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县推行农村“三变”改革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的实践研究
2020-12-21王丽荣
王丽荣
中共泾川县委党校,甘肃 泾川 744300
2014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围绕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开展了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六盘水市的“三变”改革经验,分别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上升到中央政策层面,成为中央推动“三农”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一、推行农村“三变”改革的现实意义
农村“三变”改革发端于贵州六盘水市,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甘肃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2017年9月25日,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举行,全面动员和部署了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三变”改革在甘肃省全面推开,这对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增强脱贫稳定性、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推动农村社会治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泾川县推行“三变”改革的实践效应
2017年以来,泾川县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借鉴贵州经验,探索推行“三变”改革,进一步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盘清资源资产,做实确权夯基础
一是摸清“三资”存量。以乡镇为主体,按照“实地详查—账面核查—产权界定—村民审议—登记造册—张榜公示”的步骤,逐村逐组清查核实集体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房屋、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等经营性资产及资金,全面摸清了农村集体“三资”存量。二是合理界定身份。统筹考虑户籍关系、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对集体积累贡献等因素,以村为单位,以户籍为基础,认真摸底调查,分类造册登记,合理确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完成了215个村1 466个村民小组的成员身份界定。三是认真确权登记。坚持全面确权和优先确权相结合,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严把入户调查、指界勘测、公示确认、矛盾处理等关键环节,确认家庭承包地62.6万亩,登记颁证205个村6.7万户,完成108.2万亩集体林地和30.9万亩果树经济林确权颁证,为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探索改革模式,做大产业助脱贫
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要求,选取产业基础好、示范带动强的城关凤凰、泾明白家、窑店练范3个村作为试点,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带动全县147个村3 907户群众参与“三变”改革,其中贫困户3 835户,初步实现了产业发展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农户集体有分红。一是“三变”+乡村旅游。以城关镇凤凰村、泾明乡白家村为样板,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将村级公益性设施、民俗文化等资产和群众承包地、旧窑洞折股后入股公司参与经营分红,签约周边旅行社2个、婚纱影楼5个、婚庆演艺公司3个,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0多万元,群众获得分红20.3万元。二是“三变”+肉牛养殖。按照“国有公司融资建设、龙头企业租赁经营、合作组织协调管理、贫困农户入股分红”的联结机制,建成“平凉红牛”泾川鼎康高端肉牛育肥场,由旭康食品公司按照“轻资产”模式运营,带动全县1 12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增加收入。三是“三变”+果品产业。窑店镇练范村、党原镇赵家村着眼发展果品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与富原红果品贸易公司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村集体将40亩集体土地入股,同时动员209户群众将104亩承包地、40.2万元自有资金和劳动力入股,农户获得分红3.58万元。四是“三变”+蔬菜产业。招商建成集蔬菜收购、冷藏、销售于一体的雄发兴农蔬菜保鲜库,将村集体土地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入股公司,按照“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订单销售、农企共赢”的机制,引导川区贫困群众种植露地蔬菜3 400亩,其中贫困户632户1 112亩,实行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五是“三变”+劳务产业。以乡(镇)为单位组建劳务专业合作社,组织输转821名有劳动能力有意愿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6 000元以上。同时,对在县内企业就业的贫困户每户配股1万元,年可实现分红900元以上。
(三)突出龙头带动,培育主体建平台
一是发展壮大现有企业。抢抓省上加大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力度,积极申报落实特色产业发展工程贷款1 500万元,全力支持富原红果品、鼎惠农业、旭康食品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按照每个合作社10万元的补助标准,巩固提升17个果菜畜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带贫能力。二是多方开展招商引资。依托特色产业和自然资源优势,招商引进浙江惠庆生态农业公司、定西一品商贸公司、甘肃锦绣凤凰文化旅游公司等企业,撬动社会资本9 100多万元,建办文化旅游景区、果蔬保鲜库和设施瓜菜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三变”改革,发展蔬菜种植和乡村旅游产业,多方面增加收入。三是扶持建办市场主体。扶持新建鼎康牛业公司、完颜民俗文化开发公司、泾农科技公司等5家龙头企业,全县省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7家。争取专项扶持资金224万元,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2个,91个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741个,其中市级以上示范社52个,有效提升了产业发展市场化程度。
(四)创新股权形式,拓宽渠道促增收
一是土地入股。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将村集体土地和群众承包地经营权集中入股合作社和相关企业,按照“固定分红+盈利分红”的方式,每亩土地每年固定分红300至500元,每5年一个档期,逐档期增长50%,并根据盈利情况,获得不低于0.6%的分红。二是资金入股。村集体将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贫困户将个人资金和扶贫配股资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集中入股龙头企业参与分红,1万元每年固定分红855元,并根据盈利情况,获得不低于0.6%的盈利性分红。现已完成扶贫资金配股3 899.5万元,带动群众自有资金入股61.2万元。三是劳务入股。在精心开展劳务培训、加大组织输转的同时,积极吸纳有技术、有劳动力的农户到县内企业从事技术、管理、务工,设立作业班组,按工作实绩进行评比,超额完成任务的,在基础工资之外给予奖励性分红,多方面增加群众务工收入。四是生态入股。将油用牡丹基地、林地资源等入股企业,作为共享资源,企业每年向村集体和林权享有人进行固定分红。同时,积极探索将窑洞、农宅、皮影艺术、手工艺品等资源资产纳入折股量化范围,进一步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增加了群众股权收入。
三、推进“三变”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三变”改革涉及各项政策落实、利益分配等方面,因此要把握好规律、方法和力度,真正让改革惠及人民群众。
(一)要盘活资源资产
就目前来看,在“三变”改革过程中,入股要素多以土地为主,以资金、劳动力为辅,而在闲置房屋、机械设备、技术、技艺、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入股方面探索不够,开发利用不多。因此,要对特色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折股量化,让闲置资源成为农村富起来的资本。
(二)要选好经营主体
通过内引外联、扶优培强等手段,把实体经济强、经营业绩好、诚实守信、有公益心作为主要考量,寻找好的经营主体引领农村“三变”改革。
(三)要签好合同协议
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首先把合作协议签订好,接下来事情才比较好办。因此,要指导村级组织与经营主体进行充分协商谈判,依法签订合同协议,并督促认真履行,防止发生合同争议和违约现象。
(四)要守好改革底线
要守住政策底线、生态底线以及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不随意转变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尊重民意,严格规范程序,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不求超大规模,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防止农民“被流转”“被规模”“被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