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背景下林业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
2020-12-21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百花林场,甘肃 天水 741020)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是以不牺牲环境为前提而发展,该理念一经提出,就在各行各业引起了经营模式的改革大潮,特别是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与环境矛盾日渐增多的当下,如何在林业生产经营中正确引入这一生态模式,成为了林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此种模式不仅要求克服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不和谐的问题,还倡导利用现代科技改造自然,掌握自然发展的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进行生产,创造一种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新型经营模式。因此,要在生态资本的使用中坚持以科学为准绳,在绿色产业方面加快前进脚步,建设生态文明,不断巩固和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 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 森林是陆地生态环境系统的主体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肺”之美誉,里面植物种类繁多,能对空气起到很大的净化作用,可以说是天然的氧气制造机,还能缓解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对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森林植物强大的根系能够吸收水分、保存水源,更能防风固沙、防御水土流失和抑制土地沙漠化。同时,森林还能起到减弱噪声污染的作用,提供给人们宜居的生活环境。基于此,林业生产的发展对整个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人们在进行生产经营之前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1.2 林业生产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当今世界,资源消耗速度越来越快,很多资源处在濒临枯竭的境地,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能否用可再生的资源取代不可再生的资源、使传统的能源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森林中有成千上万种生物,在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生物能源,这种能源的使用能使可再生资源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3 科学的林业生产能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人们对林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开发方式不仅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还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无法逆转的伤害。所以,应转变思路,用科学的理念经营林业生产,用科学的方法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保证森林资源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使其既可满足人们的需求,又可促进林业循环有序、可持续的发展。
2 林业生态背景下林业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战略
2.1 科技兴林
各行各业都在使用高新科技促进本行业的发展,高新科技的使用为各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林业生产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入相关的科学技术也是必由之路。先进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可以促进林生产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森林资源匮乏,阻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2.1.1 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制。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的影响,生态环境又会对这些影响进行一定范围的自我调节,这说明生态环境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状态,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人们在使用科学的生产技术时,不断地改革更新技术,使之与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2.1.2 加强林业生态研究。森林中的植物种类、动物种类、生态结构、地域分布,森林里的气候变化、空气质量、水文特征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内容。对森林生态进行详细研究、记录各项数据、随时掌握其变化情况,可以使人们在生产时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也能提升森林管理水平,保护生态环境。
2.1.3 加强体制改革。原有的体制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形势下必须改革创新原有体制。应在分类经营、承包经营等新型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同时成立专门的技术研究服务部门以推广新技术,使科学技术真正变成林业生产中的第一生产力。
2.1.4 选用优秀树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由优秀树种制作而成的产品成了刺激消费的主力军,所以,树种的选择也成了林业发展中创收的关键。在林业生产中,应选取优良的树种,并运用先进的培育技术,使之适应环境变化,提高成活率,缩短生长周期。同时要杜绝对树木资源的乱砍滥伐,要按照自然生长规律,有计划地、科学地、合理地采伐树木,以保证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确保林业资源能循环再生。
2.2 加强管理
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应建立长效机制的管理系统,加强对资源、生产、人员的监督管理,这也是实现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2.1 加强林业资源管理。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分类管理,由于林业资源的自然属性各异,形成的经济效益也大小不一,所以,对林业资源要实行分类管理,还要针对不同的资源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计划,以提高管理实效。
2.2.2 加强林业生产过程的管理。林业生产与周边的环境和生态平衡息息相关,如果不能有效地监控生产过程,就很有可能造成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会使生产成本加大、经济效益受损。所以,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严格把控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确保环境不受破坏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
2.2.3 加强林业生产者的管理。林业生产者的专业性是决定高新技术能否顺利应用在生产中的决定因素,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其生产技术;进行专业技能竞赛,以提高进步意识;建立问责制度,不仅能增加生产的经济效益,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生产事故的发生。
2.3 健全机制
2.3.1 健全法律机制。完善的法制法规对林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必不可少,前几年有不少荒山盖绿布的荒唐事情发生,由于部分生产者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置环境和安全于不顾,使林业资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有关部门应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设定林业生产底线,对有法不依、触碰底线的人给予严肃的处置,追究其法律责任,并向全社会宣传林业生产的有关法规,使生产者做到知法、懂法,确保其依法生产。
2.3.2 健全评价机制。林业生产是否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评价指标不应该在于其取得的经济效益,而应综合考量环境、生态、管理、从业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如果有某一项不能达到要求,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的变化使得林业生产更加规范,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结语
林业生产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同时,它又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现林业生态经营要立足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严抓过程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改革体制结构,把握好生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创收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