择鲜活的情境素材,创设主题教学情境
主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形成开放式教学理念,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起来,从而使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得以聚合,扩大主题式教学实际效果,有效落实政治认同素养培养。主题式教学与情境教学法的融合就是一个较好的途径,在实施主题式教学时教师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利用情境直观、感性等优势,将学生快速地吸引到主题式教学中。创设主题式教学情境,首先要契合主题,其次要选择鲜活的情境素材。
(一)契合主题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实施政治主题式教学的一种手段,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辅助方法,要体现出工具性。因此,情境要服务于主题式教学的需要,始终保持与主题的高度黏合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提炼的主题是“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如果再进行浓缩可以具化到“国”,因此,情境的创设要紧扣“国家”这一话题,最好能够涵盖主题所体现出的三层思维逻辑,即“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样,创设的情境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选择鲜活的情境素材
主题式教学情境创设离不开情境素材,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更好地提高情境感染力和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基于中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这一认知特点,选择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的素材,从而提高情境素材的黏合度。“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情境素材的选择可以从中美一直以来的贸易战取材,引导学生探究中美之间贸易战冲突背后的原因,从而使学生了解到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也可以从新冠肺炎疫情取材,分析西方一些国家攻击他国的深层原因等,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
四、细化分解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优化主题教学活动
“政治认同”价值引领下,政治主题式教学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教师应根据主题和知识体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完成对主题的分解,并借助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实现。只有对主题进行细化分解,才能将政治教学推向深入;只有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一)主题的细化分解
细化分解主题是基于教学内容的思维逻辑,引导学生在子主题的引领下由表及内、由浅入深,再借助子主题的聚合达到主题式教学的最终目标。“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主题式教学主要围绕“中美贸易战”话题开展主题教学,围绕这一话题,可以设计以下四个子主题:子主题一,中美贸易战之现象;子主题二,中美贸易战之原因;子主题三,中美贸易战对错之辩;子主题四,中美贸易战之中国态度。围绕子主题一,引导学生在贸易战现象过程中了解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从现象进行理论建构;围绕子主题二,引导学生在探寻贸易战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围绕子主题三,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观”,避免片面性认识;围绕子主题四,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指导实践。在子主题聚合过程中,培育学生政治认同。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政治主题式教学活动形式直接体现出教师教学智慧,也关系到主题式教学的实效性,单一化的教学活动形式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疲劳,多样化的活动则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坚持国家利益至高无上”围绕四个子主题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活动形式。
围绕子主题一“中美贸易战之现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按照时间主线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中美贸易之争,感受中美关系的复杂性,通过数据使学生获得系统性认识,并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围绕子主题二“中美贸易战之原因”,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广泛地收集数据,并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个小组指派一人结合小组学习成果,模仿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探寻中美贸易战之原因,从理论层面建构国际关系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由于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围绕子主题三“中美贸易战对错之辩”,教师采用辩论赛的形式,将学生分为中国、美国两方,分别阐述两国的立场。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美国维护国家利益没有错,但是美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时侵害中国利益的做法是不当的,国际关系的形成要以追求“互惠共赢”的国家利益立场,并集合辩论,探讨党中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见。
围绕子主题四“中美贸易战之中国态度”,教师结合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围绕这一子主题撰写简短的演讲稿,并在演讲稿中运用本课所学理论阐述中国态度和中国立场,坚定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感。结合演讲比赛,教师还可以有机地融入“献计策”的任务要求,将如何捍卫国际利益作为演讲的一个重要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较好地达成了子主题活动任务,也实现对总主题的有力支持。
五、結合主题写信,开展实践活动,组织课后课程实践
“政治认同”价值引领下,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要基于理论向实践转变的需要,组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相应的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实现政治认同感的内化,并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并用实际行动践行“政治认同”。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比较多,在组织课后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可行性,便于学生操作,同时又达到课程实践的目的。鉴于高中阶段学生课后学习时间有限,适宜采用书面化的实践活动形式,可以采用写信、调查报告等形式。
(一)结合主题写信,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建构
主题式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对所学的知识、政治理论等进行梳理,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从而借助书面表达的形式进行理论层面的沉淀,但是又不局限于理论建构,应基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开展活动。
“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可以结合主题式教学组织学生课后写一封信,题目为“致美国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学生在信中运用本课所学的政治理论,就中美贸易战、中美关系改善两大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中美贸易战”,既要阐明中国立场,又要指出当前美国在维护国家利益中出现的偏差;围绕“中美关系改善”,表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态度,希望在尊重彼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基于中美人民的共同诉求,提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些做法。
(二)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对主题式教学的有效延展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内化政治理论,而且密切联系实际,可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培养运用政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政治认同”素养培养落实到行动中。实践活动可分为课后实践活动和网络实践活动。
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与学生社团、兴趣小组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组织的优势,扩大主题式教学的影响力。“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的主题式教学可以结合文艺社团,组织学生围绕主题教学内容编写政治课本剧,使文艺社团活动和时事政治活动有机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扩大“政治认同感”。
信息化时代,教育环境被重构,高中政治教师要转变学科教学思维,合理地运用互联网优势,引导学生开展网络探讨活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地收集信息数据,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探讨,克服课堂时间不足。同时,网络交流活动也能够引发广大范围的交互,扩大主题教学效果。
总之,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需要坚持“政治认同”价值引领,发挥主题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优势。高中政治主题式教学是一门教育艺术,需要深化实践探索,付诸教师匠心,做到常教常新。
【参考文献】
[1]孙一鸣.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以主题式教学为视角[D].扬州:扬州大学,2018.
[2]莫娟霞.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11).
[3]包 铎.基于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高中政治课堂研究[J].教书育人,2019(8).
[4]吴鹏飞.基于以“主题式”教学策略破解高中政治教学“碎片化”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作者简介】丁 超(1977— ),男,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责编 刘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