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多功能高效益的云南森林生态系统探论

2020-12-21

现代园艺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效益云南省造林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生态分院,云南 昆明 650031)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地球的肺,加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是提高大气质量、缓解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近年来,无节制开发与利用森林资源,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地球自然环境。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多功能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就更具意义。结合实际,简要分析了云南省建设多功能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1 建设多功能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意义

2018 年12 月13 日,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2018 年度云南省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报告。报告显示,58 个纳入评估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2129.35 亿元。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建设多功能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态效益显著。当前,云南省对原始森林采取了相应保护措施,而这些保护工作也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具体如:建设多功能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生态服务价值,让人类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如有数据表明,纳入评估的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 年提供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2129.35 亿元/年,自然保护区每年每公顷的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达13.02 万元(价值8680 元/667m2),是云南省平均每公顷年森林生态服务价值4.26 万元的3.1 倍[2]。此外,经过评估后得知,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云南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地位,并推动了云南生物产业的稳健发展。做好林区保护,推进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能有效解决云南省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问题。通过森林的涵养与稳固,可大大减少土壤中钾、磷、氮物质的流失,提高土壤肥力,让云南省的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们生活质量更高。

2 建设多功能高效益云南林业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

2.1 造林绿化难度大

云南省林地面积2607 万hm2,占国土面积的68.0%,森林覆盖率达到59.30%。从以上数据可知,云南省当前的森林覆盖率较高,这使得后续造林、发展林业生态面临着可利用面积不足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前未开发改造的一些区域自然环境条件较差,主要为多年造林绿化剩下的困难造林地。这部分区域土壤肥力不高,气候恶劣、水源短缺、植被稀少且存在严重的人为干扰问题。受各种条件制约,这部分造林困难地存在相对严重的土壤沙化现象,且部分区域容易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而要想在以上区域建设多功能高效益的林业生态系统十分困难,可谓任务艰巨。总之,云南省在造林过程中,将面临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自然修复时间漫长等诸多问题[3]。

2.2 人为干扰严重

云南省天然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69.37%,天然疏林地、天然林地、天然灌木林地占比较大。在这些天然林地中,少人为干扰少,森林系统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的林地占总面积的15%;存在明显人为干扰,处于演替中后期的次生林占总面积的56.95%;人为干扰严重,逆行演替处于极为残次的次生林占总面积的27.62%。自然度为Ⅲ级的天然林地中,退化次生林、天然次生林、天然过伐林又占据很大比重,而基本没有受到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占比很小。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云南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建设多功能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时,如何最大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证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将是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云南省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村道路、水系等不断改扩建的现代化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将更具难度[4]。

2.3 资源保护压力加大

近年来,云南省城镇化、信息化以及新型工农业深入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保护森林、林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湿地的难度增加。尤其是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近年来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使森林、湿地的面积日益减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各类环境问题频繁发生。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等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威胁着生态安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维护生态安全底线压力加大。且国家级、省级公益林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市、县级公益林地尚未建立补偿制度,多功能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难题。

3 推进建设多功能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途径

3.1 开展云南省林地立地分类与质量评价

森林立地是林木生长的基础,要想保证林木健康茁壮成长,确保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分类与质量评价云南省森林立地。当前,国内在进行森林立地与质量评价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森林立地植被-立地评价,森林立地生长-立地评价,森林立地综合立地分类与评价等。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需根据当地实际的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类型等选择相应评价方式,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对云南省而言,由于植被类型多样、地形地貌复杂,因此,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遵循实用性原则,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评价时,综合考虑云南省的植被、土壤、地形以及气候等开展林地质量评价,获得精准科学的评估结果为后续建设与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5]。

3.2 建设省级森林经营长期科研实验基地

云南省气候类型多样化,地形地貌复杂化、生物多样性也十分丰富,并且森林生态系统十分复杂。因此,在推进多功能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过程中,云南省不能照搬照抄,必须立足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深根系树种为群种的混交林探索构建适合云南省的建设模式与技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建设发展人工公益林、混交林科的试验基地,在基地内重点研究如何提高林木成活率等技术,为全省的造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3.3 加快发展林业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云南省要想加快推进多功能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就必须注重对相关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建设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云南省应当进一步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相应体系,统筹规划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中的技术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等相关事项,尽快实现,问题链、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协同。针对困难地的造林问题,云南省应当设立专门的技术研究项目,根据困难地的地形地势、土壤贫瘠程度、植被覆盖情况等研究探索适用于困难地的造林技术,做好土壤保育与林木种类选择,尽快突破林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6]。

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云南省建设多功能高效益的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大气质量,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但当前,云南省多功能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设还面临着自然条件复杂、人为干扰严重等为题。为此云南省应当立足实际,根据造林中的具体问题做好统筹规划,加强技术研发,从各方面提高造林技术水平,促进建设多功能高效益森林生态系统的目标早日实现。

猜你喜欢

高效益云南省造林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科技赋能 新模式引领农业创新高效益 “农行杯”山西省第六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参赛项目简介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数字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多元素耦合最优化设备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