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及其环境的历史变迁调研分析
2020-12-21谢知燃
谢知燃
(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 河北唐山 063020)
1 研究背景
皇家陵寝及其水环境是园林研究的方向之一,借助实地调研测量与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互为补充,有助于从文学、艺术、建筑、科学、风水等多角度了解清东陵及其水环境的历史变迁。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明清时期文化特点,整体研究清东陵及其水环境的空间布局、风格特点、历史意义和对当代及未来的重要影响。古时文献和古书大多为游记,包含主观人为因素,记述记载大多为人视角度。现如今通过遥感技术,对相关地区可采集三维视角,或3D技术建模,更加客观直接地展示。在此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对地区风环境、水环境、植物、光照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2 当地的历史风俗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当地居民种族多样,有汉族、满族、蒙族等,大家共同聚居,当地文化风俗多样,马兰关文化、满清民俗文化和汤泉养生文化等皆源于此地,由于战乱频繁,文化保护意识薄弱,导致这些优秀的原生文化未能保留至今。
2011年,覆盖这些文化的“清东陵”区域建成,这些衍生文化的复苏进程得以重视与落实,同时也为清东陵区域的多元发展提供了扎实的人文基础,强化单一核心的文化输出。
3 清东陵城市水系格局
遵化市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西北部,处于长城脚下。在南部与山前平原相连,被群山环绕。中道山于中间穿过东南,形成“三山两水”的格局。
4 清东陵及其水环境的功能构成因素
4.1 自然因素
4.1.1 地势对水环境的影响。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的西北部,三面围山,其山脉属于燕山山脉,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趋势,由于山体坡度较缓,从而决定了清东陵东西两侧的两条河流西大河和马兰河自西北向东南的流向,三山围绕两河环绕,实属不可多得的“万年吉地”。
4.1.2 植被对其水环境的影响。东陵作为皇家陵寝,其戒严程度不言而喻,也正是这样森严的管理治理体系,使东陵及其水环境的自然植被得以保护,丰富的自然植被资源为土壤富饶提供了坚实基础,富饶的土壤又为植被提供了营养储备,周而复始良性循环,才有了古树参天、生机勃勃的清东陵。清东陵的两条河流更是常年径流不断,成为常年河。
4.2 社会因素
村庄对其水环境的影响:东陵因良好风水被称为“万年吉地”,这也为日后村庄集聚埋下了伏笔,清朝时期东陵作为皇家陵寝,戒备森严,除皇家人员,外人不得靠近。清末民初,地方割据,匪患猖獗,东陵的神秘面纱彻底被揭开,守陵人等皇陵管理人员也逐渐开始在东陵附近繁衍生息。人们开始在水源附近集聚,逐渐形成村落。村落的聚集,加快城市化进程,随之而来的问题逐渐增多,例如城市河道的污染问题、城市用水量剧增(生活用水、灌溉用水、工业用水等)等问题。近些年西大河、马兰河的地表径流明显下降,水位持续下降,由以往的常年河变为季节河。
5 清朝时期——良好的水环境刺激周边发展
清朝的东陵是满清王朝入关之后修建的第一座陵寝,在此之外还有一座西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雍正皇帝为寻求更好的风水宝地,不惜违背祖制——“子随父葬”制度。顺治帝入关之后便首先派人寻找具备修建陵寝的风水宝地,东陵三面围山,形成环抱之势,东西2条河流“淋河”“马兰河”似玉带围绕,形成极佳的山水围绕关系,实属少有的万年吉地。陵寝位置确定之后,建陵工程正式实施,开始大兴土木,东陵的神秘面纱由此开始缓慢揭开。清朝的政治制度受汉族文化影响,清朝开始废除殉葬制,实施人性化的自愿陪葬制;废除焚烧制,实施陵寝制度。受汉族文化影响,“事死如事生制度”“天人合一制度”开始发扬光大,秉着先人死去仍然需要人侍奉伺候需要照顾,皇家为此为东陵陵寝成立了相关的保护机构。此外还派遣了大量的守陵人,历代守护帝王陵寝。如此声势浩大的工程和人员派遣,刺激了当地对东陵环境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为之后的盗陵惨案埋下了伏笔。
6 民国时期——因战乱而疏于治理
清末民初国力薄弱,各地出现武装团体,形成地方割据,匪患猖獗。因此,东陵的守陵人以及当时负责保护清东陵的相关机构也开始觊觎陵寝内的珠宝。其中大军阀孙殿英,以剿匪的名义带领部队进军清东陵,开始了臭名昭著、震惊中外的“清东陵惨案”,用工兵爆破,进行明目张胆的盗墓行为,除顺治帝的孝陵外,无一例外,难逃剖棺扬尸被盗一空的命运。辉煌一时的皇家陵寝从此开始没落,其周围环境由于战乱和盗墓行为开始迅速恶化。1945年张自忠等人,又进行了大规模盗墓,对清东陵及其周围环境的破坏达到了顶峰,东陵及其水环境因战乱的影响有所改变。
7 新中国时期——常年流河变季节河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清东陵采取了积极的保护措施。清东陵的山势封闭,整体呈现内向且向心的形态,有两股河流相伴。东陵西侧有条西大河属于淋河的最大支流,东侧马兰河。从而形成接近完美的山水围绕关系,又具备悠久的历史古韵,无缝集成了风水概念和理化自然,自古以来就成为最理想的“万年吉地”。政府采取了有力地保护和维护措施,无疑为东陵的复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个饱经历史沧桑,受无数次战乱摧残的风水宝地,开始重新进入到大家的视野,得到了必要的保护和维护。东陵及其水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治理。
8 结语
为使水环境在服务园林的同时,使水环境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且能体现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清东陵的水资源和水生环境不能容忍任何瘫痪、懈怠或拖延。为了水环境安全,必须增强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改变指导思想和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互惠互利、彼此促进,统筹规划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根据水环境忍耐力,制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调整所在地区的生产力布局情况,探究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多元价值,全面推进反污染的城市建设,恢复区域水生态环境,复原山区森林植被,以及通过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确保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