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探析

2020-12-21杨秀云

甘肃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群众

杨秀云

中共武威市委党校,甘肃 武威 733000

一、武威市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和总要求,加大对乡村文明的创建,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一)认真实施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和人信人守工程

在农村村道、乡村大舞台等地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牌;在部分农村社区建成了一批道德文化墙、孝道红黑榜或身边好人榜;连续开展全市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这种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群众的综合思想道德素质有所提高。

(二)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气

各村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出合法、合规、合民意的村规民约,规范了村民日常行为。针对农村高价彩礼问题,抓住重点时间节点,利用各类报告会、科技培训班、婚庆活动等倡导新时代、新青年、新理念,引导广大青年男女树立阳光向上的婚恋观,以“限高”为突破口融入婚嫁全流程,从订婚彩礼额度,到请客人数、再到婚车、礼金、宴席、菜品、酒水、香烟等方面,推出限高标准,普及文明节俭办喜事的新风尚;另外,从因高价彩礼导致借贷、致贫、返贫等造成不良后果进行反面教育宣传,有效制止了高彩礼婚姻的发生。各县(区)举办各类主题的集体婚礼,比如天祝县“相约5·20情定祁连山”古浪县“相约七夕、牵手真爱”民勤县“爱在金秋·相约绿洲”等,倡导婚礼文明新风尚。

(三)推崇美德善行培育,引导家风家训传承

通过搭建平台载体,展示美德善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向善向上,向道德模范看齐。如:天祝县打柴沟镇通过积分的形式在“道德储蓄所”内储蓄道德积分,积分高的可以评选“道德模范”“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同时曝光一些因不孝敬老人、制造邻里纠纷、群众评议差等造成道德积分低的村民,使其约束不道德行为,督促积极向善向上。鼓励引导家风家训传承,促进良好的村风民风,定期开展诸如“家风家训”的评议活动,并采用张贴荣誉榜、悬挂门头牌匾等形式公示,使村民有因好家风的传承而具有荣誉感、获得感。

(四)积极开展卫生下乡、全民健身以及民俗文体活动

积极开展卫生下乡、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健康知识大讲堂、现场宣传咨询和义诊服务等活动,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加强体育指导员培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等民俗文体活动,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群众卫生健康素质有了新提高。

(五)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

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全域无垃圾综合治理和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交通革命,大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特别是在创建千村美丽示范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中不断积累,推动了文明村镇的创建。

二、武威市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领导重视不够

乡村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往往注重物质文明,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像雾像雨又像风”,在实践工作中没有好的措施,或是搞几场群众活动就认为完成任务,也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资金投入不足,日常活动组织松散

一方面由于财政资金紧缺,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资金相对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公共设施建设缺乏,已建设施标准不高,很多文化基础设施因缺资金而导致后期难以维护和更新等,同时还存在现有资金不能最大化利用的问题;另一方面,没有组织好农民群众将已建好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场地充分利用起来,部分农家书屋、文化室等大门紧闭无人问津。

(三)乡村普遍存在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

同全国多数农村一样,大量青壮年多数涌入城市谋求发展,甚至出现衡量农村青年成功与否的标志性指标,是看其能否离开农村发展的错误理念,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儿童、妇女,失去了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四)部分农村依然存在一些陋习

在部分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依然存在着重男轻女,家庭暴力,不赡养老人,不重视子女教育,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现象,遇事拜菩萨,烧香拜佛占卦预测吉凶,甚至花高价钱请风水先生测算、搬新居、破土动工时烧纸、请神汉念经等迷信活动。

三、武威市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劲分析

(一)发挥党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

党的坚强领导是做好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发挥好党的领导作用。一是要不断提高服务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宗旨意识。农民群众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主体,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目的就是服务广大农民群众,要尊重乡村、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激活他们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自发性和首创性。二是不断提高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认知,特别是村级两委干部要做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头雁。

(二)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盘活闲置文化设施

一方面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整合资金,高标准做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利用好各类惠农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财政投入,引导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关注并资助农村文化建设,对条件容许的村镇在文化设施和活动场地的规划、设计、建设上可适度超前,避免因跟不上时代步伐造成的浪费,加大建设深受群众喜欢的休闲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盘活现有文化设施,做好设施维护与保养,经常性分散组织群众进行一些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行大中型文化活动相结合,不仅提高文化室、农家书屋、群众大舞台等设施的利用率,让农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提高了村委会凝聚力。

(三)以城乡文化互动促进乡村文化繁荣,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文明的源头来自乡村文化,充分促进城市与乡村文化的交流发展,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城乡文化建设有差别,但并不意味着有差距,同时城乡文化之间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相促进相互补充的,乡村文化需要城市文化来激活内生动力,在乡村文化建设上需要社会各界去参与。在城市人群中许多人都无法割舍浓浓的乡愁,通过政策引领吸引那些爱农业、农村、农民的人才参与到乡村建设上,比如:大学生、企业家、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等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去发展创业、发挥余热,展示自我回报乡梓,这些新乡贤往往有思想、有技术、有资金、有人力资源,能够起带头人的作用。他们的到来不仅会给乡村激发出新的活力,将乡村文化带入新阶段,而且会带动青壮年农民回乡创业发展,在广阔的农村舞台实现价值追求。

(四)发挥形势教育对人的引导作用

注重氛围营造,做好党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工作,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深入浅出的向农牧民群众开展好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的宣讲,做好惠农富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宣讲,特别是对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他们解释清楚。有针对性地答疑引导农民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的决心,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提振精神,永远跟党走。

(五)以传统文化元素为纽带,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

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乡村治理环节中,是通过德治、法治和自治相统一的治理模式。探索如何将主流、传统、本土这三者的文化元素有机统一起来,起到以文化促交流凝聚作用。在乡村文化建设上有很多问题靠农民群众自己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依靠县乡政府来帮助解决,找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才能建设好乡村文化。特别是对乡村特有的优秀文化,要积极调动群众自发性,通过多方面努力形成强大的合力,这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比如,流传千古的凉州贤孝,唱词多为帝王将相、英雄贤士、孝子贤孙等,而今天可多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等多种方式展现新魅力。

(六)开展群众性文明共创活动,推动乡风文明程度

结合武威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一是做好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通过垃圾革命整治农村脏乱差,实现农村环境净化、美化、绿化;通过厕所革命做好农村水厕改造,改善卫生状况;通过交通革命增强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杜绝重大交通安全事故。二是广泛开展好多级文明共创活动,如文明村、文明家庭、致富模范等评选活动。三是注重文明典范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村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群众
于都县潭头村:推动乡风文明 打造幸福新农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多让群众咧嘴笑
乡风
漫说文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文明乡风聚人心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