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020-12-21陈士珍陈园
陈士珍 陈园
[摘 要]
初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备受师生关注。但受学生迁移能力不足、“言文”关系处理不当等因素影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佳。针对文言文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采取培养迁移能力、解读言文关系、探究字形、培养文言语感等措施,能够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语文教材所录文言篇目是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塑造高尚品格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備受重视,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成为语文教学的难题。究其原因有多方面。首先,学生积累意识不足。词汇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只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才能扫除字面障碍,进行文言文文本阅读。其次,“迁移”能力不够。文言学习当“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以课内文章为主阵地,拓展课外文言篇目,形成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再次,“言”“文”关系处理不当。教学中重言轻文、重文轻言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或重视“言”的解释,轻视“文”的解读;或侧重“文”的深度解读,而忽略对“言”的解释。最后,教师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兴趣。针对现状,该如何破解这样的教学难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及文言文教学规律,探索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如下。
一、强化积累意识,培养迁移能力
文言文学习应在理解词语含义,突破字面障碍基础上,探究文本深层次内涵,这要求学生具备积累意识,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好“积累本”,每天积累文言词语及句式,如积累“或”字的意义及用法:如《伤仲永》中“或以钱币乞之”的“或”,译为“有的人”;《三峡》中“或王命急宜”的“或”,译为“有时”;《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或”,译为“或许”。积累词语特殊用法,如现代汉语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但是古代汉语中有时主语非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发出,表达“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为使动用法,若表达“认为宾语怎么样”则为意动用法。积累使动用法,如“闻寡人之耳者”,“闻”为使动用法,译为“使……听到”。积累意动用法,如“渔人甚异之”,“异”为意动用法,译为“对……感到奇怪”。学生应掌握词语特殊用法的特点,并进行积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特殊句式也要积累,如“为……所”是表示被动的特殊句式,译为“被”,学生可积累例句,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满井游记》中“山恋为晴雪所洗”等。
学生在积累文言词语、特殊用法及特殊句式的同时,教师应依据学生积累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积累的实效性,逐步培养积累意识。文言文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积累意识的同时,更应注重迁移训练,将课堂积累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如学生阅读《清稗类钞》中“有善口技者”时,文中出现“欣然”“然不凝神肃听”“寂然”“默然”,对“然”字如何解读?此时迁移课内所学,联想教材中“然”的用法,如《咏雪》中“公欣然曰”、《桃花源记》中“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怡然自乐”“欣然规往”、《醉翁亭记》中“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杂然而前陈者”“颓然乎其间者”等,“然”译为“……的样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然”的用法迁移到此处,帮助阅读,对“欣然”“寂然”“默然”进行解释。此外,课内《陈涉世家》中“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为“然而”,迁移到“然不凝神肃听”可知该句“然”为“然而”之意。
二、精心组织,合理解读言、文关系
文言教学要言、文并重,避免出现“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的现象。既要揭示“言”的语用价值,又要解读“文”的情感价值,这样才能将文本阐释、解读到位,有利于学生文言阅读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小石潭记》,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柳宗元其人及思想展开分析,挖掘出文本的核心价值。文中所述小石潭位置十分偏僻,且周围环境异常凄清,坐潭边则感到神色凄凉,骨彻心寒。学生难免生疑,永州那么多的山川美景,柳宗元为何选择“凄神寒骨”之地呢?此时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层次解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体现的贬谪悲苦——“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柳宗元传》中表现的人生落差——“少精敏,无不通达……能取进士第”;抑郁的秉性——凄苦幽怨之情难以排遣。柳宗元也试图以游山玩水来排遣内心的痛苦,但经历贬谪的悲苦、人生的落差以及难以改变的抑郁秉性,导致他所游的山水多为无人问津的荒凉之地,面对凄凉之景,他感受到了“山水类我”,找到了片刻的心灵慰藉,所以游玩小石潭也就不足为怪。
如教学《卖炭翁》,学生应在解读“言”、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对白居易其人及思想展开分析,触摸作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从而挖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教师可以介绍白居易创作作品的相关背景:白居易始终坚守“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担任左拾遗官职;主张“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创作观点。由此可见,“兼济天下”、体恤百姓是白居易的性格底色;担任要职、反映民声是白居易的职责所在;以诗为口、启示朝廷是白居易的创作目的。他用叙事诗表现民生疾苦及社会弊端,让统治者有所警戒、有所变革。这样能够使学生既了解《卖炭翁》的创作缘由,又触摸了作者的内心,感受白居易的赤子之情,《卖炭翁》的核心价值得以呈现。
三、探究字形,理解丰富含义
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其字符蕴含一定的意义。分析字形可探求汉字的本义,尤其文言文言简意赅,往往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含义,有时解一字可通全篇。
如教学《卖炭翁》,以赏析老翁、宫使形象为重点,“回车叱牛牵向北”重点表现宫使的形象,该句连用三个动词“回、叱、牵”,构成一幅立体动态画面。“叱”字更传神,“叱”篆书为(口,说话)和(匕,刀子)组成,本义为嘴里说出像刀子一样的话语,叱责、叱骂。可见,“叱”非一般意义上的“吆喝”,是“叱骂、叱责”的意思。将宫使骂骂咧咧、强行牵牛的蛮横形象刻画出来。一个“叱”字既使宫使形象更加鲜明,又揭示了老翁悲惨遭遇的直接根源。
又如教学《木兰辞》,该诗除表现木兰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外,也细致地表达了亲人间的深切思念。“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该句写出木兰对父母的思念,也含蓄表达父母对木兰的思念。如果说该句只是含蓄表达,那么“爷娘闻女來,出郭相扶将”则是更直接、更强烈的情感表达,分析“郭”字可知。“郭”篆书为,由(城邑外围护墙上的守备塔楼)和(城邑)组成,本义是城邑外围护墙上的守备塔楼,引申为外城,起防御作用。木兰父母听到女儿即将归来的消息,内心无比激动,他们不但走出内城,而且穿过外城,迎接木兰的归来,将父母的思念与期盼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加强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诵读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方法。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反复诵读中能初步理解文本含义,感知文章情感。但诵读并非随意性的诵读,应当以“每步有指导,每读有提高”的“以读促教”理念为指导。具体可采用“五读法”:初读课文,纠正字音;读准字音,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再次诵读;加入情感,教师示范读;鉴赏品析,整体提升读。尤其在“鉴赏品析,整体提升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析,理出文本朗读情感脉络,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的诵读效果。
如教学《富贵不能淫》,教师指导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理出文本朗读情感脉络线。文章伊始景春问类似纵横家式的“大丈夫”,并对其流露出羡慕之情,教师可指导学生以羡慕语气读,让学生理解景春对纵横家的羡慕之情。之后孟子否定景春的观点,并对纵横家进行批判,教师可指导学生以不屑语气读,感知孟子对纵横家的鄙视之情。最后孟子点出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是怎样的,为真正的大丈夫点赞,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声音洪亮地读,读出孟子的浩然正气,读出大丈夫的凛然正气。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时刻关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依据文言文教学规律找到有效的教学对策,提高教学时效性,达到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塑造高尚品格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冯竹君.言文并举,两相照顾——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实效[J].读与写杂志,2015(6).
[2]马超.扎实基础,强化实效——初中文言文教学摭谈[J].语文月刊,2018(2).
[3]杨宝林.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
(责任编辑:刘北芦)
作者简介:陈士珍(1985-),男,河北邯郸人,中小学一级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陈园(1989-),女,河北邯郸人,中小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立项课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190102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