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奋力打赢礼县脱贫攻坚战
2020-12-21万启
万 启
中共礼县县委党校,甘肃 礼县 742200
2020年3月6日,党中央召开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讲话中特别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这一讲话充分肯定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深刻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挑战,对加强党对脱贫攻坚的领导、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礼县属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截至2019年底全省未脱贫8个县和全国42个未脱贫县之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要以只争朝夕、奋勇拼搏的精神状态,立足县情,多措并举,奋力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一、礼县脱贫攻坚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面积4 299.92km2,辖2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总人口54.2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8.41万人。2013年底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5万户15.41万人,贫困发生率32.32%;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240个,有白河、大滩、崖城、洮坪4个特困片区,是该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礼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精准扶贫方针政策,全力落实省市脱贫攻坚一系列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底线要求,以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东西协作扶贫,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绣花功夫,扎实开展脱贫攻坚重点问题整改,始终把脱贫攻坚当作全县工作的重点,全力弥补脱贫短板,持续改善乡村面貌,着力促进群众增收,全县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41万人减少到2019年底的1.21万人,累计减贫14.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32.32%降低到2019年底的2.50%,下降29.82个百分点;贫困村退出270个,占全县贫困村总数的86.3%,脱贫质量显著提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虽然礼县脱贫攻坚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客观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支柱产业乏力。绝大多数乡(镇)虽有支柱产业,但由于受天气影响、投入不足、科学管理不够、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劳动力投入减少等因素的制约,支柱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极其有限。一些特色产业优而不强,小而分散,产业效益不明显,对农村发展支撑作用不够。二是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全县省级龙头企业只有2家,产业层次低,吸纳贫困户就业的空间不足,农业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困难,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差甚远,加之区位、交通、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短期内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十分困难。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田间道路狭窄、晴通雨阻,通村小型客车没有全覆盖,水利设施残破不全,通讯设施4G、宽带覆盖不够,垃圾处理、污水排放设施严重不足,这些极大地制约着农村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四是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分布在贫困山区,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安于现状,依靠外界帮扶被动脱贫,自我致富“造血”功能不强。
二、奋力打赢礼县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
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国际社会和全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选择。对礼县而言,既是一场经济仗,又是一场政治仗,更是一场毫无退路输不起的硬仗。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全县必须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振奋精神,自我加压,多措并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立足自身资源,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以发展的眼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支柱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核心、重要引擎和强大支撑。没有支柱产业的支撑,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不返贫,只能是句空话。支柱产业,既能使贫困群众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带动创业就业,在脱贫中能够发挥造血功能。
政府要千方百计为各地能人大户提供优惠政策,在土地流转、项目审批、筹资、税收等方面提供方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支持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因地制宜,立足比较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尽力培育区域特色强、竞争能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贫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长效支柱产业应当成为礼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现实选择。一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推动该县苹果、花椒、蔬菜、中药材、生态循环养殖业等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向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社会化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在于提高科技含量和加工增值,按照“穷人跟着能人走,穷人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发展思路,采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形式,或者种养大户与贫困户签订协议,采取托管代养、股份合作、保底价收购、利润分红等形式,全面持续扶持贫困户,帮助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二要加快发展该县特色新兴产业。发展家庭农场、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基地、休闲观光农业等;通过创新秦人贡果、秦人胡麻油等包装,发展富含秦文化、三国文化、民间文化的创意农业;面向市场粗粮价格高于小麦、玉米等主粮价格的实际和粗粮价格高于价值、需求旺盛的情况,发展附加值高的荞麦、小豆、大豆等粗粮产业;做大做强特色美食产业,运用已有的猪油饼、热面皮、宽川凉粉等特色小吃,不断拓展经营范围,提升品质,促进特色美食走出礼县,打入陇南市直至全国;支持农村淘宝店、网店建设,加快电商发展,让礼县各种农特产品走向全国。通过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振兴礼县特色新型产业,实现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创业、转产转型,增加收入。
(二)打造为农服务综合大平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实践表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推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也不利于小农户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通过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优势、供销社的流通优势、信用社的资金优势以及农业科技推广机构的技术优势整合在一起,搭建集生产、供销、信用等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为农服务综合大平台(此平台的实现载体是合作社联盟),实现大组织大平台与小组织小农户的有机结合,为家庭经营抱团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当前,针对礼县产业仍然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迫切需要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平台。形成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链条,为广大农民和合作社提供规范化指导、农技推广、农产品展销、信用担保、农民培训、农村电商孵化、资金的筹措等系列化一站式的服务,形成服务规模优势。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助推脱贫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同时,合作社联盟的会员横跨一二三产业,为推动传统农业与现代生产要素对接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更多贫困户就业,让农民社员更多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三位一体”经济合作组织,实行农有、农治、农享,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
