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分层作业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12-21吴大挺许丽施
吴大挺 许丽施
[摘 要]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作业模式的弊端抑制学生的自主發展。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自主分层作业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对作业的需求,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励和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初中化学自主分层作业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具体操作,发挥了自主分层作业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作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自主分层作业;层次化;多元化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与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课堂教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课堂上逐渐走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业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叉的联系点,是师生情感交流与沟通互动的主要平台,对激励与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重视,大部分教师固守传统作业模式,作业量多且机械重复,作业内容枯燥、形式僵化单一、难度统一、评价同一。这种千人一面的作业模式漠视学生的个性,无视学生的需求,压抑了学习兴趣,禁锢了学生的发展,未能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是具有多元智能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智能发展优势,这表明学生智能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1]。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决定了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来考虑。很明显,传统的作业模式忽略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体间是有差异性的。因此,尝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自主选择、分层作业的作业模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必将进一步推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自主分层作业的涵义
自主分层作业模式的提出,旨在剔除传统化学作业弊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异、思维方式差异以及认知水平差异,在不同作业目标导向下,设计、布置适合每个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要的梯度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完成作业,并对作业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增强学习自信,体验成功喜悦,激励与促进学生发展。
二、自主分层作业的操作程序
自主分层作业模式设计的总体思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不同的作业目标,选择不同的作业内容与不同的作业形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通过作业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2],实践“以生定教”“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拓展作业功能,提升作业教学效果。笔者经过精心设计与实践探索,形成了可操作性较强的自主分层作业的框架流程(如图1所示)。
(一)学生分层
学期初,教师先让学生完成关于知识能力水平、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各方面自我认知的调查问卷以及学习风格、兴趣习惯的测试量表的填写。调查表与测试表的填写意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与学习风格等存在差异。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成绩以及调查问卷与测试量表的结果,将全班学生暂时分成3个层次:A层为学困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优生,每一层次学生的人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层次名单的公布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有权选择公开与否,同时,教师要强调:现在的分层名单并非一成不变,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现状,进入到另一个层次。教师的这个提示是为了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并付诸行动,以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二)作业分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差异,把作业设计为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与挑战题四个不同的层次。基础题的目标与功能是了解和认识简单化学事实、理解和形成基本概念原理,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与动机,增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能力;提升题的目标与功能是理解和运用基本的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持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强化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拓展题的目标与功能是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与拓展延伸,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一般的化学问题,帮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挑战题的目标与功能是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体会与发展学生挑战自我、勇于创新的科学探究精神。
作业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布置。课后习题作业应分为“必选做作业”与“任选做作业”两种类型。“必选做作业”由基础题、提升题、拓展题组成,班级全体学生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类题完成作业;“任选做作业”只含挑战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学困生的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上较为吃力,教师可以建议其选择基础题完成作业,让他们通过翻阅课本,复习课堂笔记就可以完成相应的作业,目的在于巩固和落实基础知识;中等生的知识基础相对扎实,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建议其选择提升题完成,让中等层次的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后,能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并提高思考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学优生的知识基础扎实、成绩拔尖、举一反三的发散思维能力强、学习态度良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建议其选择拓展题型,并鼓励其继续完成挑战题,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方式和应答方式教师也尽可能做弹性的、多样化的处理。同时,教师应多鼓励中等生与学困生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试着挑战更高层次的作业,不断提高和超越自我,充分发挥作业的激励、促进与发展功能。这样的作业设计与布置,使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己的作业,让学困生既能“吃得了”,又能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优生既能“吃得饱”,又能享受学习的乐趣[3]。
(三)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4]。因此,在作业的评价上,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1.生生互评。当前的作业评价大多数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评价,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评价,评价的工作量大,教师一般只关注对结果(答案)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过程的评价,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评价的及时反馈。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强化学生作业的主体意识,使作业成为自我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小组以6人为宜,组内学優生评价中等生,中等生评价学困生,也可各层次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应改变评价方式,采取评语和等级结合的方式,对作业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及解题过程的正误进行了解和分析,用评语肯定其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对不足地方指出努力方向,并指导学生进行改正。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先通过组内讨论交流解决,经过组内讨论最终解决不了问题再提交给教师。在评价中实现互相激励、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2.教师抽评。批改作业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教学不足的手段。教师每次抽取20%~30%的学生作业(两组)进行批改,并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思维过程,要善于发现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帮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相对水平,明确发展方向并改进不足[5]。教师在对学困生作业进行评价时,要尽量挖掘其优点,以鼓励性评语为主帮助其建立学习自信心,对学习取得进步的学生鼓励其尝试选择更高层次作业;教师在对中等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要对其良好的表现给予肯定与表扬,鼓励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教师在对学优生作业进行评价时,应该对其创新思维及方法策略给予肯定与鼓励,以促进其取得更大的进步。教师发挥评价激励与诊断功能,能够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
3.师生共评。师生共评是反馈与解决作业问题,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与途径。师生共评以作业评讲为载体进行实施,教师应综合生生互评与教师抽评中存在问题,筛选出有争议性和有代表性的习题,公开跟学生一起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在思维碰撞中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共同评价过程中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教师需要对每一次学生的评价进行小结,多表扬进步显著的学生,多鼓励奋力追赶的学生,多支持勤奋好学的学生,在学生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三、自主分层作业的意义
自主分层作业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能够促进教师在坚持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不断思考当下教学,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喜欢化学,学习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自主分层作业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与接受程度,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享有作业自主选择权,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了学习动机,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代在进步,课程改革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歇,作业的改革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新理念、新做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能力与学习习惯,设计出科学且符合学生需求的化学作业,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参 考 文 献]
[1]郅庭瑾.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诠释、悖离与超越[J].上海教育科研,2013(4):5-9.
[2]叶燕珠,吴新建,张贤金,等.高中化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6):264,313-314.
[3]张晓莉,王后雄.PISA对中学化学作业体系建构的启示[J].化学教与学,2015(7):6-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朱洁.刍议高中化学“三效”课堂教学[J].化学教与学,2011(3):40,47.
(责任编辑:赵晓梅)
作者简介:吴大挺(1972-),男,广东阳江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许丽施(1994-),女,广东阳江人,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强师工程”基金项目“义务教育新课程化学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15YQJK1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