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村落保护和改造中的开发模式探究
——以大冶市南山村为例

2020-12-21

现代园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貌古村落村落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1 古村落保护和改造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脚步一直从未停止。2012 年,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一句“每天消失百个村落”成了热点,2013 年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等一系列讲话推进了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进程,2014 年,随着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从此高歌猛进。惊人的发展速度使许多不为人知但自然风光无限好的古村落纷纷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不仅加快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而且还将当地建筑特色和文化特色发扬光大。但很多开发单位往往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村落本土文化的传承,盲目地改造让其丧失了原有的特色,一些古村落传统建筑和文化更是遭到了彻底的破坏。在开发改造的同时要保护好传统的建筑风貌,不能失去这些传统村落的“本真”,达到内外兼修,形神具似。

2 古村落的保护和改造模式

2.1 文化观光模式

文化与商业驱动模式是以古村落文化背景为主线,使古村落进行合理的商业发展,改造为大型景区。比较著名的便是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的西递和宏村,现在被开发为5A 级景区,这类古村落保存了大量完整的地方古建筑,将古村落整体作为主要看点,并选择性建博物馆、民居、纪念馆、艺术馆、故居等,以收门票的形式作为改造模式。

2.2 休闲度假模式

这类古村落通常位于城市郊区,地理位置较优越,交通可达性良好,便逐渐改造为农家乐、民宿等体验乡村生活的方式发展,北京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浙江杭州市桐庐县江南镇的荻浦村和“陕西丽江”——袁家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类模式最大的特点便是不需要门票,依托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获得收益。

2.3 特色文化体验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自然,其需求也变得逐渐多元化,对体验品质要求也更高,古村落的开发改造也涌现出了一种新模式——文化度假村。安徽黟县碧山村猪栏酒吧便是经典案例。顾名思义,文化度假村以打造特色文化体验为核心服务,所面对的群体也相当小众,都是一些对传统文化有偏好、对服务品质要求高的游客,这类模式更具有针对性,也更能突出当地特色文化。

3 南山村的保护与发展模式探究

3.1 南山村的基本概况

南山村位于湖北省大治市南部,隶属于殷祖镇,穿梭于海拔600 多m 的幕阜山脉的崇山峻岭中,东临阳新,南连通山,西部毗邻咸宁,还与江西的罗霄山脉尾部相连,全村面积约5.2km2,属于一个小村落,全村总共有300 户人家,居民分散较广。

经济上,南山村因缺乏支柱产业,所以造成大量劳动力流失,村庄整体经济水平较落后,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古建筑依旧保留最原始样貌,部分需要修葺。全村被崇山峻岭环绕,道路多以环山道路为主,主干道较窄,为单向车道,村内大部分还是以石头覆盖的小路,交通不便。

文化上,南山村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红色乡村,山上有彭德怀阅兵场、红军洞、革命英雄纪念碑等30 余处革命历史遗迹,大山深处也走出了余立金、马龙、徐策等著名将领,南山是大冶市最早成立中共党组织的地方,有着“湖北小井冈”的美誉,在这种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蕴的熏陶下,革命精神在南山村的村落文化里根深蒂固。

3.2 南山村保护与改造中的开发模式

古村落是一个综合体,开发南山村不能只追求经济或只追求原始风貌的还原,过于片面的开发只会后患无穷,甚至使村落消亡的更加迅速,南山村的规划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2.1 以发展红色文化旅游策略为基础。在古村落开发过程中,各个古村落环境都不相同,因此,不能照搬一些成功案例,应深入研究古村落的文化、历史、人文、传统文化等各个方面,制定符合村落实际情况的政策制度,做到合理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形成一套合适的发展策略。南山村坐落于南山,发展红色革命文化旅游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是大冶市红色资源保护最好的村,因此,发展红色旅游是最合适的方向。

3.2.2 以保持村落的原真风貌为关键。建筑是村落的外在呈现,也是村落形态的直观表现,南山村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其村落的原始风貌,原始风貌并不单单指建筑风貌,包括了传统的建筑、文化、古迹等。众多开发政策只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古村落原始风貌的保护,在开发过程中致村落里的原始风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或直接进行“拆除重建”这种暴力手段,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古村落最后变成与现代村落毫无差别,变成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古村落成为金钱下的一次性牺牲品。

首先,南山村应着力修葺破损的古迹文物,对一些具备极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文物古建筑以及文物,列入区、县、省、国家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静态的陈列馆、陈列室就地保护。其次,将部分保护较完整的并且将整体村庄南山村发展必须注重传统风貌的保护,为古村落保留完整的原真风貌。

3.2.3 以服务业和农产业并重发展为核心。经济是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核心,没有经济的支撑,谈保护谈发展只会是一纸空文,南山村相对地处偏僻,地势呈阶梯型,山地面积大,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因此,建设大型的景区不现实也不理想。但南山村环境优美,没有过多的人为破坏,村里山场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挖掘其天然的环境优势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将南山村发展为休闲度假胜地,在红色文化旅游背景下完善配套的服务,发展特色餐饮住宿等带动经济发展,并同时销售南山村特色农产品。以服务行业与农产品销售并重发展为核心,以此提高整个南山村经济水平。就能给村落带来核心经济支柱,让村民有核心的经济收入来源,让南山村有稳定的经济支柱,才能落实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3.2.4 以打造特色文化为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村落的灵魂,南山村是传统的红色革命区,建有著名的南山头革命烈士纪念馆,有很深的红色文化底蕴,所以,在今后古村落改造与保护过程中,利用南山村作为革命老区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和历史资源,并以此为主体,所有的改造都要紧紧围绕文化这个模块进行,打造出只属于南山村特有的文化体系,并加以推广宣传,提升南山村的知名度。有如宏村的村落文化一样,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匠心独运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文章。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宏村之所以闻名世界,与它的特色文化密切相关。南山村,只有打造出属于自己村落的特色文化,村落才会有灵魂,村民才能有凝聚力。

4 结语

南山村的开发应以特色红色文化体验为主,商业为辅,二者相结合的开发模式为主导。

首先,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交通体系,解决革命老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定期开展一些关于红色革命和爱国精神的教育活动,加强南山村革命精神的宣扬,让更多的人了解革命老区——南山村;将其开发成一个特色旅游区,既保护了南山村传统的红色文化,还加快了村落的经济发展,提高当地村民生活水平,让更多人了解到南山村古老的民俗风情和革命精神。

其次,应建立大型的革命纪念馆以及博物馆、展览馆,将革命老区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记载下来,并且将彭德怀阅兵场、红军洞、革命英雄纪念碑等30 余处革命历史遗迹加以修葺,部分可开放的遗迹改造成可与游客进行交互的模式,使游客能更深入地进行互动,通过这些方式让这些承载深厚的革命精神的人和事长存在每个人的心中,吸引所有对革命精神有崇高敬意和追求的游客。

最后,以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注入一些商业经济,为革命老区注入新的活力,如销售南山村特有的农产品、红色文化纪念品,经营红色文化民宿,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餐厅等,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让村落有核心经济来源。

猜你喜欢

风貌古村落村落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培中古村落文化
良户 呼吸着的古村落
五十都 古道上的古村落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