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疫”情教育中培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020-12-21程嘉妮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培育法治核心

[摘 要]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的众多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给思想政治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教学素材。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于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疫”情相关素材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材知识相结合,以情境体验、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形式呈现,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新冠肺炎疫情;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2019年末,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危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全国进行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开展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斗争带给我们很多思考和感悟,关于生命、关于科学、关于法治、关于敬畏、关于责任、关于担当……这次“疫”情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堂人生大课,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思想政治学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和任务探究中深刻把握学习内容,深度参与学习过程,实现学习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深度对接,从而促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在面对复杂的、有争议性的生活情境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在分析、思考、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从宏观顶层设计逐渐向中观学科分化,最终需要教师结合学科教材内容,将核心素养转化到微观课堂上。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通过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后,所掌握的具有该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是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关键性要素。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性质,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1]

二、“疫”情教育中培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紧密结合时事政治教育的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抗击“疫”情是与人民生活休戚相关的重大社会事件,作为一个重大的时政热点问题,为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了非常有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感染力的案例和素材,这些案例和素材值得青少年学生认真地学习和品味。

(一)“疫”情教育深化制度自信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党性、时代性和引领性的学科。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还要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成立疫情防治高级专家组,从全国各地调遣医疗队,以最快的速度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以及众多方舱医院,对所有的病人应收尽收,实行免费检测、免费治疗,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同时积极发挥国有企业的顶梁柱作用,人民需要什么,国有企业就生产什么,从开始的口罩短缺到现在的口罩日产上亿,这不仅仅是情怀和担当,还彰显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重大制度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应使学生从一个个真实、鲜活的事件当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有重要的作用。

(二)“疫”情教育培育科学精神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与时事政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时政热点的分析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学科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对社会问题的分析上,锻炼学生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随着疫情的持续蔓延,铺天盖地的谣言也随之产生,不少人在家族群和朋友圈转发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链接”,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怕热不怕冷”“吃抗生素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燃放烟花能遏制呼吸道疾病”等。这些谣言的泛滥,不仅会造成恐慌,还会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处于未成年时期的中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但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缺乏社会经验,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做到不传谣、不信谣,提高自身理性分析的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进科学精神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疫”情教育强化责任担当

疫情是一份活生生的教材,它“写”着学校课本里没有,但是对于孩子们未来非常有用的知识和道理。新冠疫情阻击战是一场全民战疫,在“战疫”过程中,有直面病毒的白衣天使,有不顾个人安危奔赴一线的党员同志,有默默奉献的广大志愿者以及自愿在家隔离的广大民众,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防控疫情努力着。防控疫情为学生学习责任担当创造了真实的学习情境。在疫情之下学习责任担当,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意识并且有担当的人。

(四)“疫”情教育夯实法治素养

中国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有效地稳定局面,并取得良好的防控效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中央坚持依法防控。对于那些在疫情期间编造并故意传播虚假疫情信息的人员,依法予以处置;对于那些在疫情期间故意隐瞒病情的人员,依法严惩不怠;对于疫情时期不良商家利用口罩等医疗用品谋取暴利等行为,依法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等。将这些典型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真正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疫”情教育中培育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内容上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在逻辑上是相互依存的。教师在进行核心素养培育的时候,要避免走入重视能力素养培养,弱化教材内容教学的误区,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在利用情境体验、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的教学中,将知识内化为个体素养。

(一)在情境体验中培育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对一定的历史文化、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的认可和赞同。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主渠道,然而,如果仅凭教师一味地灌输式传授知识,不仅效果不佳,而且还会使得学生仅仅将其作为考试内容死记硬背,而不懂得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情境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载体,因此,教师应当借助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应设置优质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理解学习和体验知识,将知识纳入到情境素材中考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素材,使得素材呈现知识化,知识呈现素材化。

例如,教师在讲《经济与社会》中“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中国战疫录》全景记录片中的第三集《中国速度》为情境,在课堂上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在一定的背景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对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在春节放假期间做到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8天建成雷神山医院;中国为什么能在平均两小时内组建一支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中国为什么能够在一个月内实现从“一罩难求”到口罩日产1.1亿。最后,教师将学生思考后的结果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在短时间内迅速地解决由疫情引发的各种难题,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又如,教师在讲《政治与法治》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课时,以视频《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所表现的内容为情境,以“为什么举国战疫,要坚持人民至上”为议题,引导学生从党的性质、宗旨和党的执政理念等方面,分小组探讨视频中党的“硬核”担当行为。教师借助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明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在任何时候,党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教师应以此来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在问题探究中培育科学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2]我国公民的科学精神,就是在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取向,能够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无论是价值判断也好,还是行为选择也罢,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靠教师硬塞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在对真实发生的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和争辩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到的。

例如,教师在讲《哲学与文化》中“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在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的感受,探讨在线教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为正方组、反方组和评价组,正方观点为在线教育提升了教学效果,反方观点为在线教育削弱了教学效果,双方阐述时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然后评价组对双方的论述进行评价,指出正反双方在辩论中展示出来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不一定要分出胜负,而是要总结双方观点中的合理之处,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促进学生掌握辩证分析的思维方法,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

(三)在案例分析中培育法治意识

著名学者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3]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法律法规知识,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介绍这些法律规章制度,不仅会使得课堂枯燥乏味,而且学生还不愿意听,导致教学效果差。如果教師想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就必须发挥案例在学生法治素养培育中的作用。案例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要选择社会上最近发生的、真实且具有感染力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并且与教材知识密切联系的案例,这样才容易被学生接受。

例如,教师在讲《政治与法治》中“法治社会”一课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政府对疫情期间哄抬物价、制假售假、暴力伤医、造谣传谣等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惩治的案例;然后,请学生思考案例中政府行为是否得当,并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评析;紧接着向学生提问政府依法治理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层层剖析,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对案例材料进行解读,从而让学生明白法治建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法治社会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利益,实现社会和谐。中学生应该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公共参与

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主要是指有序地参与社会事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因为思想政治课是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教学带来了鲜活的素材和广阔的学习空间。

例如,教师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时,可以安排学生围绕“疫”情主题做一个专题访谈,采访自己身边参加过抗“疫”的志愿者,了解他们参加抗“疫”工作的初心和感受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将访谈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全班一起评选出“抗击疫情最美人物”,并为他们撰写颁奖词。通过专题访谈活动,让学生明白青年学子要将爱国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应该自强不息,发奋向上,努力学习,为将来能够报效祖国做好充分的准备。又如,在讲《经济与社会》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课时,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教师以“如何使所有人在疫情突发时得到应有的防护”为总议题,以“口罩”为线索,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将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扮演商家、消费者和法制监察人员。主要情境是在疫情时期,口罩供不应求,商家大幅涨价且售卖假口罩,危害到消费者的权益,引发消费者举报投诉,最后商家受到法制监察人员的惩罚,然后教师引导三组学生分别从自身扮演的角色出发,解决口罩引发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今后的公共参与中,自觉规范参与行为,维护公共参与秩序,提升公共参与能力。

四、结语

思想政治课是与时代紧密联系的一门德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场所,是向学生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和理念的重要窗口。这场“疫”情阻击战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提供了生动案例、动人故事和鲜活的教学素材,并且这些素材极具教育价值。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具有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采用情境体验、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8.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0-05-20].http://www.12371.cn/2017/10/27/ARTI1509103656574313.shtml.

[3]伯尔曼.法律与宗教[M].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7-28.

(责任编辑:刘北芦)

作者简介:程嘉妮(1997-),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

猜你喜欢

培育法治核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