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合作社联盟。一是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提高改革的协同效应。二是要县农业农村局有力主导,形成了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三是要“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经济组织积极作为。通过不断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创新服务方式,为农民提供统耕统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实现服务资源功能化、服务功能体系化,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着力提升县、乡、村供销社发展质量,加快流通网络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形成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经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推进内部企业改革发展,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壮大经济实力,为合作社联盟经营服务提供坚强的经济支撑。四是要着力完善运行机制。要按照合作制理念,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使参与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坚持市场化、实体化发展方向,在坚守为农服务、不与会员争利的前提下,鼓励合作社联盟放手开展各类涉农经营活动,拓展经营服务领域,推动涉农资源更加精准、更有效率地配置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打造为农服务大平台。
(三)深入开展消费扶贫,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
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反作用,消费是生产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对供给质量和数量起调节作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的一项有力举措。礼县剩余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脱贫的难度进一步加大。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动员社会各界扩大对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刺激贫困地区的生产和服务,不失为改变礼县季节性品贱伤农、调动贫困人口的积极性、促进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举措。赠授是授人以鱼,而消费扶贫是授人以渔,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应积极探索消费扶贫的新路径。一是为破解贫困地区农产品酒好也怕巷子深的难题,利用“苹果节”推动,县委书记网上为苹果代言等活动加强宣传推介,持续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二是应挖掘消费扶贫的潜力,拓展熟人消费渠道。由定点帮扶单位牵头,组织村“两委”、驻村工作组、帮扶联系人,通过电话、微信、QQ等形式,对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待销情况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发挥他们思路宽、交际广、渠道多的优势,为贫困户的农产品进行代言,向熟人、亲戚、朋友圈推荐产品,大力拓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和服务的流通销售渠道。三是推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进行消费扶贫。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居住小区设立销售专区,建立与贫困户长期定向合作机制,以收购价或批发价将贫困户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四是发挥扶贫超市的带贫作用。组织线下推介,通过口耳相传,激发本地需求旺盛起来。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也将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发展。五是探索建立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的长效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电商线上平台销售,着力破解优质农产品在内滞销和在外稀缺的矛盾。
(四)注重技能提升,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
追溯礼县贫困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贫困群众缺乏脱贫致富的技能。技能培训是帮助贫困群众脱贫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一是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县农业农村局农技师与园艺师、县党校职校教师针对贫困户进行农业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手工艺品加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他们了解党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又帮助他们有效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引进来”现身说法,也要组织贫困群众“走出去”开阔眼界;既要授人以“鱼”,有的放矢加强致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也要授人以“渔”,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实践中长见识、长本领。二是打破地域界限,根据贫困户的致富创业需求,以乡镇或片区为单位,由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农村实用技能技术培训,使农民成为高素质技能型劳动力、经营人才。三是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宽贫困群众培育渠道。鼓励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贫困户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四是组建“扶志扶智”巡回宣讲团巡回“现身说教”。开展领导讲政策、典型讲经验、群众讲党恩、做新型农民的“三讲一做”活动,引导贫困群众胸怀对党感恩心、不等不靠、不懒不赖,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用身边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教育身边人,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主动脱贫。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教育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摆脱思想、意识、思路、能力、风俗上的贫困,祛除精神上的“贫困基因”,激发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
(五)强化教育工程,织密教育扶贫网络
教育扶贫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最重要的途径和治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为确保2020年贫困地区共享致富之光,要持续强化教育脱贫各项措施,强化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领导,把教育扶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做实下一代的教育工作。第一,应建立“一校一对策、一生一责任人”的帮扶数据库。教育局制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包保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股室人员对口帮扶乡镇学校,机关党员干部和学校校级干部每人包扶1名贫困学生,教师1人包扶1名贫困学生,建好帮扶数据库,做到底数清、信息准,确保每所学校都有扶贫联系人、每个贫困家庭学生有帮扶责任人,进行精准帮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失学或因学致贫。第二,要继续落实好贫困学生救助措施。落实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学费免除和资助制度,完善资助金或助学金发放制度,做好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务,实现教育资助“应助尽助”全覆盖。第三,积极倡导社会捐资助学。要充分发挥村和社区基层创新智慧,利用好邻里互助、村社区统筹帮助等优良传统,让因贫失学的孩子及时得到关注和帮助。同时要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鼓励义工、企业和社会团体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学龄孩子,通过定期走访、长期资助等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爱。