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2020-12-21曹莉梅廖远高
曹莉梅,蒋 宾,廖远高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其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呈增加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1]。据报道,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理基础[2]。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属于磷脂酶A2 超家族的之一,其通过载脂蛋白B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引起血管内皮发生损伤,造成泡沫细胞的出现与沉积,致使动脉粥样斑块形成[3,4]。
近年有研究显示,血清 Lp-PLA2水平与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程度有关,其对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作用[5]。
然而,血清Lp-PLA2在急性期的变化情况仍存在一定争议[6,7],且尚不清楚血清 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6.82±11.37)岁。纳入标准:(1)符合《2014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有关急性缺血性脑卒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CT或MRI检查确诊;(2)发病时间小于24 h;(3)首次发病。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自身免疫疾病、脑出血、恶性肿瘤及急慢性感染性疾病;(2)伴有心肌梗死、风湿心脏病、心功能衰竭、心房颤动等。另将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2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4例,女38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5.45±10.64)岁,对照组患者经体检时影像学证实颅内无新发及陈旧性缺血性脑梗死病灶,且既往无脑血管病病史。
1.2 方 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 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疾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另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A)、心源性脑栓塞(CE)、其他原因所致的缺血性卒中(SOE)、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SUE)]等资料。
1.2.2 血清Lp-PLA2水平检测 分别采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室温静置30 min,3000 r/min 离心15 min,分离上层血清于新的试管中,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试剂盒购自天津康尔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3 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共11个项目,满分42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病情越严重。根据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将NIHSS评分<5分定义为轻度、5≤NIHSS评分≤15分定义为中度、NIHSS评分≥16分定义为重度[8]。
1.2.4 预后评估 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 m,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满分6分,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根据患者出院后3 m mRS评分,将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mRS 评分>3分定义为预后不良[9]。
2 结 果
2.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及血清Lp-PLA2水平比较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比例、冠心病比例、血脂异常比例、吸烟史、饮酒史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高血压比例、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及血清Lp-PLA2水平比较
2.2 血清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轻度47例、中度38例、重度35例,3组患者的血清Lp-PLA2水平分别为(308.74±92.86)μg/L、(413.78±124.41)μg/L、(597.99±146.02)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62,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69,P<0.05)。
2.3 血清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 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预后良好81例、预后不良39例,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在性别、TOAST分型比例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显著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2)。
表2 血清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
2.4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血管病的70%左右,也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10]。目前,研究者们普遍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发病可能涉及多个环节,而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病因[11,12]。近年来发现Lp-PLA2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炎症标志物,其也是用于预测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分子标记物[13]。
Lp-PLA2是磷脂A2超家族成员,主要由单核巨噬系统细胞分泌,其可通过载脂蛋白B结合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引起血管内皮发生损伤,造成泡沫细胞的出现与沉积,而泡沫细胞是构成动脉粥样斑块的核心物质,故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4,15]。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监测血清Lp-PLA2水平变化对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16]。然而,有关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Lp-PLA2水平变化尚存争议,有研究认为急性期Lp-PLA2水平升高[17],但也有研究认为急性期Lp-PLA2水平降低[18]。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支持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Lp-PLA2水平升高这一观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升高的可能原因:(1)急性期外周循环中大量的血小板过度活化,释放大量的血小板活化因子,进而激活单核-巨噬系统, 导致Lp-PLA2大量产生[19];(2)急性期梗死灶内及其周围会释放极大量的炎症因子,炎症因子可激活单核-巨噬系统,促进激活的单核细胞能释放大量的Lp-PLA2,其又能反过来激活单核细胞[20]。
NIHSS量表是评估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常用量表[21],本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结果发现轻度、中度、重度患者的血清Lp-PLA2水平依次升高,血清Lp-PLA2水平与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这与刘希奇等人[2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通过监测血清Lp-PLA2水平对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方案应用的是否得当。
由于目前尚不清楚血清 Lp-PLA2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根据患者出院后3 m的mRS 评分,将患者划分为预后良好81例、预后不良39例,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发病至入院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血清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性别、TOAST分型比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血清Lp-PLA2水平越高,则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越差,同时患者的预后也与年龄和发病至入院时间有关。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提示血清Lp-PLA2水平升高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有关。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p-PLA2水平越高,则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越重,Lp-PLA2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