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泾川县泾汭河川国家级蔬菜产业园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0-12-21信彩琴

甘肃农业 2020年11期
关键词:蔬菜

信彩琴

中共泾川县委党校,甘肃 泾川 744300

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泾川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把蔬菜作为助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建设泾汭河川国家级蔬菜产业园为抓手,按照“扩量、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优化发展布局,扩大种植规模,强化科技支撑,兴建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全县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建设国家级蔬菜产业园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亟待解决。

一、泾汭河川蔬菜产业园发展现状

(一)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增长

坚持设施蔬菜与露地蔬菜相结合,持续扩大种植规模。截至目前,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3 174亩,种植大田蔬菜1.37万亩,种植大棚西瓜1.14万亩。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农业示范区1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全县蔬菜瓜果总种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了2.83万亩、6万t、6 000万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突破800元,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泾汭河川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特色基地初步形成

以汭丰镇、罗汉洞乡等为重点区域,建成蔬菜园区20个,日光温室534座,钢架大棚1 713座,设施蔬菜产业基地基本形成;以王村镇为主产区,主要种植早春甘蓝、夏秋娃娃菜、白菜、白地黄瓜、嫩玉黄架豆、玻璃脆芹菜、泾州大葱等地方特色优势品种,初步形成了露地蔬菜、高原夏菜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大棚西瓜种植,基本实现了适宜区全覆盖,瓜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

(三)注重科技集成应用,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坚持“质量兴农、科技兴菜”方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新技术集成应用,与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及有关科研单位在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联合攻关。引进新优品种,推广设施轻简化建造、集约化育苗、滴灌及水肥一体化、生物学病虫害防控、种植机械化、粮菜套种、瓜菜间作等先进实用技术和种植模式,开展蔬菜技能人才培训,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

(四)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落实蔬菜生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提倡施用农家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开展农药化肥包装袋等废弃物、农膜回收以及尾菜处理行动,倡导清洁生产方式,生产绿色蔬菜。全县设立蔬菜质量监测点30个,定期组织开展产地土壤、水质、大气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质量检测,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绿色品牌创建,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宣传推介“回中牌”水萝卜、黄架豆,“泾丰牌”三早马铃薯、泾州大葱和“贡池牌”芹菜等品牌,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链条得到延伸

采取招商引资与扶持壮大相结合,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建成王村镇雄发兴农果蔬保鲜公司、泾农农业科技公司,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发展订单生产,持续推进农产品产地预冷、冷链运输、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建设。组建蔬菜专业合作社42个,开展专业合作社示范提升行动,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专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关联机制,实行统种、统管、统销,提高蔬菜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设立直营店、社区店、开展了农超对接和农产品网上销售,蔬菜销售网络体系日趋完备,年交易量突破30万t。

(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经营机制更趋灵活

2017年至2019年县财政共投入蔬菜发展资金7 175万元,每年平均增加300多万元,不断加大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对贫困户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种植露地蔬菜等均进行补助,并不断加强蔬菜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金融机构为蔬菜种植大户落实小额信用贷款和设施蔬菜贴息贷款,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放活经营方式,对有经营意愿的农户,采取以田换田、倒兑地块等方式流转土地,集中产业用地,分户经营管理,保证了每个菜棚都有经营主体;对群众没有能力或不愿建棚的,采取反租倒包、有偿使用的方式,打破组界、村界、乡界,实现了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但与建设国家级蔬菜产业园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大宗产品没有形成

目前泾川县蔬菜产业总体上看仍然存在规模不大、产量不足,多而杂的诸多菜品只能满足较小半径内自产自销需求;面对一些大客户、大订单,由于没有主栽、特色、大宗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更大市场、更大范围外销需求。在今年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中,大宗产品不能满足采购需求的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比较效益依然不高

虽然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在蔬菜产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劳务输出等产业效益对比,仍然有一定差距,蔬菜产业收入占比仍然不高,呈现出带动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力较低,不能很好地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三)服务体系还不完善

融资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缓慢、市场体系不完善、龙头企业规模不大、蔬菜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等直接影响了蔬菜产业发展的规模、质量和效益。

(四)资金投入渠道不宽

泾川县蔬菜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主要依靠上级项目支持和县财政资金拨付,引进大型企业力度不大、银信部门支持有限、农户主动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因素直接制约蔬菜产业的发展,从整体上看,产业园区规划标准及路、电、渠、管、水、棚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到位。

三、泾汭河川蔬菜产业园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持续扩大种植,促进蔬菜产业规模发展

1.要按照产业布局扩规模。严格按照县委“五个一”产业发展总体部署,认真落实《蔬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泾川县2019年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积极组织实施《泾川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点农业项目,确保扩规模科学有序、有力有效。

2.要聚焦核心区域扩规模。泾汭河、黑梁河、红河深度贫困村是泾川县依托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必须加大扶持投入力度,使蔬菜产业成为区域内贫困村、贫困户的稳定增收产业、脱贫奔小康的主业;要充分发挥汭丰、王村、泾明、罗汉洞等乡(镇)蔬菜产业重点村科技示范、效益示范的引领作用,带动周边村组扩大蔬菜种植面积。

3.要依托新型产业主体的带动扩规模。积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种植,激发并保护农民发展蔬菜产业的积极性和信心,在大力发展高效设施蔬菜的同时,持续扩大露地蔬菜种植规模。

4.要加快土地流转扩规模。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蔬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蔬菜产业主体参与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区域要突出主打品种、大宗产品、特色品牌,为泾川县蔬菜产业真正走向大市场,实现外销为主的新格局奠定基础。

(二)强化科技支撑,促进蔬菜产业安全发展

1.要推广科技集成应用。大力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蔬菜种植设施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新品种引进示范,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扩大特色品种种植;大力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增施有机肥,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2.要坚持“商标兴菜”“品牌兴菜”。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和品牌认证及标志管理,加大主导产业品牌建设力度,整合现有产品品牌,引导已形成产业规模、知名度较高、特色鲜明的原产地产品申办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放大品牌效应,提升该县蔬菜产业的竞争能力。

3.要健全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着力落实蔬菜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完善全县蔬菜质量安全信息监控平台建设,促进蔬菜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的检测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实现蔬菜从菜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安全防控。

(三)加强扶持服务,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1.要加大资金投入。财政和扶贫资金要重点向设施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新拓展区域的重点项目倾斜;银信部门要加强与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产业主体的对接沟通,不断加大蔬菜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改善蔬菜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基础设施,推进蔬菜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2.要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开展县乡村三级蔬菜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支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懂技术、会经营的蔬菜技术人员队伍。

3.要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尽快建成并启动新建设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搭建泾川蔬菜与外地城市、大型超市、重点销售市场的流通通道;依托互联网,开展网上销售探索,扩大泾川蔬菜线上销售量;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有利条件,承接好消费扶贫项目,以特色品牌、合理价格、优良品质积极拓展京津冀市场空间,带动泾川蔬菜“走出去”。同时要重视县内外方圆较小半径市场的稳定和销售份额提升,确保“菜篮子”丰富和菜价合理。

4.要积极招引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广阔的产业空间、优惠的扶持政策吸引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蔬菜经营主体来该县投资办厂,带动蔬菜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为泾汭河川蔬菜园建设乃至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猜你喜欢

蔬菜
蔬菜“涨疯”,咋了?
“难吃”的蔬菜也有“过人之处”
奇怪的蔬菜
蔬菜
蔬菜杀手“放狠话”
蔬菜与营养
蔬菜也“疯狂”
蔬菜的哀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