第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行乡村教师“县管校聘”,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水平、职称评定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政府住房保障体系等政策,鼓励优秀大学生到乡村任教,鼓励教师秉持公平的心态对待贫困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让他们在人格上得到尊重、精神上得到慰藉、生活上得到关怀,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有所成。第五,要将希望工程、阳光工程、就业再就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技能工程作为帮扶贫困户拔“穷根”的主要举措,组织贫困户中的“两后生”、青壮年农民工到农校等科技院校进行栽培、养殖、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从而提高脱贫致富能力,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六)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礼县是农业大县,只有坚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农村扶贫开发的“龙头工程”来抓,才能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富民强县宏伟目标,与全国一道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不断加强对农业战略地位的思想认识,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真正摆在优先位置。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指导思想,要进一步调整理顺工农城乡关系,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源条件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二是要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探索“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真正让农户的承包权稳下去、经营权活起来。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使贫困户获得资产收益。同时把贫困户组织吸收到能人大户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上,通过工资性收入使他们致富。三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是党组织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以党建促脱贫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把其建设作为扶贫攻坚的核心来抓,强化农村扶贫一线战斗堡垒作用。一是选优配强村党支部队伍,从乡(镇)和县直单位干部中选派热爱“三农”、素质高、能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他们的情怀、学识、能力真正能发挥好脱贫致富“领头雁”作用;从本村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致富能手、德高望重的村民中选拔村干部,因本村人熟悉本村情,便于做群众工作;尽快落实大学生担任村文书工作,真正选优配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通过真诚谈心沟通,消除二者之间的隔阂,主动配合、主动担责、促进团结,增强基层的战斗力。二是加大在贫困村的青年致富能人和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力度,引导广大党员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增强宗旨意识,在各自的岗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针对村领导班子办事程序不清,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方法不多的情况,始终把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作为提升基层组织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注重方式方法上的精心指导,用各类典型案例教会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村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从而得到村民的支持与拥护。四是积极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加强对村干部日常监督,党务、村务、财务、事务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民主决策,让所有的党员群众都能在其中感受到主人翁的荣耀和责任,进一步凝聚共识,实现最大公约数。五是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激发党员责任意识、公仆意识。六是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的力度,从而调动和激励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好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讲奉献、高素质、坚强而有力的队伍,为推进农村脱贫攻坚实现小康提供组织保障。
2.做好政策宣传。“三会一课”、扶贫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讲堂,均按要求、时间举行,主要负责人每年坚持到村上党课。既要将党和国家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策传达给村民,让他们了解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举措,又要大力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文明风尚,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做脱贫攻坚的引领者和示范者。要发扬“三严三实”作风,聚焦全县深度贫困乡(镇)和特殊贫困群众,突出问题导向,下足功夫把国家政策部署按照要求落到实处,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带领群众走好实施乡村振兴之路。
4.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抓好派出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诉求,反映村情意见。脱贫后仍要“扶上马、送一程”,脱贫后两年内单位包村队员不撤,干部结队帮扶不脱钩。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巩固脱贫成果。
(八)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礼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面广、点多、线长,难度较大,依然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应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一是做好新一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紧密结合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目标要求,针对全县实际,组织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充分调研论证,作出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二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稳定政府投入。要牢牢抓住国家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重大农业项目支持,加大国发行对礼县的贷款数量。与此同时,要持续稳定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专项投入,着力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不协调的突出问题,确保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总量和增幅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同步增加。三是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优化社会资本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和鼓励多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个人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在建立开放平等的投资环境、创新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创新举措,探索实施股权化改革试点,把建设与管理融为一体,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活力,拓宽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投融资渠道,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四是着力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切实实现村组道路通小型客车,贫困村网络全覆盖,通动力电、自来水的普及,着力改造建设乡村旅游路、产业路,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田间工程配套建设,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和卫生厕所的改造,探索村庄保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